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秉承校训精神 全面推进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

2020-04-02 06:19
广东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特派员产业园研究院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以下简称仲恺学院)是以农、工学科为优势的省属本科院校,有着90多年的办学历史。从创办之日起,仲恺学院就以“注重实践、扶助农工”为校训,并不断挖掘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新精神、新内涵。近年来,仲恺学院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省科技厅关于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具体要求,坚持以农业农村需求为导向,完善机制、精心组织,确保农村科技特派员真正下乡进村,真正发挥作用,服务“三农”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仲恺学院乡村振兴科技行动暨农村科技特派员推进会现场

系统谋划,服务广东乡村振兴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成立领导小组,注重顶层设计。仲恺学院于2018 年4月成立了由学校党委书记宋垚臻、校长程萍为组长,分管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工作。全面聚焦“三农”事业,拟定服务行动计划,做好顶层设计,在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关键时期,专门制定阶段性工作方案,注重全校性科研资源的调派(成立跨学院及校内外联合的科技特派员工作小组),同时完善相关鼓励性政策,为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为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出台《中共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委员会关于开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要根据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需求,组建品种选育、健康养殖、精深加工、贮藏保鲜等农技推广团队。加强与市县农业部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等协作,探索“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链条式农技推广模式,推动先进实用农业技术进村入户,服务精准脱贫、产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是分片负责,管理到位。根据地域,组建由校领导分片负责,1个二级学院主要负责,其他二级学院配合的资源整合团队,通过科教文化培训、教学实习、支教支农、建立技术成果试验、示范及中试基地等方式,全方位服务乡村建设。

完善机制,全力保障科技特派员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加大奖励力度。仲恺学院在职称评审及科研奖励中,把承担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等同于省级科技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给予奖励。对任期内的科技特派员,在“冲补强”等校内项目评审中给予优先考虑。对科技特派员承担的课程安排,给予一定的优先考量。

二是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对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的过程管理。科技处作为此类项目的归口管理部门,注重加强全过程管理,及时回应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特别优秀的实施项目加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及时督责。在职称评聘中,实行分类培养,把职称晋升分为研究、研究教学及教学3大类。前两类在晋升职称的评价体系中,服务乡村建设是硬性指标,教师服务乡村建设的时长、效果与个人的职称晋升直接相关。这一措施推行以来,效果不错,目前已在全校所有二级学院中逐步推广。

搭建平台,全面推进学校科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

目前,仲恺学院共有76名专家进入省农村科技特派员专家库,分别有多名专家入选河源市、清远市农村科技特派员专家库。以这些专家为核心,发挥其辐射与带动作用,带动全校283名专家对接全省10个地市40个县(市、区)121个省定贫困村,带动实习学生、寒暑假“三下乡”实践的学生5万余人次/年,服务贫困农户超过3000户。

近年来,仲恺学院不断总结乡村振兴建设方面的服务经验,抓住实践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找准突破口,与省内科研院校错位发展、互补发展,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组建院士团队,创立创新研究院。主动对接高水平的院士资源,做好“顶天”的顶层科研设计,并积极对接其科研成果落地广东大地,实现“立地”生根,开花结果。2019年以来,先后聘请了多位院士领衔担任创新研究院的院长,其中现代农业工程创新研究院由孙大文院士担任院长、植物健康创新研究院由张练辉教授担任院长、 智慧农业创新研究院由赵春江院士担任院长、动物健康创新研究院由陈焕春院士担任院长、现代种业创新研究院由傅廷栋院士担任院长。

二是加强校地合作,支撑地方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通过与地方(市、县或区)政府签订科技支撑框架协议,建立地方研究院,拓展服务范围。近年来,仲恺学院分别与韶关、梅州、云浮、汕尾、阳江、江门、东莞、珠海、花都等多个地市签署了科技服务支撑合作协议,并与多个地市共建了地方研究院,如韶关市华实现代农业创新研究院、仲恺广梅创新研究院、德庆仲恺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等,成为了校内专家团队服务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平台。

