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青少年交流中研学实践活动设计初探

2020-04-09 08:14赵越
黑河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中俄青少年

赵越

[摘 要]继国家教育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之后,黑河中俄青少年活动中心作为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借助地缘优势,在开展对俄交流活动中加入了研学实践的内容,进行了初步尝试与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中俄;青少年;研学实践活动

黑河市地处中俄界江黑龙江畔,对岸是俄罗斯远东第三大城市阿穆尔州州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以下简称“布市”)。黑河中俄青少年活动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立足独特的地理优势,积极响应“地方合作交流年”号召,与俄罗斯阿穆尔州、俄罗斯雅库茨克市及辐射周边的俄罗斯中小学及社会团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青少年交流活动,为中俄青少年倾力打造一个放飞梦想、张扬个性、展示才华、加深友谊的国际性交流平台。

2016年12月,由国家教育部等11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一次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2017年的7月和8月,国家教育部分别发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在此基础上,同年11月,又发布了《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或营地”公示名单》。从此,“研学旅行”逐渐转变成了“研学实践”,以教育部门和学校为主导,要求“旅行”要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

基于此,中心作为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在开展对俄交流活动中也加入了研学实践的内容,进行了初步尝试与探索。

一、根据活动主题进行统筹整合

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要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从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根本目的出发,站在综合育人的高度进行统筹和规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题设计的内容要注重学科内整合和跨学科整合,并结合地区的情况、学校的情况、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资源(包括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景区景点、基地营地等)进行梳理和整合,从中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等,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我们中心在组织北京实验二小、黑河小学和俄布市“两国三地”的孩子进行研学时,设计了“共创绿色未来”这一主题。其中环节一:参观黑河中俄林业合作科技园区。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中俄两国的孩子们仔细观察辨认园区里的60余种树木,认识了花楸、水曲柳、核桃、欧洲垂桦、牡丹木、西伯利亚杨等中俄高纬度地区常见的不同树种。通过与植物零距离接触,孩子们认识到了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通过在农业种植大棚采摘水果蔬菜,孩子们认识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树立起保护环境、拒绝浪费的意识。环节二:开展户外拓展游戏。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围绕研学实践活动主题,采用的运动器具也是环保的,如利用旧报纸开展多个游戏活动,有带纸接力跑、踩报纸、滚报纸环等。活动中,中俄两国的孩子混合编队,尽管语言不通,但孩子们都玩得不亦乐乎。环节三:举行环保时装秀。中心给中俄两国的孩子提供的时装材料也是以报纸为主,配一些废旧纸兜和包装纸等。孩子们开动脑筋,有个黑河的小学生利用对联、福字,把自己装扮成一个福娃;一个俄罗斯小朋友利用报纸做了一件俄罗斯传统裙子……最后,伴着轻快的音乐,孩子们穿着自己做的衣服进行了“时装秀”,每个孩子的脸上都洋溢着自信和满足的微笑。这三个环节的内容,包含了自然、地理、艺术、体验等领域,实现了多学科融合,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达到了综合育人的目的。

二、根据活动目标设计课程环节

研学实践活动课程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思考探究社会,培养学生多维度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即认知和思维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社会参与合作能力等。

例如,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中心开展了第二届“多元融合,情连中俄”中俄师生研学交流活动,首次将红色教育开展到了国外。本次活动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个主题和“学习党史,增加爱国之情”这一目标,在环节设计上亮点纷呈。亮点一: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红色党旗永远飘扬。在俄布市阿穆尔州地质博物馆苏联共产党党旗下,活动中心副书记给中国的孩子们上了一节生动的党课,带领孩子们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讲述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感受共产主义思想的伟大光辉,讲述苏联共产党与中国共产党的深厚友谊和中俄建交70周年历程。亮点二: 两国爱国教育共融,两岸艺术教育互通。研学的中国学生走进布市第四学校的课堂,开展了中俄学生交流课《我和我的祖国》。两国青少年纷纷述说自己眼中的祖国,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通过交流,中俄青少年都对对方的国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在心中埋下了友好邦交的种子。

三、根据地域特点设计课程内容

研学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强调摆脱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延伸;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学习,使学生与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在组织中俄青少年进行研学实践活动时,我们结合黑河的地域特点安排课程内容。例如,俄布市第六学校师生来中心进行军事研学时,有一项内容就是安排他们参观黑河市旅俄华侨纪念馆,借以了解俄国(苏联)不同时期的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斗争,以及中俄(苏)两国人民结下的深厚友谊,坚信只有世代友好才能共同发展。

再如,北京实验二小的学生在黑河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研学实践。在黑河市生活着多个勇敢智慧的少数民族,如满族、鄂伦春、达斡尔、鄂温克、俄罗斯等,其中四嘉子乡就是一个满族乡。中心与四嘉子满族乡中心学校联系,由其承接北京实验二小学生的研学实践活动。满族文化传承教育是四嘉子小学的特色,教师们贴心地为每位北京的学生准备了合身的满族服装。孩子们穿上长袍马褂,戴上帽子头饰,参与各项活动。满语课上,播放了满语声母韵母歌、传统民歌和传统文化纪录片,孩子们不仅很快掌握了满语字母的书写要领,学会了简单的满语口语,还模拟清晨在学校见面的情景,用满语互致问候、互相行礼。孩子们发音标准、动作规范,在富有仪式感的演练中体味多民族大家庭的深厚文化底蕴。孩子们还学习了满族舞蹈,参加了体育竞赛。在小乌斯力村的满族文化馆,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射箭、投壶、写满文福字等活动。在瑷珲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基地,黑龙江省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孩子们做满族云文剪纸,给孩子们介绍桦树皮画、布艺、烙画、雕刻、骨雕、鱼拓、奇石等传统文化。孩子们还在基地品尝了富有满族特色的午餐。此次活动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引导孩子们了解和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使孩子们收获了快乐与成长。

四、根据生活情境设计体验实践

《纲要》明确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要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将其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落实这一要求,我们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也注重让学生动手动脑,并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融合。

例如,开展“以艾传爱”中俄端午节研学活动时,为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知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的亲和力,课程设置从认知端午、感受端午、浓情端午几个维度设计活动内容,融合历史、美术、人文、劳技等学科知识,让中俄青少年动手参与,亲手绘画龙舟、缝香囊,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研学实践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衔接的实践性学习形式。中俄青少年活动中心承担着校外教育的职责,作为省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将根据中俄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和交流互访的特点,继续设计实施研学实践课程,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促进中俄青少年高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周璇,何善亮.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一种新的课程形态[J]. 教育参考,2017,(06).

(責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中俄青少年
中俄今起海上联演
青少年发明家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Китай и Россия подписали соглашение о сотрудничестве в разработке широкофюзеляжного самолета
2016年中俄贸易有望实现正增长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关爱青少年的“三个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与30 名失足青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