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课+动课 打开成长新空间

2020-04-08 09:36张筱琳余章朱欢
少先队活动 2020年3期
关键词:研学少先队队员

张筱琳 余章 朱欢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宝贵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就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培养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如何培养?上海市青浦豫英小学的探索别具特色。

在问需于童的基础上,经学校少工委商议,启动“社会大课堂 成长新空间——以‘萌动研学课程为载体助推少年儿童的习惯养成教育”的项目研究。学校逐步形成“萌动”研学课程链。“萌动”研学课程按照“知情意行”发展规律,分为萌课和动课。其中,萌课的“萌”是萌发意识、学习启蒙的意思,通过少先队活动课、红领巾微讲堂等渗透前期教育。动课为行动之意,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实施路径,创设五类课堂。

创新丰富实践活动品牌是《少先队改革方案》提出的要求。在豫英小学,“萌动”研学课程,正是以实践活动为切入口开展的创新性探索,将少先队员引向社会的大课堂,打开“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创造”的成长新空间。

一、谋定而后动:走向新空间

少先队员的成长空间既要立足校内,更要走向社会。在研学课程设计伊始,学校邀请少先队专家、组织骨干辅导员团队,共同制定研学课程方案,形成“社会大课堂 成长新空间”的顶层设计。

解读“新空间”内涵 “社会大课堂”是集体参与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称,就学校目前开展的活动而言,主要形式是社会考察活动、春秋游、夏冬令营、雏鹰假日小队活动等。“成长新空间”中的“新”字有三层含义:一是指新的习惯养成阵地,即从校内转到校外,关注队员在大课堂中的习惯养成教育;二是指新的内容,即挖掘“大课堂”中特有的行为习惯要求开展学习和践行,使其成为队员新的成长点;三是指新的方法和策略,引导队员积极主动地学习践行。

研制“大课堂”目标 在项目启动初期,学校开展了全方位的调研,分别对队员、辅导员、家长以及社会人士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当下的少年儿童在社会环境下的行为习惯存在诸多不足。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要求以及学校“学会做人”目标,制订了习惯养成目标,分“爱家爱国、诚信守则、环保节俭、友爱合作”四大模块。依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及其认知基本规律,分别提出了各年级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一年级“爱组织、遵守时间、节约粮食、友善待人”;二年级“爱集体、诚实守信、爱护物品、彼此关心”;三年级“爱自然、遵守诺言、穿戴朴素、谦和礼让”;四年级“爱家乡、守时守纪、节能环保、团结互助”;五年级“爱祖国、定则守则、合理消费、和谐宽容”。培养目标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具有层次性。

形成“萌动”研学课程链 学校以“1+7”的方式推进课程实施,“1”是一个方案,“7”则是七类课程,学校将少先队工作、习惯养成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与学校课程统筹思考,形成“萌动”研学课程链,推出红领巾微讲堂、少先队活动课两类“萌课”以及雏鹰自课堂、车厢课堂、草坪课堂、云课堂这五类“动课”。原来零散的各类活动,有序归并于七大类别里,集中在一套研学课程方案中得以落实。

规划项目式长程活动。学校以“萌动”研学课程链为载体,围绕某一育人目标开展长程活动。例如2018年喜逢祖国改革开放40周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这一目标的良好契机,学校为此进行项目式的长程活动策划,开展了红色“寻访革命先辈”、蓝色“回眸40往昔”、绿色“感受时代脉搏”、紫色“畅想美好未来”等主题研学式少先队活动,其中包含了小队活动、家校活动以及学校特有的“快乐6+1”活动等。

探索多元评价方式 学习单的使用,可以为研学课程各环节的评价提供有效助力。学习单,既是每一项活动前的明确要求,又是活动中的及时诊断,更是活动后的反馈评价,为习惯养成训练提供激励导行的有力抓手。每学期的“好习惯示范员”的评选,是学校的一项盛事。依据参与研学课程的情况,对照育人目标,各中队进行初选,推荐4人经校级审核授予“好习惯示范员”的荣誉,学校将他们的照片以及事迹展示在长廊内。“好习惯示范员”是队员们身边的美德好少年,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好榜样。

二、先启而后发:萌课先行

“萌”,萌发意识、学习启蒙。少先队活动课、红领巾微讲堂是萌课的主阵地,是确保队员们顺利走向大课堂的先导课。少先队员一同参与设计读本,小辅导员为友谊中队授课等,形成“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伙伴自己帮”的组织氛围。

为萌娃定制读本 学校组织中队辅导员、队员代表共同设计了《萌娃带你玩转“社会大课堂”》读本。读本分为“准备就绪再出发”“场馆规则知多少”“安全意识记心间”三个单元,共12项内容。为达到能用、实用、好用的目的,编委组充分考虑低年级儿童好玩、好奇、好动的天性,读本从内容、形式到版面设计,都充分体现儿童化、形象化、趣味化、时尚化的特点。例如用“萌娃”在研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导入,创设故事情景,引导孩子一起帮忙想办法;设计趣味游戏,给垃圾分分类、迷宫大作战等进行知識巩固;增加二维码拓展阅读,加入队员们自己拍摄的物品收纳小妙招、铺餐垫小技巧等视频,供弟妹们直观学习。读本一经推出,深受低年级孩子们的喜爱。

