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讲话中引经据典的维吾尔语翻译初探

2020-04-07 03:50马国智代芮张怡雪艾力牙生·买买提托合提
大经贸 2020年1期
关键词:引经据典词法维吾尔语

马国智 代芮 张怡雪 艾力牙生·买买提托合提

【摘要】本文以习近平主席各类讲话中引用的汉语俗语及其维吾尔语翻译为主要研究对象, 通过整理、分析和研究,尝试总结汉语俗语的维吾尔语翻译方法与翻译技巧。

【关键词】引经据典俗语维吾尔语翻译方法翻译技巧

一、引言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的一系列讲话在国内外媒体上引起很大反响,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之所以能够引人入胜,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讲话中引经据典,从古至今、从内到外,尤其是中华文化中的经典运用更是深入人心。习近平主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习主席的引经据典大多出自中华传统文化,彰显了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同时也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语言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吸收丰富的过程,随着时代的进步,维吾尔语的表达方式与词汇也得到不断扩充。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维吾尔族人民则可以通过对习近平主席引经据典的学习,了解更多优秀的中华文化,促进各民族的交流和文化认同。

汉语和维吾尔语分属于汉藏语系和阿尔泰语系,这两个不同语系的语言在形态和语法上有很大的差异。在将汉语的俗语翻译成维吾尔语时既要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的运用,又要掌握俗语隐含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既清晰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与文化内涵,同时符合译文的表达习惯,使维吾尔族群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原语言所传达的信息。要达到翻译的标准,就要灵活运用基本的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翻译技巧是是翻译活动中,某种翻译方法在具体实施和运用时所需的技术、技能或技艺。“翻译技巧”是局部的、微观层面的,是对文本在语言层面的操作和操控。[2]常见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意译、音译等,常见的翻译技巧有加词法、减词法、词义引申法、反面着笔法、句子成分改变法等。本文主要以习近平主席讲话引经据典中俗语的维吾尔语翻译为研究对象,展开进一步探讨。

二、翻译方法分析

1.直译法。所谓直译 ,就是指直译指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包 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等 , 同时要求语 言流畅易懂 。[3]

例:(1)饮水不忘挖井人

译文:

饮水不忘挖井人:意为在喝水时不要忘了挖这口井的人。译文的翻译以原文的为标准直接译出。翻译后的维吾尔文完整的保持了原文内容,在表达形式上也与原文高度一致。

(2)一年之计在于春

译文:

一年之计在于春:指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安排。比喻凡事要早做打算,开头就要抓紧。译文直接将其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一年的开头从春天开始。由于维吾尔语中没有直接与原句寓意相对应的句子,所以采用了直接翻译,这样翻译虽然将原文字面的意思表现了出来,形式上也与原文一致,但比较遗憾的是无法体现原句的深刻寓意。

(3)远亲不如近邻

译文:

远亲不如近邻:远亲不如近邻,指遇有紧急情况需要帮助的时候,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的邻居那样能及时给予帮助。维吾尔文译文按照原文内容形式直接翻译过来,很好的保留了原文的特点,译文表达符合原文规范。

2. 意译法。从意义出发 ,只要求原文的大意表达出来 ,不注意细节 ,译文自然流畅即可。意译不注意原作形式 ,包括句法结 构、用词、比喻以及其他修辞手段。 但意译并不意味着将内容随意删改 ,或添枝加叶。[4]

例:(1)人心就是力量

译文:

人心就是力量:意为有了百姓的支持,做事就会有力量,才能成功。译文将“人心”译为“”民意,在汉语中“人心”和“民意”为同义词,因此这里的“民意”与原文表达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译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意为有准备的人才能得到机会,意在说明做事要把握先机,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这样才能在机会来临时把握住。译文将“留给”译为“”属于,译文的意思为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表达意思符合原文规范。

(3)众人拾柴火焰高

译文: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多人都往燃烧的火里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比喻人多力量大。如果直接逐词翻译就会显得僵硬,不能将蕴含的意义表达出来。而维吾尔译文没有拘泥于原文形式,而是直接将原文寓意翻译出来,使读者一目了然。

三、翻译技巧分析

1. 加词法。汉维两种语言中相应的词,除了有一部分意义完全相通者外,大部分在词义范围、语法功能、修辞特点、使用习惯等方面不尽相同。为了确切表达原文的意思,更忠实的传达原作的精神,翻译时,往往需要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原文字面上没有而实际上潜存于原文字里行间的词、词组,甚至句子。

例:打铁还需自身硬

译文:

