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发展之品格教育的探讨

2020-04-07 03:40黄岑
中学物理·初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品格教育学生发展初中物理

黄岑

摘 要:本文以初中物理教育为例,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当前学校教育中品格教育的缺失进行探讨.认为“品格教育是集知识、方法、思想、观念以及精神于一体的教育,是陶冶人的品性与性格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分离.犹如树一样,在园丁的呵护下,逐渐生根、立干、开枝、散叶以及结果.根是观念,干是思想,枝是方法,叶是知识,果是精神,汇成一体,便成品格.对此分别从内涵和外延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学生发展;品格教育;内涵外延

文章编号:1008-4134(2020)06-0044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当今世界各国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科技实力和创新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能否真正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是否拥有一支物理基础知识扎实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界定为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对关键能力的培养,教育界探讨的成果很多,如教育家魏书生提倡将自学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作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2]等.但对学生发展的品格问题关注不多,尤其在初中物理教育中,如何对学生的必备品格进行有效的教育几乎是个空白.本文以初中物理教育为例,对品格教育进行探讨.

1 品格教育的内涵

品格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决定了这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3].教育家罗家伦在他的《中国人的品格》一书中,提倡以“知识陶冶、哲学要旨、思想特质、人生价值、侠的精神”来提升中国人的品格[4],笔者将其拓展为初中物理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的五个内容.将其中的知识陶冶拓展为物理知识教育,哲学要旨拓展为物理方法教育,思想特质拓展为物理思想教育,人生价值拓展为物理观念教育,侠的精神拓展为物理精神教育.这五种教育相辅相成,共同构筑起了完整的物理教育结构[5],提升了学生发展的必备品格.上述品格拓展的五种教育,好比是一棵大树中的叶、枝、干、根、果这五个要素.整个一棵树的培育,犹如一个学生必备品格的教育.其中的物理知识教育好比是树叶在光合作用,吸收知识营养.物理方法教育好比树枝阿娜多姿,展示其迷人风采.物理思想教育好比树干在挺拔升空,逐渐长成参天大树.物理观念教育好比树根深植于土壤之中,适应其自身发展的需要.物理精神教育好比阳光雨露,确保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而结成丰硕果实,教师对学生的品格教育犹如园丁在精心培育盆景,上述类比如图1所示.

品格教育是集知识、方法、思想、观念以及精神于一体的教育,是陶冶人的品性与性格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它是一个整体,不能分离.学生的品格犹如树一样,在园丁的呵护下,逐渐散叶、开枝、立干、生根以及结果.叶是知识,枝是方法,干是思想,根是观念,果是精神,汇成一体,就成品格.

2 品格教育的外延

树的成长靠园丁用心培育,学生发展同样需要教师精心呵护.初中物理品格教育隐含在上述的五种教育中,它们互相渗透,相辅相成,于无声处,浑然天成.在物理教师的精心教育下,逐渐发展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

2.1 物理知识教育中的品格陶冶

初中物理的知识点数以千计,重要考点就有100个,见表1.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而忽视知识的教育.需知教育是灵魂宗旨,是着眼点和落脚点,教学是践行教育宗旨、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渠道.这里的物理知识教育不只是物理知识的传授和解惑,还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地方特色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差异、生理特点和心理发展,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选择.在教案设计时,需要按知识逻辑、实验探索以及物理学史等线索,采取知识技能明线和思想方法暗线这二条线组织教学,从中渗透品格教育.

现以重要考点“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为例进行探讨.其中与密度相关的知识有:质量、体积、属性、特性、定义、意义、公式以及单位等.与密度相关的技能有:天平和量筒的使用、液体和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误差分析等.还有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特殊测量的实验设计,密度的定义方法和应用等.这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围绕密度这个核心概念而展开的,可将它内化为知识结构思维导图,如图2所示.