开设红领巾微讲堂 微讲堂由少先队员任辅导。小辅导员利用十分钟队会的时间为弟弟妹妹们上课,真正实现了自己的同伴自己帮。前期,学校大队部组织选拔一批小讲师,进行上岗培训,指导他们用好读本。如鼓励小讲师通过情景演绎、游戏比赛等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活动,也鼓励他们把活动搬到室外,去操场上练习铺餐布、去安全体验馆认识标志等。过程中,大队委员及时跟进、反馈、调整,提高小讲师的辅导质效。小讲师们逐渐学会了自己备课,甚至还能创造性地运用评价工具,实现辅导“自动化”。

用好少先队活动课 研学前的一次少先队活动课,可以称之为行前预备课,上好这堂课对研学课程实施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课上,队员们了解学习单具体内容,明确活动目标和学习任务。队员们在辅导员的帮助下,依据研学主题和个性特长开展小队优化组建,取好队名、选好队长、分配好任务、制订好公约等。

三、一发而动千钧:动课践行

“动”课程是践行“萌”课程的重要途径。每次出行,都有专属任务单和小贴士,为中队辅导员和队员们提供活动参考,更鼓励个性化、有创意地将五类课堂具体落实。

雏鹰自课堂 雏鹰自课堂,即雏鹰假日小队活动,是队员在中隊辅导员的指导和家长辅导员的带领下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要阵地。小队成员在假日小队活动中的聚合、磨合过程,为后续学校集体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例如一次“体验农耕行”研学活动前期,小蜜蜂小队的队员们就在家长的帮助下,前往朱家角农博馆参观学习,了解了农具的种类和实用方法。

车厢课堂 每一次外出研学活动的出行过程,车厢就是课堂。一方面,关注队员上车时是否主动和司机、导游问候,路途中是否保持车厢内的整齐有序,是否及时系好安全带,下车是否带走垃圾、与司机道谢等行为细节。另一方面,在车厢里还可以根据研学主题组织活动。一次在前往2050生活体验馆的途中,辅导员就组织队员交流前期收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家里的新旧物件对比,这与随后的“未来生活”参观体验形成认知和情感的延续和呼应,帮助队员感受到祖国腾飞和科技创新给家庭生活带来的变化。

草坪课堂 外出就餐,特别能显示一个小公民的文明素养,“草坪课堂”因此被中队辅导员充分利用起来。一次世纪公园之旅,辅导员就在草坪上给队员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守则微课。

行走课堂 在行走的过程中随机生成的教育,被视为“行走课堂”。许多即兴生成的教育资源,需要辅导员在过程中加以重视、用足用好。如有辅导员带队员到百果园实践,有一项任务是研磨豆浆,辅导员发现现场所有的物品整理得井井有条,便立刻利用资源,指导队员观察物品摆放位置,用好物品后放归原位。

云课堂 所谓云课堂,指的是辅导员在活动过程中及时将“好习惯”镜头拍摄下来,上传到校园网、家校互通平台,制作成美篇上传中队群或者微信圈,以示表扬和激励。一次东乡烈士林园祭扫活动中,家长们在辅导员的镜头里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烈士墓前庄严肃穆的状态,纷纷表示希望学校多组织这类活动。

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情一景皆教育。学校“社会大课堂 成长新空间——以‘萌动研学课程为载体助推少年儿童的习惯养成教育”项目逐渐完善。学校坚信,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的养成不可能在理论中、在说教中实现,承载它的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社会大课堂,就是给孩子们真实的场景和动手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活动中感悟好思想、在活动中强化好品行、在活动中固化好习惯。

校长说

培养合格的社会小公民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阶段更是唤醒“小公民”意识的最佳时机。我校以校外研学活动为教育阵地,以课程建设和实施为抓手,切实开展“社会大课堂 成长新空间——以‘萌动研学课程为载体助推少年儿童的习惯养成教育”的项目研究,从小培养少先队员的行为好习惯。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保障课程实施。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少先队原有阵地,即十分钟队会以及少先队活动课,形成了队员行前的知识储备课,称之为“萌课”;雏鹰自课堂、草坪课堂、车厢课堂、行走课堂和云课堂这些实践课程称为“动课”,形成了学校特有的“萌动”课程。另一方面,依据“引导少年儿童养成良好道德习惯”这一任务,结合队员实际需求形成分年段目标体系,盘点梳理散点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其纳入课程整体框架。

二是分步有序实施,确保课程落地。每次活动,学校都会制定详尽的计划,从行前的萌课和到实践中的动课,以及后续的评价都会给出明确的时间、内容及要求,学校各个部门也会协同保障。同时,为发挥各中队和全体队员的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参与性,学校在方案制定中也会给出一定的空间或留白。例如为车厢课堂提供参考活动思路等,既起到了指导作用,也给予辅导员和队员创新空间,从而让活动“有序却不失灵活、有规则而不失灵动”。

“许孩子一个健康起点,还学子一片成长沃土”是我们的办学追求。“萌动”研学课程做了很好的诠释。让研学活动成为孕育孩子们成长的一片沃土,是我们美好的愿景,也是全体豫英小学教师奋斗的目标。

上海市青浦豫英小学校长 张筱琳

猜你喜欢
研学少先队队员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少先队助力“双减”,实践活动在校内校外如何“双加”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传接球跑位练习五则
边路进攻战术训练方法
提升传接球射门技术训练四则
加入少先队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