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分析

2020-04-07 03:46朱守军
神州·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馆藏文物空气污染光照

摘要: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在时代的变迁和岁月的更替中,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是我国研究古代人民生活状态和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据,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的应用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意义和原则,并立足于当前我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现状,对预防性保护措施在馆藏文物保护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光照;空气污染;突发性事件

引言:

历史文物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十二五”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在党中央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文物事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文物保护环境大大改善。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是指在文物保藏过程中,根据文物的不同类型和保管需求,为了更好地保存其存在状态、历史价值,延长其存在寿命,为提前应对文物破坏,采取的相关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不利因素对文物产生的消极影响。

1.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和文物事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有力政策,促进了馆藏文物保护环境的有效改善,在科研人员和文物领域相关人员的长期坚持、不懈努力下,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措施大大丰富,为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驅动力。相关统计调查显示,2013年到2016年,我国出台了文物法规、规章共263部,充分落实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文物工作方针。另外,从2013年到2016年,我国出台的文物保护法规、规章分别为68部、77部、60部和58部,呈现了逐年下降趋势,这一趋势体现了我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已经逐步建设完全。

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是一项与时间、和自然做斗争的工作,打破了传统文物保护工作“先发生破坏,再进行保护”的程序框架,这种文物保护方式能够有效的在文物馆藏期间内降低温湿度因素、光照因素、空气污染因素以及突发性事件对文物保存状态的不良影响,为我国研究文物历史,获取文物价值,赢得了更多的时间。同时,针对馆藏文物采用的预防性保护措施,还充分地保证了文物的保管安全,深度践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及《国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相关内容,有助于我国文化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2.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的原则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指出:“文物古迹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历史信息”,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措施的应用是我国获取文物历史价值,分析文物时代信息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国在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2011年到2016年,全国文物事业机构的数量分别为5727所、6124所、7737所、8421所、8676所和8954所,充分证明了我国在文物事业发展上取得的显著成就。在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工作中,应该严格遵循保存现状原则、可识别原则和最小干预原则。

保存现状原则主要是指在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中应该合理控制保护程度,避免过度保护,对文物保存产生不良影响,干扰相关人员对文物的价值进行挖掘;可识别原则是指在预防性保护中应该充分识别文物保护的环境信息以及影响文物保存效果的相关因素,为文物保护营造健康环境;最小干预原则是在文物保存过程中,应该建立正确的预防性保护理念,降低外部干扰对文物存在寿命的影响,建立持续性保护规划,正确把握审美标准,实施日常保养,在最大限度上保存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

3.预防性保护措施在馆藏文物保护中的具体应用

3.1温湿度预防保护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馆藏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力度,2011年到2016年,全国文物单位从业人员数量分别为111338人、125155人、137173人、148095人、146133人、151430人,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这种上升趋势也充分展现了当前我国在馆藏文物保护中所具备的优良的人才储备环境。在馆藏文物保护中,温湿度预防保护是重要的保护措施之一,以下对其进行介绍:

温湿度预防保护主要是针对文物保存状态对温度和湿度的需求进行的,通过合理调控保存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因素,使文物具备优良的储存环境,延长文物存在寿命。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相关现代化科技已经在各个重要领域中得以广泛应用,在文物保护领域中,现代化科技也具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针对馆藏文物保护中的温湿度预防保护,可以构建智能性的温湿度控制系统。这种温湿度控制系统主要由mini温湿度终端、多合一传感器终端、功能界面、智能有机玻璃囊匣组成。多合一传感器终端能够对馆藏文物保存环境中的湿度信息和温度信息进行实时收集和快速整理,并在功能界面上进行展示,相关人员也可在功能界面上按照智能有机玻璃囊匣中保存的馆藏文物的保存需求,智能化控制mini温湿度终端进行温湿度调节,为文物提供优良的保存环境。

3.2光照预防保护

在我国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下,近年来,我国博物馆的数量呈现了明显的上涨趋势,从2011年到2016年,全国博物馆数量分别为2650个、3069个、3473个、3658个、3852个和4109个,进一步推动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人们了解我国的发展历史,感知文物的时代价值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在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中,光照预防保护是不可或缺的,以下对其进行介绍:

