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板梁桥的底板纵向开裂成因研究和治理措施

2020-04-02 08:38孙江波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5期
关键词:梁桥空心灌浆

孙江波

(河北瑞志交通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石家庄 050091)

1 引言

空心板梁桥由于其结构受力明确、造价低、可工厂批量预制、施工简便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跨径20m以下的桥梁结构中,是目前我国常用的桥梁型式之一。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也快速发展,交通荷载和交通量也显著增大,在役桥梁结构中也渐渐产生许多病害,特别是数量众多的装配式空心板梁桥结构中病害更为显著,部分病害已经影响桥梁的安全运营,降低了结构的承载能力与耐久性,增大了运营养护的成本。通过对河北省境内某线公路空心板梁桥调查发现,桥梁在投入运营后,在自然环境、车辆荷载的作用下,设计、施工及养护阶段所存在的缺陷不断暴露,底板出现裂缝、支座出现滑移或失效、桥面铺装层开裂。其中,最典型的是底板纵向开裂,如图1所示[1]。

近年来,一些学者和工程师对空心板梁桥病害提出了许多预防和治理措施,但由于缺少时间证明,一些措施还需要时间去验证。本文基于底板裂缝开展研究,对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对设计、施工及养护提出建议。

图1 空心板梁桥底板裂缝

2 空心板梁桥典型病害特征

根据对某线运营的公路空心板梁桥调查统计,对此类桥梁的病害进行归纳分析,主要的病害有以下5方面:桥面铺装层开裂(约占36%)、桥板渗漏水(约占33%)、支座破坏(约占45%)、铰缝混凝土破坏(约占48%)、底板纵横向裂缝(约占57%)。各种病害占比如图2所示。

图2 空心板梁桥病害占比图

底板纵横向裂缝,是指在跨中部位底板出现开裂现象,裂缝宽度超过限值,且部分横向裂缝贯穿桥梁横截面。纵向裂缝沿着纵向多出现跨中,沿着横向多出现在腹板部位。

3 空心板梁桥底板纵向裂缝成因分析

3.1 设计因素

空心板梁桥底板厚度较薄,一般1m宽预制空心板,底板厚多数在10~12cm,根据施工的经验并从造价角度考虑,常用的做法是增大预制板的宽度代替增加预制板横向数量,进而缩短工期并降低工程造价。随着预制空心板宽度的增加,为降低自重,需要使桥板更加轻量化,使得横截面上空心区域增加,导致顶板、底板、腹板的截面积占比不断降低,进而导致横截面的刚度不断降低,在日益增加的车辆荷载作用下,导致底板开裂。同时,过薄的底板,其截面承载力也会弱化,导致在底板出现纵横组合裂缝[2]。

扁锚体系的应用。由于增大横截面上的空心面积,顶底板、腹板厚度降低,对于使用预应力的空心板梁桥需要应用扁锚体系,但是,宽幅的空心板梁桥使用扁锚体系会存在如管道摩阻系数大、预应力损失大、锚固端应力集中等问题,使得在预应力张拉阶段便在底板产生裂缝。

3.2 施工因素

3.2.1 预应力筋施工误差

预制板在制作阶段,预应力筋张拉时会产生向上的位移,而预应力筋在张拉完成后需要保持直线形态,从而对底板产生向下的作用力,使得底板出现横向变形进而形成纵向裂缝。另一方面由于施工作业不规范,使得预应力筋在张拉完成后不能保持直线状态,而呈现波浪状态,如图3所示。呈现波浪状的钢绞线会对周围混凝土产生向上或者向下的作用力,该部分混凝土会出现横向的变形,进而导致底板出现纵向裂缝。

3.2.2 底板施工质量

底板自身较薄,而且底板钢筋排布密集,还需要给预应力筋预留空间,使得底板混凝土在振捣时无法做到充分振捣,钢筋较密,导致粗骨料较少,使得底板混凝土浇筑质量并不能满足设计强度要求,在荷载作用下易出现开裂。

图3 预应力筋施工误差呈现出的波浪状态

3.3 运营、养护因素

3.3.1 车道分布

根据现在交通布置,大部分小型车多数在超车道及超车道旁边的车道行驶,而载重汽车多在最左侧车道行驶,该车道下的空心板在重载的移动荷载作用下极易出现开裂。

3.3.2 养护管理

桥面出现破坏,在养护维修不及时的情况下,出现排水口堵塞,铺装层开裂,桥面积水渗入到空心板,造成空心板混凝土渗水、析白,由于底板施工质量差,钢筋保护层厚度不满足要求,底板钢筋锈蚀,出现膨胀开裂,导致保护层混凝土开裂。