这样的物理知识教育,在学生的思维中既形成了密度的知识线(思维导图)和方法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用比值的方法来定义密度→用公式的方法来描述密度→用图像的方法来揭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还将知识教育渗透到物理思想(比值定义法源自于比较的思想)、物理观念(物质观: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质量和体积是物体的属性)和物理精神(实验探究张扬的是科学精神).这就是物理知识教育对学生品格养成的陶冶.

2.2 物理方法教育中的品格渗透

虽然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将“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但在实施时,通常只落实在教学的层面上,还缺少教育层面的思考,更谈不上品格教育的渗透.

其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的科学方法很多,笔者将初中学生在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常采用的36套方法,归纳为物理方法、逻辑方法和数学方法三类,见表2.

只要我们仔细推敲,每一个物理知识生长的背后,都有一个推手在起作用,这个推手就是科学方法.换言之,每一个知识都是从方法中生长出来的,好像树叶在树枝上生长起来一样.但知识是显性的,而方法却是隐性的.平时人们关注的只是知识,而不是方法.就像从远处看,只能看到樹叶,却看不到树枝一样.只有走近时,你才会惊奇地发现树枝的形态是如此的精彩,这是树叶所无法相比的.尤其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爆炸的时代,科学知识在短时期内以极高的速度增长.人们不可能关注到所有的知识,但可以感悟出其中的科学方法.从这一意义而言,方法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科学方法还能生长出新的知识.

所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尤其在知识生成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将隐性的“方法”板书在醒目的位置.在课堂小结时,让学生将板书中的关键词串联起来,形成与知识线相对应的方法线.由于知识是明的,方法是暗的,所以笔者将其取名为知识明线和方法暗线.又因为学生往往重视知识明线而忽视方法暗线,所以笔者将方法暗线有意识地用彩色粉笔凸显出来.在师生互动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用方法暗线控制引导知识明线.知识明线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方法暗线让学生形成了基本能力[6].在方法渗透的教育中,使学生感悟到方法重于知识的道理,从中提升自己的品格修养.

2.3 物理思想教育中的品格熏陶

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邢红军教授認为:“物理学家非常规的思考、艰辛的探索过程和激动人心的高峰体验,是构成物理思想非凡境界的源泉”.所以,物理思想的教育过程就是还原物理学家发现规律的过程,如阿基米德是怎样发现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的(阿基米德原理)?牛顿是怎样得出万有引力与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万有引力定律)?卢瑟福是怎样悟出原子的内部结构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安培怎么会想到用右手的大拇指和伸直四指来判断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的(右手螺旋定则)?这些原理、定律、模型以及定则的发现过程一般都蕴含着最基本的物理思想,是物理教育中最有价值的精华.

阿基米德原理的发现源自于他巧辨皇冠那激动人心的高峰体验:他在澡堂洗澡的时候,脑子里还想着称量皇冠的难题.突然,他注意到,当他的身体在浴盆里沉下去的时候,就有一部分水从浴盆边溢出来.同时,他觉得入水愈深,则他的体量愈轻.于是,他立刻跳出浴盆,忘了穿衣服,就跑到街上去了.一边跑,一边叫:我想出来了,我想出来了,解决皇冠的办法找到啦.于是他将与皇冠一样重的金子、一样重的银子和皇冠,分别放在水盆里,如图3所示.看到金块排出的水量比银块排出的水量少,而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排出的水量多.说明皇冠有假,掺了银子.在阿基米德的这个发现中,最有价值的精华就是比较的思想.他是通过浸没在水中的相同质量的金子、银子和皇冠,比较它们排水量的多少,来确定皇冠是否掺假.正是这种比较的思想,才有了密度的定义方法(比值法)和计算浮力大小的方法(排水法).所以说,物理方法源自于物理思想,物理方法是从物理思想中生长出来的,犹如树枝是从树干上生长出来一样.

