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高校地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育信息化比较研究

2020-04-07 03:42李国栋张俊华
高教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诺丁汉大学学科信息化

李国栋 张俊华

摘  要:文章以国内的河南大学和英国的诺丁汉大学为例,两所高校地理学科都具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程、扎实的学科基础和相似的背景,通过实际调研和资料数据收集,对两所高校地理学的发展概况、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授课方式和教学信息化水平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对比,找出了国内高校地理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与差距。开展中英高校地理学专业课程体系与教育信息化的比较研究对于我国高校地理学科的健康快速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地理学科;课程体系;教学信息化;河南大学;诺丁汉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4-0014-04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Henan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in the United Kingdom as examples. The geography disciplines of both universities have a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a solid disciplinary foundation, and similar backgrounds. Through actual investigation and data collection, the geography of the two universities is the development overview, professional setting, training plan, curriculum setting,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informationization level were systematically combed and compared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iculum setting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geography majors in domestic universities. Carrying ou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geography major curriculum system and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in Chinese and British universities is of grea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eography disciplines and the reform of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l in China.

Keywords: geography; curriculum system; informatization of teaching; Henan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地理学是一门相对古老的学科,在人类探索地球环境的过程中,該学科不断的被发展和完善。目前,地理学已成为一门研究地理要素或者地理综合体空间分布规律、时间演变过程和区域特征的学科。国内外大学在培养地理学专业学生的过程中,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不断的被优化。其中,英国地理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其地理学的发展史深刻的影响到了全球地理学的发展流向,一些院校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诺丁汉大学等的地理学科实力雄厚,在国际上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了解和认识英国高校地理学科体系和培养过程对于我国高校地理学科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作者就职于河南大学,于2016-2017年赴英国诺丁汉大学进行了一年的国家公派访学,在整个访学过程中对英国高校地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和教育信息化水平做了较为充分的调查研究和梳理比较。这两所高校在其所在国家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包括学科定位、学科体系、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培养方案、生源质量和学生就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典型性,所以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一、两校概况

河南大学于1912年建校,位于八朝古都开封,为省部共建高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建校百余年来,已培养了近60万名各类人才,现有教职工4300多人,全日制在校生5万人。现有98个本科专业,4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河南大学地理学科始创于1923年的河南大学地学系,现有教职工136人,目前,环境与规划学院拥有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有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5个本科专业;学院拥有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诺丁汉大学(University of Nottingham)于1881年建校,位于英国诺丁汉市,是一所世界百强名校。目前,在校学生数为43000人,其中国际生占比45%。诺丁汉大学共有五个学部,提供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约50种学位,是入学竞争最激烈的英国公立研究型大学之一。诺丁汉大学本科教育非常优秀,其本科教育水平获得了英国政府的教育卓越框架(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简称TEF)的最高评级Gold评级。该评级基于学生的满意度、学生成就、毕业生就业率、薪资水平等核心指标决定,该评级非常具有权威性,影响到了财政拨款、大学招生等方面。诺丁汉大学地理学院在国际地理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为国际地理学界所广泛认可,2019年QS世界大学学科专业排名,该校地理学位居全球前100强,其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有其独特之处。

二、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

河南大学地理学科设有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4个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有所差异,地理科学专业主要通过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地理科学基础理论的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实验的训练,形成良好的科学和教师素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主要通过学习自然地理、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获取从事自然地理学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各种基本能力。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主要培养学生认识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地图学、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管理地理数据、综合分析地理信息和模拟地理过程的专业技能。

诺丁汉大学地理学院设置有地理学、环境地学、商业地理学三个专业,学制均为三年。地理学专业主要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该专业可以授予文学学士学位(BA)和理学学士学位(BSc),根据学生选修的专业课程模块是侧重于人文地理还是自然地理来确定授予文学学士还是理学学士学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所学课程情况可以进行学位类型的调整。环境地學专业主要培养学生认识地球过程,为解决一些目前最紧迫的社会挑战提供重要解决方案,该专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BSc)。商业地理学专业主要培养学生认识和解决围绕环境、政策和管理等相关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该专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BA)。诺丁汉大学地理学专业设置与国内高校相比有较大的不同,其更具有交叉性,涉及的学科体系更加宽泛,与现代社会需求关系紧密。

