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70年女性婚恋观的变迁路径

2020-04-08 01:26鲍丹
戏剧之家 2020年8期
关键词:婚恋观女性

鲍丹

【摘 要】建国70年以来,社会基本矛盾和时代要求的发展变化,使反映时代个体心理和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女性婚恋观实现了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的跨越。从“他者”视域到“主体”引领,女性婚恋观作为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变迁呈现出不同阶段的时代特点。不同时期的热播影视剧不仅能反映出不同时代大众对于女性的期待和审美,也能较大程度反映出女性的婚恋观及其变化。

【关键词】建国70年;女性;婚恋观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8-0074-02

婚恋观作为女性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既是社会文化价值体系变化的重要反映指标,也是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指示标识。不仅与时代背景下的个体心理有关,也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价值体系。回顾建国70周年以来女性的婚恋观,女性对待婚恋的态度,从“别人说了算”走向了“自己说了算”,从生存、生活主导的“别人的路”走向了以自身主体意识为主导的“自己的路”。不同时期获得大众广泛认可的影视作品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时代背景下大众对于女性的期待和审美,也反映出不同时代的女性婚恋观。

一、1950-1977:物质基础的满足,生存标准作主导

新中国成立初期,温饱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物质基础的满足是影响婚恋选择的重要条件。例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女性更倾向选择收入更高、经济条件更好的工人。而在不得不提的“文革”十年,政治性成为婚恋生活的基本性质,政治需要的满足成为婚恋的首要条件。

建国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女性在婚恋方面的自由程度虽然摆脱了名义上的“父母之命”,但在实质层面,女性对于婚恋的自主性并未得到发挥,对于婚恋对象的选择,受父母亲友的影响较大。

对于婚姻家庭的观念,女性将婚姻放在整个人生历程中十分重要的位置,家庭生活占据较大比重,对婚姻对象的依附性明显。社会氛围和家庭氛围都强调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家庭奉献作用,其责任是生育子女、照顾老人以及料理家务等。

反映这一时期的大众热议电视剧《渴望》,剧中的女主角刘慧芳体现了中国劳动女性善良、温柔、朴实、刚毅的优良品格和自我牺牲精神。刘慧芳在选择自己的爱情婚姻时,表现出了强烈的“无我”精神,她与宋大成订婚是出于一种“报恩”,以及受到母亲态度的支配,而嫁给王沪生则是出于一种同情。这两种选择的本质都不是出于自发的爱情,而是时代变迁下对于爱盲目渴望的催化物。进入婚姻生活后,刘慧芳将传统女性的优良品质继续投注到家庭建设中,家庭婚姻生活是她生活的核心,为了更好地照顾小芳毅然辞职也体现了她对于家庭的奉献精神。

以编年体的形式呈现的电视剧《金婚》,有一集反映了女主角文丽与邻居庄嫂把“生儿子”当成比赛。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建国初期,女性在社会和家庭氛围的影响下,将生育子女作为自身价值的体现。每个家庭有三个以上孩子是这一时期的家庭常态,在对待子女的态度上,重男轻女的思想依旧明显,并不强调对子女的教育。女性对于生育的态度在国家提出计划生育政策后才发生变化,少生优生逐渐成为女性的生育观,对于子女的教育也开始有所重视。

这一时期女性的婚恋观,无论是对于物质需要的满足,还是对于政治需要的满足,都符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时代背景下的生存标准,女性虽有了自由恋爱、结婚的意识,但实质上对女性的婚恋观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与生存条件相关的外部客观因素。

二、1978-2017:物质和精神合力,生活标准作主导

改革开放初期,国门打开后,国家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女性主义等国外思潮也随着国门的打开传入中国,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的婚恋观念,女性对于婚恋选择的自主性增强。改革开放初期的电影《庐山恋》打开了自由恋爱美好浪漫之门,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女性对纯洁而含蓄的情感的向往。

《还珠格格》《情深深雨蒙蒙》等热播琼瑶剧虽然将故事背景定在了清朝和民国年间,但剧中女性角色对于婚恋的态度对这一时期的女性形成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鼓励女性追求真挚而深刻的爱情。

