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关于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2020-04-07 16:13于跃跃
科学大众 2020年1期
关键词:命运共同体海洋新时代

于跃跃

摘   要:我国在新时代提出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这一理念具有明确的内涵与价值取向。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为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文化构建、海上安全协调等方面提供战略导向,更为促进海上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解决对策。在新时代下,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对促进全球治理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海洋;命运共同体

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海军建立7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为积极推动全球蓝色经济发展、推动全球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进海洋福祉指明了发展方向。2019年4月24日上午,海军司令员沈金龙在青岛召开的“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高层研讨会上做的《秉持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 共护世界海洋和平与繁荣》的发言中谈到,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在海洋领域的生动展开和具体体现,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为维护海上安全稳定、推进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为建设和平繁荣、开放美丽的海洋描绘了美好愿景和蓝图,充分体现了中国将自身海洋事业与世界海洋发展相统一的胸怀和担当。可见,深刻学习领会“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意义十分重大。

1    新时代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价值取向

1.1  核心内涵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源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新概念,新时代下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具有独特的内涵,其是指基于共同的海洋利益下,各国家行为体或非国家行为体在海洋领域中组成集体,共同应对海上威胁同时也平等享有海上资源的统一组织。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体现了个体与整体的哲学关系,它是人与海洋结成的一个整体,积极地处理人与人、人与海洋的关系,致力于推动当代全球海洋问题的解决,为维护共同的海洋利益与价值,海洋命运共同体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信息流通,减少了信息的非对称性。

1.2  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主要是指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某些矛盾冲突时所持的立场、态度以及表现出的基本价值取向,它不会因地域、种族、意识形态而有所变化。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取向是基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就海洋发展的观点和认识,在世界范围内引导各行为主体达成全球价值共识,在此共识的基础上形成价值与概念的全球化。海洋命运共同体内含合作、和平、公正、公平等价值。中国一贯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新时代背景下要想在全球海洋治理中赢得和平发展,各治理主体就必须要秉持公平公正,用公平、公正的海洋伦理价值来引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取向,在海洋治理中摒弃一切零和博弈的旧思维,广泛认同和弘扬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理念。

2    新时代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必然性

2.1  海洋经济发展竞争激烈

当今世界,海洋在国家战略博弈、综合国力提升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海洋经济发展热度不断上升,曾有学者断言“海洋主导着国际经济,谁主导海洋,谁就主导世界经济”[1]。为在国际上争得海洋开发利用主动权,部分沿海国家纷纷加速推出自己的海洋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展示自己的雄心,一时之间,海洋经济成为加剧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主导世界经济的“杀手锏”。尤其是部分国家不愿承担海洋治理的义务与责任,私下却对发展海洋经济没有丝毫松懈,竞争促使海洋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相对这样一种局面,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主要面临3个突出问题:经略海洋不够深化;战略性海洋产业发展速度较慢;海洋产业科技基础支撑能力薄弱。面对世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必须牢牢抓住世界海洋发展带来的机遇,在解决海洋发展面临的问题的同时不断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

2.2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當前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海洋资源无规则的开发与利用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污染与退化,一旦超出海洋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必将造成可怕的灾难,原本为人类生命线的海洋却日渐沦落为人类的垃圾站,海洋生态问题不容乐观。到目前为止,全球海洋垃圾总量持续上升,不可降解型塑料垃圾占比增大,越来越多的海洋生物都是由于误食了可降解塑料分解后的微塑料而死亡,海洋生物衰减状况没能得到根本的遏止。据统计,多个海洋国家内发生赤潮的次数逐年增加,海水富营养化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船舶污染、海地开发污染逐渐占据人类污染的榜首,部分发展中国家为追求经济利益,产生大量的工业及生活污染垃圾,给海洋造成了持续性压力,也使人与海洋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紧张。

2.3  海洋文化价值引领空白

当今海洋局势依然紧张,海上的“风平浪静”随时会被突如其来的“狂风”打破,海洋治理难以实现和平稳定。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国际上海洋文化价值引领没有达成共识,某些海洋国家的私利超越了人类共同利益,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采取单边行动逃脱治理责任,无视海洋公利下的他国利益,造成各国无法达成相关共识,也使得海洋文化价值变成一纸空谈。尤其是部分海洋大国错误的导向,导致海上刮起了“功利之风”,赢者通吃的旧思想仍然没能摆脱世俗的桎梏,“轻合作、重博弈”的错误倾向反客为主,成为一时之间各西方国家拥护的理念,片面追求效益而忽略价值内核、海洋伦理引领的重要性。虽然国际上早已经提出了和平与稳定的倡议,却没有真正在海洋问题上形成明确的海洋文化价值观,无法清肃海上污浊之风。

