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20-04-06 22:13吴培龙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年18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新课改初中语文

吴培龙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语文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等诸多特点,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当由单一逐渐转变为综合性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以及良好品质,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情感教育有助于满足新课改发展的要求。所以,本文浅要谈谈初中语文教学应如何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并提出了具体的情感教育策略,旨在进一步促进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9-0077

语文学科具有丰厚的人文意义,教师在课堂中展开情感教学是体现学科意义的重要措施。由于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尚未完善,心理波动以及情绪波动较大,所以容易受到外界社会的干扰,此时学生并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对于此类情况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情感教育,这样有助于构建学生完善的认知,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情感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尊重个体差异,落实个性评价体系

语文学科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并推动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语文学科也担负着传承和弘揚我国优秀文化的使命,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强化民族文化认同感。评价是推动学生和教师共同前进的重要动力,而有效评价不但能够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创新思维能力得以增强,也能够使学生迅速发现自身不足并采取不同措施进行弥补,使自身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佳。同时,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会因为个性发展、学习需求、家庭背景等多种因素形成较为明显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又会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情感感知能力和情感思考能力产生直接影响,因此教师要尊重个体差异,真正落实个性化的评价。

比如,在教学《桃花源记》相关内容时,就可应用“差异评价法”。针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挖掘文本时的全面性和综合性,在该层次学生进行反馈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完成文本含义剖析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文本内容,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不断突破自身瓶颈,往更深远的方向发展。而针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就要注重培养该层次学生的基础性情感感知能力。在该层次学生进行反馈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获取作者直观体现的情感信息,同时教师要给予该层次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使该层次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向上攀爬,以获取更多的情感体验。

二、进行课堂导入,渲染课堂氛围

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效果源起于课程设计阶段,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往往容易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亮点,甚至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互动交流,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的重要理念。所以,教师必须要讲好每一堂课,做好良好的课堂导入工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情感教育,创设栩栩如生的情感前景,这样有助于学生快速投入学习情境中,从而跟随教师的教学情感主线一直走下去。例如,在《背影》一文中,作者在这篇散文中倾注了浓浓的父子情。不少学生对于这篇课文读来爱不释手、不厌其烦,其原因就是因为被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情感力量深深打动。教师应当在讲解这篇课文的同时,为学生强调与情感抒发密切相关的字眼并展开分析,如“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是一种真情的自然流露,对于学生而言有较强的情感冲击力,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亲情的记忆,有利于学生拓展对于亲情的理解。当作者看到父亲爬上月台十分吃力的时候,再次“落泪”,文章在此处情感已经达到高潮,足以为读者带来内心深处的触动。亲情的渲染力在文章当中颇为强大,尤其是情景相似更能引发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三、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兴趣是带领学生探索未知领域最好的老师,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要注重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推动情感教育的关键所在。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能够在学习和欣赏教材的过程中,深切体味到文本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并通过具体的实践,将自身的情感体验以多元的方式展示出来。

比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相关内容时,就可应用“兴趣引导法”。在课前,教师可先将与该堂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剪辑,将其制作成PPT教案,在课堂导入时播放给学生观看。在学生观看完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材料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在各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聆听,对于小组内阐述的具体内容不做过分干涉,同时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提出的问题,但不能以消极、负面的态度评判学生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另外,教师可播放与该篇文章相符合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带领下走入文本中的情感空间。在学生完成讨论后,教师要鼓励各个小组将讨论的最终内容分享给其他同学,并以树状图的形式展示出来,在该小组某一学生进行展示时,其余学生可根据同一观点进行补充,使树状图的细节更加丰富和饱满。最后,教师要综合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并以此为线索,对该堂课程内容的核心部分进行二次剖析。

总之,新课改颠覆了以往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要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育教学时不仅要传输知识内容,还要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初中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就为情感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初中语文教师要以此为契机,在新课改背景下全面推进情感教育。情感教育是新课改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情感教育,自觉地把情感教育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习到丰富的情感教育。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构建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研究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襄河中学239500)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新课改初中语文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