改革开放使经济发展快速推动社会进步,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的发展。女性的婚恋观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逐渐分化为两类,一类是在不断加快的经济发展中迷失,牺牲女性自身的主观选择,将物质要求作为婚恋选择的首要条件;另一类是在社会变迁中坚守自身的主观选择,将感情视作婚恋选择的主要条件。电视剧《裸婚时代》中的童佳倩生动反映了这一时期的80后女性对于婚恋的态度,即感情第一,面包可以两个人共同争取。但也有类似《蜗居》等电视剧所反映的女性在面临更大的物质欲望下,婚恋观扭曲,将婚恋视作进入另一阶层的加速通道而完全牺牲自我。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女性的婚恋观日渐开放,对于婚恋选择的主动性和自主性不断增强。女性经济收入、社会参与度的提高,使家庭生活的质量得到了同步提升,幸福感增强,婚恋中的男女关系和话语权趋于平等。在子女的教育上,女性开始重视对子女的“智力投资”和“健康投资”。但随着女性社会参与度的提高、主体意识的觉醒,女性在婚恋生活中对于职业与婚姻家庭的平衡困惑日益增大。反映这一困惑的电视剧作品《辣妈正传》,剧中夏冰在平衡职业与婚姻家庭时的两难境遇获得了广大女性的认同。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程中,影响女性婚恋观的因素逐渐多元,精神层面的影响比重日益增大,婚恋要求也逐级递进。女性在精神需要和物质需要合力作用下,婚恋态度和选择的话语权,由改革开放之前的生存标准转为生活标准。同时社会进步为女性提供了更广泛的社会活动,女性逐渐能够自己给自己“买面包”,在面臨“爱情和面包谁更重要”这样的婚恋选择题时,仍存在着困惑。

三、2017-至今:社会时钟的破解,主体标准作主导

社会文化对我们的行为发展所形成的期望,随时提醒我们,何时该发展何种行为,心理学家将此称为“社会时钟”。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社会文化,在婚恋观方面对女性提出的期待是,女性的重心场域应该是家庭,应该选择在适龄的阶段进入婚姻,即使是进入社会工作场域,也应该平衡好职业与婚恋的关系等。在传统与现代不断碰撞、调和的改革进程中,长期形成的社会文化深刻影响着女性发展,使女性在做出与社会文化期待相悖的行为选择时,心理和生理面临更大压力。但随着新时代女性主体意识的高度觉醒,社会时钟对女性的限制逐渐被打破,女性在婚恋方面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愿,独立性不断提高,无论从心理层面还是从生理层面,对于男性的依赖转移到自身上来。

女性自我改造的不断深化,对婚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婚恋对象的选择上,随着中国社会个体化的纵深发展,多元化表现日益明显,与个体意愿密切相关,感情成为缔结婚恋关系的重要基石,其次还表现出以促进自身发展为基础的“同类匹配”“资源交换”“超值预期”等多元化的择偶标准。电视剧《欢乐颂》通过五个职业、经历、性格等都不同的女性形象反映了新时代女性的多元化特征,其中各自对婚恋不同的态度也反映了新时代女性多元化的婚恋观。

进入到婚姻家庭中的女性高度认同并积极履行家庭责任,对自身的要求是不仅要在职业场域表现出色,还要经营好家庭。对自身要求日益提高使新时代女性在平衡自身发展与婚恋发展之间要投注更多的精力,而在转型社会中的生存竞争和经济压力下,青年女性越来越难以平衡两者的关系,因而开始显现出将婚恋发展置于自身发展之后的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结婚率为7.7%,2018年降至2013年以来的新低7.2%①,“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在青年女性中渐成趋势。从热播剧《都挺好》中的苏明玉获得大众女性的广泛认同中可以看出,女性对于从社会角色中实现自我价值有着较高认可度,婚恋逐渐在女性发展中退居次位,成为锦上添花的存在,而女性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发生转变之后,在选择婚恋时,心理需要和情感需要得到复归。

对于破解了社会时钟、主体意识高度觉醒、独立性大幅提升的新时代女性来说,婚恋的选择权都已经在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新时代背景下,逐渐为女性自身所掌握。

回顾建国70年来女性婚恋观的变迁,是女性从封建传统的桎梏中得到解放、不断取得发展进步的历程,是女性主体意识不断觉醒、主体能动性不断增强、逐渐实现自我改造和参与社会改造的历程。女性婚恋观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国家发展与女性发展的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进新时代的今天,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我们应该汲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不断革新女性发展,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7年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 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gb/2017/201708021607.pdf

参考文献:

[1]周晓虹.中国体验:全球化、社会转型与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嬗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韩湘锦.2009-2010年:中國女性生活状况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3]阎云翔.中国社会的个体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4]韩倩茹.建国以来我国女性婚恋观变迁分析[D].齐齐哈尔大学,2017.

[5]金窗爱.中国当代女性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6]陈慧.从建国以来女性婚姻家庭观念的变迁看女性意识的嬗变[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7]张再生,裴桐.改革开放40年的女性发展与女性发展研究:回顾与展望[J].理论与现代化,2018(06).

[8]石红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妇女/性别理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9(02).

[9]祖嘉合.女性主体意识及其发展中的矛盾[J].社会科学论坛,1999(Z1).

猜你喜欢
婚恋观女性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及建议
——基于对新乡市大学生的调查
21世纪以来被拐卖女性文学中的典型形象
《闲情偶寄》中的中国女性之美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欧阳子小说中的婚恋观
当代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分析
婚恋观转变与基层行政——以1953年北京贯彻婚姻法运动月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