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策略

2020-04-07 03:38荣峨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数学作业留守儿童农村小学

荣峨

[内容摘要]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农村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就必须设计个性化的作业,通过选择性、趣味性、拓展性的教学策略,改革课内外作业,让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完成作业,并享受作业带来的成功与快乐。实践表明,设计个性化的作业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由“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  数学作业

一、现状调查

调查表明,全国共有五千八百多万儿童留在农村,其中十四岁以下的约为四千万,绝大多数是与祖辈生活在一起,对孩子的教育关注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而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优秀的不足10%,70%以上成绩中等或偏下。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从调查我们可发现农村大部分学生对待作业是敷衍了事,能不做就不做,能懒则懒,质量往往是不尽人意,有时甚至是令人心碎的。这主要是学生长期懒散,对作业产生头痛、厌烦等现象引起的,加之家庭作业家长不检查,最多疾言厉色地要求一声“做作业”,就算是完成了做一个家长的任务。于是便出现学生家里欺骗家长“做好了”,学校里受批评,过后不了了之的现象。学生拖拖拖,作业欠了一大堆。如何使学生抛弃不好的旧习惯,使学生喜欢做家庭作业,去钻研家庭作业,已成了一些农村学校教师值得反思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数学老师每天都要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学生也会按照老师的具体规定按时完成,但是,随着学习负担的加重,加上农村留守儿童缺少家长监督,有的学生用各种手段逃避课外作业,比如:告诉老师,作业忘了拿,作业本丢了或不动脑筋抄袭其它同学的作业。我想这种现象的出现,更多的存在客观问题。

1.单一  枯燥  无趣

许多农村小学数学老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作业的内容单调:计算唱主角,考前不同体型的反复操练。完成的方式单一:从形式上看大多借助纸笔完成,以书面的形式来呈现:从时间上看,多为“今天的作业明天交”——限时完成;从作业承担者角度看,多要求个人完成。这种毫无趣味可言的课外作业势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上家庭的因素,更使学生对数学作业产生厌倦、无趣的心理。

2.整齐划一 一刀切

有的老师在作业布置时,不管你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学生毫无选择的完成,不会的要求硬着去完成,会的也要按部就班的完成。如此“一刀切”的作业没有层次性,无视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这势必造成“差生吃不消,优生吃不饱”的状况,从而导致部分农村学生学生草草了事。这样显然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困生和优等生的发展。

三、作业布置的策略

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外作业不仅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更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获取,更要注重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懂得如何利用作业这一途径的话,它将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所采用的作业布置策略。

1.尊重差异,体现作业的层次性

早在两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可我们的教学却往往表现在整齐划一,课外作业尤其为明显。一样的作业内容,一样的作业要求,使差生越来越差,优生又得不到发展。我们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在作业布置上采取因材施教。建立开放式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这样可以让学生大脑形成优势兴奋中心,在兴之所至中产生超越“障碍”的力量,愉快地完成作业。

2、樂中求知,增强作业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

(1)游戏作业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2)包装作业

教师在备课时要尽可能地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知识的生活原型,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而来自于生活实践中的数学作业,则是一个很好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无处不在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

复习“长度单位”知识后,我给学生留了这样的一道作业:《小马虎的日记》: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卫生间, 拿起15米长的牙刷刷完牙,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约有9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一根长3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拿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老师在小马虎的日记上写下“可能吗”三个字,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请改正。这样原本干巴巴的“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摇身一变,成为富有情趣的《小马虎的日记》。包装后的作业形式活泼、趣味十足,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作业的积极性,学生觉得兴味盎然。

实践表明:这样的措施是可取的,效果是喜人的。留守儿童不仅有人监督自己完成作业,而且在这集体中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锻炼了能力,感受到友情。

[参考文献]

[1]薛晓芳.《作业设计的新取向》 [J],2008

[2]陈志明著.《小学生家庭教育疑难问题169例》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 叶敬忠《关注留守儿童》2005

[4]林爱微.在操作中享受作业的快乐[J].教学月刊,2006

[5]高子林.数学练习新设计的策略[J].教学月刊,2006

猜你喜欢
数学作业留守儿童农村小学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评语式批改在数学作业中的运用尝试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农村学校构建书香校园的有效策略探研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提高数学作业质效的几点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