2.4  海洋安全危机挑战频出

当前海上安全问题依旧凸显,由于某些大国仍然抱有霸权主义思维,导致国际上颁布的海上安全治理条例和公约陷入瘫痪状态,在很多领域无法实现效果的最大化。尤其是各国之间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威胁,使得大家纷纷采取过激的维权方式来应对国家间的争端,导致海上多处海域成为对抗热点,如美、日等国依然采取军事联盟的方式不断涉足他国海域,激起海上对抗。以西方为主导的话语霸权依然压制着发展中国家,海上对话交流的不平等无法实现东西方海洋资源的共享,很多实力较弱的社会主义国家陷入了弱势群体的包围圈,难以实现自身海洋权益的保护,话语霸权成为海洋文化平等交流与对话的最大障碍[2]。尽管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积极制定颁布了部分有针对性的制度与办法,但是仍然面临着海上安全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在应对措施和实践上始终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当前海上霸权及海上冷战思维的制约需要。

3    新时代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基本路径

中国海洋发展承载着全球海洋发展的愿景,习总书记提出的“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不仅符合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海洋治理方案,而且符合和平与发展的世界趋势。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初生襁褓,要想被世界各国接受和采纳,首先中国就要做出表率。面对国内国外海洋发展过程中的威胁与挑战,必须从自身出发,不断探索新型海洋发展路径,以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指引,推进全球海洋治理。

3.1  以科技创新激发经济转型

发达的海洋经济是中国建立“海上力量”的物质基础,是倡导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首要前提。新时代下面对世界海洋经济竞争快速发展的现况,要解决海洋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就必须主动出击,按步骤全方位覆盖问题点,用自身海洋经济的发展来打破大国以海洋经济主导世界经济的谬论,引导世界海洋经济竞争走向合作共赢。

我国海洋经济是陆海一体化经济,面对我国自身海洋经济的短板,要通过海洋科技创新来引领海洋经济的突破发展。要转变海洋经济的发展方式,就要确立一个立体化、多领域、海陆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现代海洋经济体系,促使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方向发展,融入新型的、科技感更强的海洋文化科研网络作支撑,发展开放多元的新型海洋产业。新时代下海洋经济的发展不能只关注近海领域,而是应该将重点放在深海、远海,不断向下、向外探索未知的海域,同时海洋科技创新投入总体规划的重点也应该放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科技领域,以科技带动海洋经济的发展。

当今粗放的海洋产业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支持现代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注重海洋科技的投入,转变传统产业的泛滥现状,融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形成服务产品。未来海洋观测趋势一定是以水下无人观测和空天观测为主,要建立自觉检测危化品及突发事件处理预警,促进海洋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海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海洋经济转型向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海洋经济与海洋生物资源直接挂钩,转变海洋生物资源衰减状况必须采取实际行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尤其是解决近海污染的现状以及对远海污染的防御。最后,还要积极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模式,在我国现行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我国海洋经济转型升级[3]。

3.2  以统一标准突破治理瓶颈

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是面向全球海洋治理提出的新理念,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必要条件。面对海洋生态问题的显现,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加快制定治理海洋生态环境的统一标准变得尤为重要。中国应从自身出发,在高标准要求下为新时代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制定标准。

海洋治理法律制度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要积极构建起中国的海洋治理法律体系以有效地推动国内的海洋治理,同时也要积极与各海洋国家共同制定公正合理的全球海洋治理法律体系,以更好地保护世界海洋。要着力深化环境合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理念运用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套更能被普遍接受的海洋生态治理标准,用绿色引领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海洋生态环境治理需要加速促进海洋开发方式转型向循环利用方向发展,促进海洋生态环境转型向绿色、清洁方向发展。在转型过程中可以采用连环扣式转变模式,从海岸生态修复到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再到海岛海域生态修复,直到大洋深处生态修复,环环防治污染,环环紧扣治理主题。融入科技创新,加大创新力度探索新型数字化环境治理模式,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的海洋环境监测平台,发展海底尖端科技,创新海洋高新技术,以科技促进海洋生态环境的修护。

禁止生产生活垃圾的随意排放,杜绝海洋垃圾大面积出现的情况,不断将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开放性提高到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构建一个崭新的、更广泛的海洋生态保护网络。绿色健康的海产品以及优美的海洋沙滩环境,优越的海洋娱乐活动体验以及安全的海上出行方式都是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关注的重点和需要把握的方向,不断发挥美丽海洋的清洁作用,将清洁美丽的环境作用落实到人民生活实践中,为人民提供更多更美好的享受。

