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新乡“南大门”

2020-04-08 09:29卞瑞鹤一川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平原指挥部示范区

卞瑞鹤 一川

年末岁首,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给河南省新乡市平原示范区带来了严峻考验。平原示范区一肩“挑”郑州、新乡两市,守牢这道“平原防线”,事关全市、全省疫情防控大局。

面对凶猛疫情,平原示范区快速反应,迅速行动,在新乡“南大门”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果断反应,迅速打响阻击战

1月20日,钟南山院士首度确认新冠病毒可以“人传人”。次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郑州市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1月21日,距武汉千里之外的“小城”平原示范区召开了首次疫情防控工作会,打响疫情防控“第一枪”。

平原示范区与郑州一桥之隔,作为郑州大都市区核心圈层,两地人员流动十分频繁。这是一场必须担当作为的阻击战,也是一场守卫新乡“南大门”的保卫战。

1月25日,平原示范区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专班和督查专班,统筹调度,协同作战。同时,发出对武汉(湖北)人员返乡的排查管控指令和禁足令,禁止群众出门走动、扎堆集聚和串门拜年。

1月30日,平原示范区主城区采取“封城”措施,除应急保障、疫情防控车辆外,其他车辆一律禁行。

自1月21日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后,平原示范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在20天的时间里,相继召开8次疫情防控推进会,同时,连续发布12道命令。关键时刻的重要部署,使全区迅速织就了一张疫情防控网。

疫情阻击战打响后,平原示范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严把源头关、隔离关、交通关、社区关全力落实群防群控“一对一”,着力构筑起四位一体的疫情防控“平原防线”。

全体动员,打通“全员链条”

鹏宇包装、出彩印务、新起点印刷等企业迅速复工复产,走进平原示范区6家应急物资生产配套企业生产车间,处处机器轰鸣。面对疫情,这些企业开足马力加快生产,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应急物资供应。

平原示范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安排疫情防控经费300万元,用于保障疫情防治工作;疫情防控指挥部物资组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抓医疗物资采购,短短几天,加上社会各方积极捐赠,便落实一次性口罩9.98万只、N95口罩4500只、防护服750件。

为了确保供应不断档、物价不上涨,平原示范区定期召开“菜篮子”保供调度会,启动10大类35个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确保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确保粮油、蔬菜、肉类供应充足。同时,加大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哄抬物价行为。

与此同时,平原示范区强化纪律保障,在疫情防控一线检验干部,让尸位素餐的干部“现出原形”,让积极作为的干部“淬火提升”。

为了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正确引导舆论,平原示范区印发宣传单、公开信及各类接地气的宣传标语,录制疫情防控知识广播语音,充分用好用活宣传平台,并及时报道各行各业抗击疫情的先进事迹。

特殊时期,全区除积极做好患者医疗救治和卫生消杀外,还全力保障防疫物资的供应、调配并及时亮剑,严厉打击拒不服从疫情防控管理和制贩假冒口罩等违法行为。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放眼整个平原示范区,一个个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快速落实的“免疫”系统被全面激活。平原示范区30万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聚起同舟共济、抗击疫情的洪荒之力,用实际行动书写“我的城、我来守”的豪迈誓言。

疫魔无情,人间有爱

师寨镇五柳集村民李亚坤和李四海,自发给村里的疫情防控点送去了4000个口罩和30公斤新鲜蘑菇;祝楼乡胡堂庄村民银俊勇无偿为全区139个农村社区进行消毒;位于韩董庄镇的河南台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孟令强,只身一人提着10万元现金来到疫情指挥部,将钱交到指挥部,转身就离开;两昼夜辗转跋涉,意大利外商独资企业-法罗力热能设备(中国)有限公司捐赠的300台电热水器从广东运抵平原示范区,为基层卫生院和卫生室提供更舒适的医疗环境……

在越来越多宝贵物资进行集聚的同时,爱心力量也在快速汇合。从党员干部到群众,从小学生到耄耋老人,从城市到农村,从企业到社会组织,出现了一波又一波捐赠热潮。从钱到物,从口罩到消毒液,市民和企业踊跃捐赠,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大爱情怀。

截至2月13日24时,平原示范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共收到爱心捐赠339.62万元(捐款163.4萬元,捐物价值176.22万元)。

在平原示范区,这样的感人故事不断涌现,既暖了人心,也强了信心。疫情面前,越来越多的人挺身而出,源源不断开拔到“前沿阵地”,打造了众志成城的“战疫链条”,凝聚起携手抗疫最大合力。

党员在行动,浇铸坚强堡垒

全员抗“疫”,各级党组织要发挥核心和灵魂作用。平原示范区党工委要求,全区248个“行动支部”带头,3000多名党员干部成为“战疫堡垒”。

面对主城区居民社区疫情防控人员短缺的困境,示范区党工委吹响了集结号,短短半小时,130名机关党员干部就完成了集结。

奋战在第一线的“逆行者”纷纷递上“请战书”,带头的是党员;街头巷尾、田野阡陌的温馨“小喇叭”,是百姓最熟悉的党员声音;为前方捐款捐物,提供保障的领头人也是党员。

一个个支部在行动!各村由党员干部群众组成的疫情防控先锋队,针对各村群众疫情防控知识宣传、返乡人员摸排、村庄消毒工作、各出入路口人员登记、各来往车辆劝返等工作,24小时守护卡点,吃住在岗,冲锋在前。党员志愿者王维在父母因伤、因病双双住院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在保障社区业主生活一线;疫情防控中,师寨镇81岁老党员刘增先在身体状况不好,行动不便,依然捐出了100元钱……放眼353平方公里的平原示范区大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他们在疫情防控一线汇聚起磅礴升腾的“红色力量”。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还要靠制度引领。2月10日,示范区党工委率先印发通知,明确提出疫情防控部门基层党组织开展“三联三包”“三亮三比”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全区构建起了“支部核心、党员中心、党群同心”的防控组织体系,确保党旗在疫情战斗一线高高飘扬。

猜你喜欢
平原指挥部示范区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建强“指挥部” 打响“大会战”
建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挥部”
从政治势能到治理效能
平原的草
浪起山走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坚守一线“指挥部”?当好一线“总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