4 空心板梁桥底板纵向裂缝治理措施

4.1 预防措施

4.1.1 提高板厚

空心板底板的厚度减少导致横截面刚度降低,在自重及车辆荷载作用下,导致底板开裂。对于空心板梁桥,由于自重较小,因而活载占比较大,增大板厚对于恒载影响较小,但是,对于提高承载力和刚度,减少裂缝出现具有很大的作用。

4.1.2 提高底板混凝土浇筑质量

空心板梁桥底板厚度相对较薄,且钢筋分布密集,底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困难较多,而底板混凝土浇筑的质量直接影响空心板梁桥的整体质量,因而应对底板浇筑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可以采用分层浇筑、分布支模的方式进行,先支底板模板,浇筑底板,再进行腹板、顶板浇筑,但是,需确保分层浇筑时2层之间的连接强度,因而应严格控制内模和侧模的安装时间。

4.2 治理措施

对于运营期的桥梁,从设计和施工角度进行预防已经丧失意义,对于已经处于运营状态的空心板梁桥,应根据病害制定维修加固措施,对于出现病害的空心板梁桥应遵循3个步骤:(1)全面检测,全面了解病害状态,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做到对症下药;(2)通过试验或者专业检测对桥梁的使用性能和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估,以判断是否有进行加固的必要;(3)对加固方案的制定应从技术、经济等角度进行综合确定。

对于空心板梁桥底板开裂,常用的治理措施有以下5个方面。

4.2.1 表面修补法

底板裂缝较浅,裂缝未达到结构内部,且对桥梁承载力没有影响,可以采取该方法,以阻隔大气等对底板进一步的侵蚀,可以在开裂的底板进行涂刷水泥浆、沥青或者油漆等,对于裂缝宽度<0.3mm的裂缝可在集中分布的位置粘贴玻璃纤维布,对于>0.3mm的裂缝,应利用环氧砂浆涂刷。

4.2.2 嵌缝、灌浆法

对于结构完整性或者抗渗性有特殊要求的结构,可采用压力灌浆法,将胶凝材料打入裂缝中,在材料硬化后与原材料形成一体,阻隔环境作用。灌浆法分为水泥灌浆和化学灌浆两种。水泥灌浆适用于裂缝大于0.15mm的裂缝,化学灌浆适用于<0.15mm的裂缝。嵌缝法是在裂缝位置开槽,填充嵌缝材料,如丁基橡胶、水泥砂浆、塑料油膏等。

4.2.3 扩大截面法

通过扩大横截面面积以增加配筋,提高承载力和刚度,一般在底板上缘扩大,不仅增加厚度,也对裂缝进行封闭。但是,该方法存在工期长、工程量大、加固后自重增加、净空减少等问题。

4.2.4 粘贴法

粘贴的材料主要有钢板和碳纤维2种,原理基本一致,碳纤维抗拉强度极高,更轻量化,耐久性均优于钢板法。但是碳纤维在增强结构刚度上不如钢板明显,造价较高,易被破坏。

4.2.5 体外预应力法

将预应力设置在结构体外侧,并施加预应力,抵消部分自重及外荷载作用在桥梁结构上的内力,同时,对已开裂的裂缝还能起到闭合的作用,减少挠曲变形,提高桥梁的承载力。

5 结语

本文介绍了空心板梁桥的病害分布,从设计、施工、运营等角度对空心板梁桥底板开裂原因进行分析,根据桥梁所处阶段提出了控制措施,即:对于待建桥梁,应适当提高底板厚度,以增加结构的刚度和钢筋布置的空间,并在施工阶段提高底板浇筑的质量;对于运营期的桥梁结构,应根据病害情况从技术、运营、经济等角度制定治理措施。

猜你喜欢
梁桥空心灌浆
地球是空心的吗?
谷子灌浆期喷施硫酸锌增产
弯梁桥受力特性计算分析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
简支U型梁桥的抗弯性能分析与试验
空心人
大面积超厚层灌浆料施工工艺
既有拓宽改造混凝土梁桥现状研究
无盖重固结灌浆在乌弄龙水电站的应用
小满过麦畴有感
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