打铁还需自身硬: 意思是在炼铁是要用到的榔头是要自身硬的,如果它自身不硬,怎能打出坚硬的铁呢。引申为律人必先律己。这里的“榔头”潛在意义为“做事的人”,维吾尔译文中增加了“”锻工一词,将原文中需要读者意会的内容加以补充,很好的再现了“榔头”所代表的意义。如不用“”就会使读者不明所以然。

2. 减词法。减词同加词的情况正好相反,翻译实践中有时需要在译文中省略原文的个别词,否则行文啰嗦,不符合译文表达习惯,有时甚至会影响原意的确切表达。维吾尔语的医德动词可以概括汉语几个动词的意义,或者意思重复的词语逐词译出译文显得啰嗦时,部分词语可以省译。

例(1):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译文: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经过遥远的路途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时间长久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比喻经过长时间的考验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友情的真假。原文中的“知”、“见”两个动词。译文中用“”一词可概括,所以只译一个。

例(2):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译文:

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比喻害人的东西,大家一致痛恨。译文并没有把“人人”翻译出来。虽然“人人”没有翻译出来但是这没有影响原句的意思,如果翻译出来就显得啰嗦了,也与原句短小凝练的形式不符。

由上面两例可以看出之所以减词是为了使译文凝练,但在表达出原意的所蕴含的精神方面还是与原文一致,遵循了翻译的原则。

3. 词义引申法。汉维中相应的词,有时其词义范围、搭配能力、修辞特点和使用习惯不尽相同。翻译时为了确切地表达原意并时译文符合维语的表达习惯,有时需要根据上下文适当地引申原词获词组的含义。词义引申是准确表达原文和时译文符合表达习惯的必要手段和常用的技巧。

例(1):摸着石头过河。

译文:

摸着石头过河:一个人想过一条不熟悉的河,在没有前人给出经验、没有船也没有桥等情况下,在事先不知道这条河详细情况下,就只能以身试水摸索着河里的石头,以较为保守的甚至原始的方法逐步摸清情况并想办法安全涉水。告诫大家做事不要盲无目的地做,要把路和事预先做好准备再做,不要不懂硬做,这样只会失败。如果直接按照原文“石头”进行翻译,就会给读者造成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过河的方法的错觉,因为这里的“石头”潜在意义为事先的准备,维吾尔译文用实验,来代替石头,“在试验的基础上前进”就很好的表达了原文所要传达的意思。

例(2):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译文: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这句话是2012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共商脱贫致富大计对当地农民说的,总书记希望以此勉励当地农民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这句话的意思是要让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的成果。这里的“黄土”指的是不利的条件,如果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就会产生误解,因为事实上黄土并不能真的变成金子。而维吾尔译文将“黄土”和“金”用“”荒漠、“”绿洲来翻译就很形象生动了,因为维吾尔族群众大多生活在新疆,对“荒漠”和“绿洲”十分熟悉,这样用现实生活所熟悉的事物来指代,效果很好。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想内容重新表达出来的活动,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进行交际的手段。[5]通过对习近平主席系列讲话中引经据典的俗语的维吾尔语翻译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只有熟练掌握直译、意译的翻译方法以及加词法、减词法、词义引申法等翻译技巧,同时熟知汉族与维吾尔族的文化,才能将习近平引经据典中俗语的文化内涵以及所要传达给各族人民的精神准确无误的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的报告。

[2]熊兵.翻译研究中概念混淆[J].中国翻译,2014,(03):82-88.

[3]范仲英 . 实用翻译教程 [M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1994: 90.

[4]范仲英 . 实用翻译教程 [M ].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1994: 90.

[5]史震天,马维汉,张玮,陈世明.汉维翻译教程[M].乌鲁木齐市: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马国智(1997,男);代 芮(1998,女)、张怡雪(1997,女),西北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维吾尔语言文学系2016级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班,本科生;艾力牙生·买买提托合提,(1998,男),西北民族大学汉语言文学学院2017级汉语言(维汉翻译)专业,本科生。

本文为西北民族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名称 “习近平主席讲话中引经据典的维吾尔语翻译初探” (项目编号 201910742025)研究成果,指导教师:阿达来提,女,西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部副教授。

猜你喜欢
引经据典词法维吾尔语
喜极而“弃”
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维吾尔语人名识别方法
谈对外汉语“词法词”教学
恢宏博大 引经据典 史料丰富——高国藩先生《中国巫术通史》出版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现代维吾尔语中“-0wat-”的进行体特征
2010年高考英语“相似”考题例析
采他山之玉,彰华美之气
略论汉末曹魏时期范阳卢氏家族文章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