基于宜居理念的城市生态规划思考

2020-04-02 03:40谭坚欣
建材与装饰 2020年8期
关键词:区划城市规划规划

谭坚欣

(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 广东广州 510000)

0 引言

城市生态规划工作的开展,符合绿色、节能、环保的时代发展主题,生态城市的在建设发展到一定高度后,能够大大降低人们对水资源、能源等必须资源的需求量,同时也能够降低生活污水、二氧化碳等的排放量。在城市生态规划工作中,所有的工作以及理念都要能够以保护自然为基础,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使生态城市在实际发展中具有整体、持续、高效、和谐等特性。同时要能够在遵循城市发展基本理念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规划设计原理以及设计方法,对生态城市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

1 生态城市下的城市规划基本理念与基本原则

1.1 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理念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生态城市规划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科学的生态城市规划工作,能够实现自然、经济与人三者之间的相互融合与协调发展,同时对生态学的一些方法、手段以及原理等进行灵活的运用,以此来选择最科学、合适的生态位,将人与城市之间的协调关系建立在生态协调的基础上。除此之外,城市生态规划工作的开展,要能够以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方针作为发展依据,同时也要对城市的综合情况进行全面的考量,包括城市所处区域内的地理条件、自然条件,同时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协调,使规划方案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各项需求。

1.2 生态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工作的推进,会进一步影响到城市本身的发展结构,也是城市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规划工作中,我们要能够关注到城市生态所具有的特殊性,同时在方案规划的过程中,要对一些现实因素进行全面的考量,所以演变成为了一系列的规划原则,主要内容如下:①要保证腹地和一些重要的自然景观,能够给予城市发展长久的支持力;②在完成城市生态建设后,要保证城市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要尽可能降低城市空间的占有率;③生态建设不能破坏区域文化,要继续加强对区域文化的保护;④加大打造力度,实现城市生态化。除此之外,在规划中,还要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资源消耗以及人口居住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1]。

2 生态城市规划的结构

城市结构是反应生态城市功能的重要部位,要想实现城市生态化功能,最主要的就是要能够实现城市结构的生态化,生态城市结构生态板化,是生态城市规划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在未来生态城市建设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能够加大对生态系统动态调整的重视程度,这对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于生态城市规划结构而言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进行研究,分别是生态分区规划以及生态单元建设规划。

2.1 生态分区规划

对于生态分区规划而言,其主要研究对象是城市的发展形态以及发展规模的演变规律,加强对演变规律的研究分析,能够对未来城市发展中,城市形态的变化以及可能会出现的生态问题进行预测,从而提前做好城市生态分区规划工作。对于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而言,其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与异质性,这两种性质也是生态分区工作开展的主要依据。在具体建设规划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注重系统的协调与整合,要能够分步骤、分阶段来开展,同时结合具体情况,可以分为人文生态保育区、生态提升区、生态控制区等一系列的功能区域,这样就能够给评价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的便利[2]。

2.2 生态单元建设规划

单元建设规划工作的主要依据是,生态系统的敏感性差异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的分级规划,在生态单元建设规划方案制定的过程中,往往是以城市的功能指标为导向的,这样能够对城市发展需要具备的功能进行充分的考量,能够从城市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角度来确定最终的生态单元建设规划方案。对于生态单元建设规划工作而言,其核心内容仍然是生态保护。

3 生态城市规划的功能区划

要想实现生态环境区划,首先要做的就是对生态功能进行区划,在区域划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区域内的空间分异规律进行全面的分析,要对各个类型生态区所具备的功能以及功能特征有着详细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对整个地理环境进行科学的分区。对于生态功能分区而言,其主要是建立在生态管理、环境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其目标实现生态系统的功能多样化。

3.1 生态功能区划作用

之所以开展生态功能区划,就是为了推动建设规划工作更好更快的发展,利用功能区划对城市所具有的服务、经济等功能进行合理的划分,使得划分之后的每个区域,都能够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资源利用率。对于各个区域和部门的生态优势而言,通过生态功能区划能够对生态优势、存在的问题以及一些限制因素进行有效的整合,实现区域内的因地制宜,同时为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1 生态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3.2 生态功能区划原则

对于生态功能区划工作而言,其重点内容是对生态系统的区分,这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各项需求的重要标志。从生态功能区划工作开展的原则来说,通常情况下需要遵循特殊生态功能区域保护和培育原则、可持续发展习惯原则、重点突出原则以及连续性和兼顾性原则。

3.3 生态功能区划的方法

对于生态功能区划工作而言,其主要的区划方法有合并法、类型制图法以及顺序划分法,其中顺序划分法以及合并法,分别采用的是从上到下以及从下到上两种不同的区划方法。对于从上到下法来说,需要对生态环境的区域异分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同时要能够按照一致性的划分原则,来对城市地域进行从大到小的划分。对于从下到上而言,该方法的实现需要结合地域单位的相对性,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区域划分方法。而类型制图法的主要依据,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根据人类活动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来进行制图,通过不同类型的组合来进行生态区划的划分。

3.4 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生态安全空间格局的核心是实现城市耕地、建设用地与生态用电之间的相互平衡,对于生态安全空间格局而言,其具体指的是城市生态空间结构,以生态单元划分为重要基础,通过生态廊道的设置形成一个大形的辐射网,这样就能够从生态景观以及区域生态安全的角度,从不同的空间结构,来对其安全空间格局进行研究。

4 生态城市规划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4.1 生态城市规划的设计原理

现阶段生态城市规划的设计原理主要有两项内容,分别是高效以及最优协调:①高效。生态系统是一张满是结点的网,每个环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效就是实现作用的最大化;②最优协调。协调发展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基础,对于城市生态而言,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进行自我调节,在最适功能以及最低限制因子原理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协调。

4.2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在现代化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为了使规划设计的严密性、科学性、合理性得到保障,要能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考虑,分别是空间、时间以及意识形态。在对城市进行规划时,要能够从空间、意识以及时间的角度来进行动态的思维分析,并且要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相互协调,同时要对城市中的时间序列、定位以及限度进行统一的规划,对时间轴要进行严密的把握。对于空间规划而言,要能够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规划工作中,要能够对土地功能进行明确的划分。除了需要对当下的城市生态以及功能区域进行划分之外,还要能够运用超前的思维,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形态以及模式进行大胆的预测[3]。

5 结束语

总而言之,城市建设与生态发展之间的相互融合,是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加快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能够为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宜居的环境,对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猜你喜欢
区划城市规划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川渝传统民居区划的环境蕴意
对自然地理区划方法的认识与思考
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一体化探讨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