三、课程设置

国内各高校地理学科专业课程设置有很大的不同,以国内广泛开设的地理科学专业为例,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专业总学分为167学分,其中必修课93学分(公共基础平台课38学分,学科基础平台课35学分,专业基础平台课20学分);选修课44学分(专业选修课36学分,公共选修课8学分);实践性教学环节30学分。必修课、选修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总学分的比例分别是55.7%、26.3%、18%。公共基础平台课共开设19门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开设11门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开设9门课程。总体来看,必修课程的开设数量是非常多的,达到了39门课程,但其中59%的课程是各类公共课,28%的课程才是与地理学相关的专业课。必修课的一个特色之处是开设了5门教师教育课程(10学分)。选修课开设课程的数量非常庞大,达到了43门,供学生选择的面非常广泛。实践性教学环节(30学分)包括专业实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

英国大多高校对于地理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基本上按照统一地理学的模式进行设置的, 按照统一地理学的思维模式进行专业教育与培养。诺丁汉大学地理学专业课程设置也有类似的特点,其课程设置得到了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认证,大一阶段的核心课程有地球与环境动力学、人文地理引论、野外地理实习、地理数据解译、地理信息系统引论、地理学从业的职业技能;选修课程有3门。大二阶段核心课程减少,只有三门分别是研究教程、论文准备、自然地理技术,相反选修课大量开设,达到了12门,学生有非常灵活的选择面,同时为了鼓励学科交叉和通识教育,允许学生选修学院之外开设的课程(20学分)。大三阶段核心课程只有毕业论文,诺丁汉大学地理学专业培养对学生毕业论文的要求非常高,要求学生利用野外调查数据和二手数据独立完成1万字以上的毕业论文,学生须从大二开始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直到毕业,这对于国内高校非常具有借鉴意义。大三阶段开设选修课达到了18门,这些课程涉及到了地理学的各个领域,覆盖面非常广。诺丁汉大学地理学的课程设置非常注重职业技能和职业规划,从大一开始就将其作为核心课程来开设,经常聘请校外的用人单位来参与课程的讲授,这种注重职业技能培养的课程设置模式使得该学院地理学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6个月内就业率达到97.4%。

四、实践教学

地理学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野外实习,这是地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地理学非常能吸引学生兴趣之处。学生在理论课程所学的课程知识是抽象的,需要通过野外实习才能具象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和把握会非常深刻[1]。河南大学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习包括:大一阶段的嵩山自然地理实习,主要侧重于地质、地貌实习;大二阶段的连云港自然地理综合实习,侧重于水文、气象、植物和土壤的综合实习;大三阶段的日照人文地理实习,侧重于人文地理、城市规划、经济地理等课程实习;大四阶段的教育实习,主要在中学进行地理学教育实习。诺丁汉大学地理学非常注重野外实习,野外实习的地域和类型非常广泛,实习目的地包括英国本土和海外,主要包括:英国湖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实习、英国Malham地区的自然地理技术实习、英国Porlock地区的河流过程和流水动力实习、英国Derwent地区的文化地理实习;美国纽约市的北美城市地理实习、美国华盛顿Mount St Helens实验室的河流管理实践和恢复实习、德国柏林的欧洲城市地理实习、墨西哥Yucatan半岛的第四纪环境实习。

对比两所高校地理科学野外实习的异同点,首先,实习内容总体相似,大都是围绕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来开展的,不同之处是河南大学有持续时间比较长的教育实习,而诺丁汉大学没有,这主要原因是国内高校地理学专业学生很大一部分毕业后就业方向是从事地理学基础教育,为此而进行的一项职业教育实习。其次,诺丁汉大学实习地域范围和多样性要比国内高校广,绝大多数国内高校的实习点在学校周边区域,在海外有实习点的高校更是屈指可数,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学生对自然和人文地理景观认识和理解的视野。再次,诺丁汉大学地理学野外实习的时间也是比较长的,而国内高校地理学实习时间近些年不断的被压缩,许多野外实习成为讲解式的,学生真正去实际动手实操的项目和内容越来越少。

五、授课方式

诺丁汉大学每学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个学期的授课时间在10-14周,所以每门课的学时较短,这样使得课程的授课时间非常有限,教師在教学设计中需要突出重点去讲授,大量的课程知识内容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完成。因此,在其授课过程中小组讨论式教学的授课方式非常常见,教师讲授课的比例相对较低。课后以小组为单位,从选题设计、阅读文献、查找数据资料、方法学习等各个环节开展协作。学生的作业形式也以论文和研究设计为主,所以在诺丁汉大学校园中到处都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学生在一起小组讨论,小组协作学习,这种模式与国内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教学方式多样,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较多,讲授式教学方式较少。考核方式多样,闭卷考试较少,多采用课程论文、现场讲解、回答等考核方式。考核重视理解,轻记忆,重点考察学生的参与、质疑、探索、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和协作的能力。和国内其它高校一样,河南大学的每学年两个学期,每学期20周,因此每门课程的授课时间是比较长的。就授课方式来说,在教学设计和培养方案中还是非常全面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讲授法占的比例非常高,除了实验和实习课之外,绝大多数的课时都是教师讲授法。相反,讨论法占的比例比较低,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教师讨论课时间预留较少、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较低等原因。