我国博物馆中储藏的文物在发掘年代、保存状态上具有着显著的差异性,为了在最大限度上留存文物价值,博物馆一般将文物进行独立储存和单独管理,光照因素是影响文物保存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一环境中,由于光照角度不同,光照辐射的强度也不相同。因此,在光照预防性保护上,应该构建完善的保护系统,其包括的完善的软件平台,能够对环境数据不断进行分析和汇总,构建光照参数变化与文物表征之间的关系,为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提供数据支持。同时,该系统还具备功能强大的传感器,能够充分感知文物储存环境中的光照信息,实现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在此基础上,博物馆中的相关文物管理人员可在触控调控面板上查看不同文物保管区域中各个传感器反馈的光照参数和光照状态,从而对文物储存环境进行智能管理,合理调控光照强度,优化馆藏文物储存空间的光照环境。

3.3空气污染预防保护

馆藏文物一般需要具备独立的保存环境,能够满足文物的储藏要求,并对文物进行展示和收藏,同时,按照博物馆的管理要求,馆藏文物保存环境需要具备一定的封闭性和可移动性。当前我国在馆藏文物保存中应用的设备主要包括掌展柜、储藏盒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文物保存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因素对文物存在寿命的影响进行降低。空气污染是严重降低文物存在寿命,影响文物文化价值的因素,因此,在馆藏文物保护中,应该针对空气污染进行预防性保护,以下对其提出相关建议:

第一,空气污染对于馆藏文物存在寿命的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在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中,应该对文物保存环境中的空气流通性进行分析,加强文物储存空间的密闭性,最大限度上减少文物储存空间中的空气与外部空气的交流,避免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与文物发生化学反应,影响文物的文化价值。第二,要想进一步降低空气污染,对馆藏文物存在寿命的影响,应该在馆藏文物储存空间的通风口处设置吸附剂,根据化学规律,对空气中污染物进行吸附和处理,实现空气净化,使博物馆中保存的文物具有优良的空气环境。另外,当储存文物的博物馆中没有新风系统,无法对空气污染物进行吸附时,可采用相关措施,对文物进行真空处理和密封,降低外部环境对文物的影响。

3.4突发性事件预防保护

据相关统计调查显示,2011年到2016年,全国文物机构举办陈列展览的数量分别为19190次、22279次,18036次,21170次,22664次及24621次,增长了28.3%,同时,随着我国文化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和社会环境的有效改善,2011年到2016年,全国文物机构接待参观人数分别为56686.8万人次,67058.8万人次,74705.6万人次,84256.2万人次,92508.3万人次以及101267.4万人次,增长了78.6%,博物馆的文物展览工作已经成为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但与此同时,突发事件的发生频率也呈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在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中,针对突發性事件的预防保护至关重要,以下对其进行介绍:

为了降低博物馆遭遇突发性自然灾害对文物保存产生的不良影响,博物馆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博物馆选址和博物馆施工过程中,严格满足《博物馆建筑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要求。同时,还应在文物保存环境中设置抗震设施和防水设施,有效降低地震和水灾对文物状态的不良影响,并在文物储存框架中设置防倾倒装置以及消防装置,避免意外碰撞或火灾导致的巨大文物损失。

结论:

总而言之,上千我国正处于文化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是延长馆藏文物存在寿命,留存管强文物文化价值的重要路径,可针对馆藏文物的不同材质,不同类型,按照文物的保藏要求,进行温湿度预防保护光照,预防保护空气污染,预防保护以及突发事件预防保护,为文物提供优良的保存环境,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和历史研究工作的全面推进

作者简介:朱守军(1972.07.18)男,籍贯: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人,学历:专科,毕业于山东省委党校,职称:中级,文博馆员;研究方向:文博。

猜你喜欢
馆藏文物空气污染光照
节能环保 光照万家(公益宣传)
节能环保光照万家(公益宣传)
春光照瑶乡
关于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建议
物中观史:成都武侯祠博物馆馆藏文物与三国文化
浅析手术室空气污染的危害及防护对策
服装CAD系统中的光照面向对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