三是组织校级创新团队,提升学校科技服务能力。根据科研与产业需求,跨院系、跨学科组建14支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对团队给予政策、经费和场地支持。积极鼓励科技创新团队“走出校门, 迈进农户(企)”,直接到农户(企)生产、经营第一线,实地了解实际需求,精准对接。同时,借助仲恺科技创新团队优势,与地方资源相结合,在清远、河源、汕尾、云浮等地建立了 40多个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的产学研基地,辐射带动了粤东西北地区现代农业产业创新发展。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与广州市花都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仲恺学院特派员团队赴云浮罗定开展科技特派员业务对接活动

四是选送科技专家挂职地方,带动学校科技服务向地方延伸。支持科技专家扎根基层,发挥科技参谋和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产学研合作,助推地方农业产业发展,成为活跃在基层一线的“智囊团”。如刘义存博士挂职湛江市徐闻县科技副县长,以产业园为抓手,狠抓流通环节,把徐闻变成被称为“菠萝的海”的全国最大菠萝产业基地,并成功申报徐闻菠萝省级产业园(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产业园);张伟丽博士挂职肇庆市德庆县科技副县长,极力推动建立德庆仲恺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院。以德庆南药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开展“卡脖子”技术研究,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赞扬。

团队作战,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见成效

充分发挥团队服务优势,成效显著,有力推动当地产业发展上台阶,比较典型的有:

——梁红教授作为资深农村科技特派员,带领的专家服务团队,对接河源市和平县猕猴桃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从种植、加工、电商溯源到文化旅游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已建立品种园30亩,保有资源材料60多份,选育出2个有推广应用前景的优质猕猴桃新品系(株系);目前,正在开展集产品溯源、病虫害防治、电商、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高标准示范园区建设。

——柳建良教授带领的专家团队,有5名农村科技特派员,在河源市连平县鹰嘴桃产业园不遗余力地推广鹰嘴蜜桃4.0关键技术、水果无损分级技术;与连平县桃花缘生态农业公司共建南方硬肉桃种质资源圃,合作选育的“红鹰1号”鹰嘴蜜桃品种已获国家新品种登记。目前,团队正与广东清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潭下分公司建设2000亩的鹰嘴蜜桃区域性产业化示范园;同时,计划与当地企业合作建设鹰嘴蜜桃产业综合型产业主体,构建以桃苗、品种园、赏花、摄影、科普、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桃旅综合体。

——郑奕雄教授带领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对接帮扶的是阳江市花生产业园,成为该产业园的主要技术支撑团队。团队研发的 “仲恺花1号”“航花2号”入选广东省最受欢迎的农业主导品种,花生“三减”绿色高效种植技术等关键技术入选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此外,团队与广东漠阳花粮油有限公司合作,开展花生种苗的培育和种植关键技术示范,共建海陵岛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基地,推动粮油食品产业优化升级,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增产。

仲恺学院梁红教授给种植户宣讲猕猴桃栽培技术

仲恺学院郑奕雄教授在阳江指导海陵岛农业高新科技示范基地建设

——林蠡教授带领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积极对接中山和汕尾水产产业园。其中,团队主持规划的中山市东升镇脆肉皖产业园已经获批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规划汕尾城区晨洲蚝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汕尾市深水网箱优势产业带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由于林蠡教授产学研工作突出,2019年获得了中国产学研促进会颁发的“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过去一年,仲恺学院累计组织特派员专家2000多人次进村指导420余次,开展技术培训200多场,培训技术人员、农民超过10000多人次,服务贫困农户1000余户,推广应用新品种近100个,建立示范基地6个,总面积达2000多亩。

树立榜样,营造聚力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激发广大农村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乡村振兴的热情。2019年10月21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科技部发文通报表扬全国92名科技特派员及43个组织实施单位,仲恺学院梁红教授荣列其中,成为广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科技特派员。梁红教授作为仲恺学院众多秉承“注重实践、扶助农工”校训、长期扎根一线服务“三农”的农村科技特派员中的杰出代表,他的先进事迹得到了《南方农村报》、南方+、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微信公众号等多家媒体的集中报道。目前,仲恺学院校内像梁红教授一样,致力于乡村建设,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多达数十人。榜样的示范作用,引领着越来越多的农村科技特派员及农科类科技工作者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农村天地。

猜你喜欢
特派员产业园研究院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农民为什么欢迎这样的特派员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工程技术研究院简介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从心所欲不逾矩——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70周年作
不是我!是他捣乱!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来自宝岛的农业科技特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