六、教育信息化水平

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的高低是目前衡量高等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国际社会普遍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建设[2-3],自从全球最具代表性的高校信息化项目——美国高校信息化研究项目“信息化校园计划”(Campus Computing Project,CCP)发起至今,全球各国高校信息化快速发展。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了ICT Transforming Education:A Regional Guide,旨在指导世界各个国家的教育者、教师、教育管理者如何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变革教育[4]。英国政府从本世纪初,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多渠道的筹措资金、加大财政经费的投入,来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在2004年,英国政府投资10亿英镑资金支持学校教育信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英国政府推动并建设了全国学习网(NGFL)。我国在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纳入了国家信息化的整体发展战略;2015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将高等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纳入法治的轨道,从国家层面上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当前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河南大学地理学教学的信息化建设和普及是从本世纪初快速展开的,网络在线精品课程是较早出现的形式之一,是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等政府职能部门主导下建设的,通过项目立项的方式,选拔立项了一批网络在线精品课程。该方式是任课教师将授课过程录制为视频,上传到专门网站,可供相关专业的学生在线点播观看。该方式的优点是制作过程比较简单、速度较快,而且课程覆盖的知识点比较全面,相当于将线下的教师授课移到了线上进行;但是其缺点也是比较突出的,首先,没有交互,师生无法进行有效互动,是比较单一的讲授法,学生无法很好的反馈听课效果;其次,视频内容比较冗长,知识点和重点不突出,效率比较低;再次,课程的考核比较单一,课程的学分无法做到互认。随着教学信息化的发展,逐步出现了微课、慕课,该类信息化教学方式最大的优点是以知识点作为课程编排和讲授的对象,而不再是以教材的章节顺序为主导,这样使得章节内容破碎化,每一个知识点作为单独的一节课,授课时间有了很大的压缩,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师生的互动容易实现,很好的提升了教学效果,也符合当前这种快节奏、高效率的学习方式;课程的考核比较多样,学分逐渐得到校际的互认,学生上课的活跃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由于诺丁汉大学目前有三个国际化校区,英国、中国和马来西亚校区,这种国际化办学模式需要有很强的教育信息化手段作为支撑,才能使得教学资源、信息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克服全球化办学在空间距离上的劣势。诺丁汉大学信息化校园的建设覆盖了教师和学生所涉及到的学习、科研、生活和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系统,高效和便捷的信息管理系统,权限分级非常的明确,提高了大学运行、管理的效率。诺丁汉大学的Moodle教学系统涵盖了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使得教学过程更高效。其大多课程是没有纸质教材的,教师在课前会把所需的各类电子教学资料放入Moodle教学系统,在授课环节,学生可充分的利用该系统提供的便捷功能与教师互动;课后作业、评价和考核都在该教学系统中进行。当前河南大学也建立了类似的数字化校园硬件、软件系统,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各个部门之间存在信息的隔离和不统一,教学系统利用率低下现象非常普遍,没有很好发挥出校园信息系统应有的共享、融合等方面的优势;学校教务系统承担的功能大多集中在学生成绩管理、教务管理方面,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发挥其辅助教学、师生互动的功能。教学系统利用率不高这种现象在国内高校也是非常普遍,当前如何整合校园各部门分散的、隔离的系统为完整、统一的系统是国内高校校园信息化和教学信息化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Butt G, Weeden P, Chubb S, et al. The State of Geography Education in English Secondary Schools: An Insight into Practice and Performance in Assessment [J].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 Geographical &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2011,15(2):134-148.

[2]UNESCO. Global education monitoring report[R]. Paris: UNESCO, 2016.

[3]Lane. Information education influence[J]. Ceramics-art and perception, 2004(57):52-57.

[4]Anderson J. ICT Transforming Education-A Regional Guide [M]. Bangkok: Asia and Pacific Regional Bureau for Education, 2010.

猜你喜欢
诺丁汉大学学科信息化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How does dialogic reading works for the children who have the literacy difficult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Frame Shifting in Family Discourse: a case study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