学生只有形成了物理思想,才算是掌握了物理的真谛,方能真正理解物理思想教育的重要.可当前物理教育的实际,物理思想教育是一直被忽视的.就是在物理教师的心目中,也往往是将物理思想教育和物理方法教育混为一谈,有的干脆将二者合在一起,称之为物理思想方法.这就在相当程度上抹杀了物理思想独特的教育价值,应该引起物理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深思.也有必要从物理思想的本质出发,归纳出初中物理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隐含在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确定其定位,揭示其内涵,见表3.

2.4 物理观念教育中的品格感染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的视角出发而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力和能量的基本认识,它包括物质观、运动观、相互作用观和能量观.物理观念既是物理概念的形成基础,又是物理思想的浓缩升华,但不是所有的物理思想都可以浓缩为物理观念的,只有代表物理学最本质规律的认识,才能被称之为物理观念.犹如树根,既是树干的延续,又是树苗能够长成参天大树的基础,所以物理观念教育的层次要高于物理思想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三维目标中的最高目标,是有科学道理的.物理观念教育是价值观目标的体现之一,也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必备品格修养到第四层次的表征之一,切莫失之交臂.可惜的是,当前初中物理的教学现状,基本上是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忽视过程与方法目标,轻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这种物理观念上的教育缺失,千万不能再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品格教育上重演而贻笑大方.初中物理观念教育对学生品格的感染内容见表4.

2.5 物理精神教育中的品格锤炼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将“科学精神”列为六大素养中的第二个核心素养.对初中物理而言,物理精神教育体现的正是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在内的科学精神,它涵盖了物理教育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其教育资源来自于物理学家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因为每个物理学家的背后都有一些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关于精神世界的传奇故事.如居里夫人视名利如粪土的人格风范,焦耳那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牛顿那勇于探索的创新情怀、爱因斯坦那敢于挑战的质疑品格、伽利略那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等.这些感人故事正是实现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品格熏陶的最佳载体.犹如一棵大树进行光合作用需要阳光,生长成材需要雨露养分一样.初中物理精神教育对学生品格的锤炼是无与伦比的,千万不能等闲视之.物理精神教育的内容示例见表5.

上述学生发展之品格教育的五个层次既相互关联,又相互依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呈现出层层递进、逐步浓缩的态势.从物理教育之树的树叶(数以千计的物理知识)到树枝(提升为36个物理方法)到树干(提炼出10个物理思想)到树根(锤炼为4个物理观念)到树果(升华为1种精神),这就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必备品格教育的全貌,如图4所示.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虽为育人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活力,但其关键还在于如何将能够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具体落实到学科教育和教学中去.变教学为教育,变授业为育人,这才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教育的真正目标.

本文只对其中的品格教育,从物理教育的层面进行了思考.可是当我们再回眸当前物理教育的实际,基本上还处于教学的层面,最多也只能说是只处在物理知识教育的层面,还没有跨入物理方法教育的层次,当然更谈不上进入物理思想教育、物理观念教育和物理精神教育的境界.笔者为上述五个教育达成度的水平层次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结构模型,它能反映初中物理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必备品格的教育水平.就目前而言,最多只能达到一层(物理知识教育)的水平,我们的教育还任重而道远,我也将努力而为之.

参考文献:

[1]邢红军, 张抗抗.论物理思想的教育价值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6(08):61-68.

[2]崔伟.“比热容”教学过程的设计个案[J]. 物理教学探讨,2011,29(03):24-26.

[3]崔伟, 刘桂珍.还原物理规律发现过程的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013(12):12-15.

[4]严振仁著,朴珍雅绘,王苏萍.阿基米德讲浮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5]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16(10):1-3.

[6]赵伟士.面向21世纪改革语文教学——魏书生教学改革经验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 1991(05):37-41.

(收稿日期:2019-12-17)

猜你喜欢
品格教育学生发展初中物理
21世纪美国品格教育改革再出发:走向课程为本
小班幼儿品格教育的渗透方法
高中生网络成瘾及其相关因素探究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