3.3  以新型海洋观引领文化价值

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个体理性反思后的超越。在当代,为缓解海洋紧张局势,促进全球海洋事务共同处理,作为负责任大国要积极引领合作、和平、公正、公平的海洋文化价值观的建立,用新型的海洋观打破私利至上的旧风气,促使各治理主體从关注自身海洋私利向关注全球海洋公利转变,从私自进行单边行动向共同进行集体行动转变,真正认识到自身利益包含于全球利益的关系,共同促进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发展。在海洋文化价值观的构建中要学会从多方面挖掘和传播中国传统海洋文化的内涵与精神,同时在新时代下注入更多的当代海洋价值元素以获得更多的价值认同[4]。

中国传统海洋文化必须在“文化自觉”中体现,对于中国传统的海洋文化,一定要做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深刻了解和把握自己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再对其他文化加以吸收和判断,以全面地客观地看待历史与现实,构架起两者之间的联系,努力做到文化自知、自主、自觉。真正实现新时代海洋文化的重构必须彻底抛弃陆主海从的旧思想,海陆文化兼具发展,从海洋的视野看中国。中国海洋文化中的“和”文化不可或缺,这一和美的哲学智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是中国提出的双赢战略,在海洋命运共同体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特色海洋文化中体现当代中国观。

新时代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必须要填补好海洋文化价值引领的空白,由己及人,将新型的海洋观带入全球海洋发展中来,用海洋文化价值引领制定符合各国共同利益的全球海洋新规则,先易后难,逐步深化到更深层次的海洋治理难题中,最终实现全球海洋和平发展,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海洋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亦是对西方海洋强国治理理念的扬弃[5]。

3.4  以战略外交防控海洋安全

我国是陆海复合型国家,面对陆上和海上的双重威胁,需要把握好战略选择方向。面对海上霸权的困境,必须要加强国际合作,在国际场合积极倡导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形成合力,消灭霸权思维、冷战思维。同时还要在国际上同其他国际组织积极合作,建立更多的法律条例与办法,以应对来自海洋霸权的威胁。新时代中国应该构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国家海洋治理体系,为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出中国的主张[6]。

积极加强各国合作是维持海洋安全的手段,而国家间平等、互信是实现海洋安全的前提。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出发,以“点—线—面”的扩散方式不断在国际社会中取得支持,促使海洋命运共同体成为共识。首先,从历来交好的伙伴国家中寻找战略支点,只有经略好支点国家才能促使海洋命运共同体在其地区辐射效应下得到支持与配合。然而,选择战略支点国家也具有一定的标准,如稳定的国内环境、独特的地缘位置、广泛的共同利益。亚洲地区可以选择泰国、巴基斯坦等,美洲地区可以选择加拿大、巴西等,非洲地区可以选择南非、尼日利亚等,欧洲地区可以选择俄罗斯、土耳其等。只有与以上支点国家进一步加强合作,才能最大化地发挥地区辐射作用,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可能。其次,由点及线,促使“一带一路”成为倡导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导线,使得亚洲、美洲、非洲、欧洲地区各有自己的发展线,同时这4条发展线又能够连接为一条完整的导线,不断在“一带一路”的发展线路中融入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不断强化其意义和作用。最后,由线连成面,积极在国际社会中参与重大国际会议的讨论,尤其是在与海洋相关的会议上要主动发声,也可积极主办以“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会议,不断拓展全球性的对话机制,营造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良好氛围。

4    结语

我国自古以來都是一个农业大国,广大的陆域面积使得很多人淡忘了我国海洋大国的重要身份,我国不仅有丰富的陆地资源,也有广泛的海洋利益。在长期努力下,中国海洋产业不仅呈现出上升趋势,而且总体上跨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些努力为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世界海洋治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都将海洋建设事业牵挂在心,多次在国内外论坛会议上阐述其要义,为全球治理问题的解决注入了新的活力。新时代为促进我国海洋文化事业的发展及全球海洋事业的进步,必须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与世界人民一道心怀海洋,发展海洋,积极倡导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

[参考文献]

[1]郑永年.中国通往海洋之路[M].北京:东方杂志社,2018.

[2]洪刚,洪晓楠.中国海洋文化的内在逻辑与发展取向[J].太平洋学报,2017(8):62-72.

[3]吴立新.加强海洋高新技术研究[N].中国海洋报,2019-03-13(2).

[4]袁沙.倡导海洋命运共同体凝聚全球海洋治理共识[N].中国海洋报,2018-07-26(2).

[5]傅梦孜,陈旸.对新时期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思考[J].太平洋学报,2018(11):46-55.

[6]胡志勇.积极构建中国的国家海洋治理体系[J].太平洋学报,2018(4):15-24.

猜你喜欢
命运共同体海洋新时代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大国文明新气象: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澳媒:中国用“命运共同体”拉近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