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的关切呼唤学科核心素养

2020-04-09 08:17王青岗王若玉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7期
关键词:消毒剂消毒液酒精

王青岗 王若玉

【摘要】  2019年底,正当中国人民欢天喜地迎接庚子鼠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从武汉爆发,迅速向全国蔓延。面对疫情,有人惊慌失措,有人满不在乎。这样的表现,让我更真切地感受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  社会 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7-022-01

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经过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

一、用必备的知识认识疫情

1.从微观角度认识病毒

从微观结构分析,新冠病毒是具有“外套膜”的单链RNA病毒,直径约100nm左右,其遗传物质是所有RNA病毒中最大的。RNA是一种核酸,是由核糖核苷酸一个接一个形成的聚核苷酸链。新型冠状病毒,有一些逃过免疫细胞的层层盘查,进入细胞之中,危害人体。当将病毒看作是一种化学物质时,就能在研究之中掌握其“生存习性和致病机理”,就能找到治疗方案,研制出防止疫苗。这就是科学给予我们的信念和力量。

2.从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角度看待消毒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是带有“外套膜”的RNA,而“外套膜”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不仅能保证病毒的完整性,而且参与病毒入侵宿主细胞的过程。因此抑制病毒对人体的危害,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外套膜”中的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功能。化学知识告诉我们:加热、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一些重金属盐和某些有机物都能使蛋白质变性。选用一些化学物质,使人体或环境中的大部分微生物、病毒杀灭的过程,叫作消毒。从以上物质可以看出,常用的消毒剂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消毒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对病毒的抑制或消杀,还要保证不对人体正常细胞造成伤害,更不能引起安全事故和环境危害。熟悉这些消毒剂的组成、性质,就能正确使用消毒剂,也能增强遵守防疫措施的自觉性。

⑴酒精。75%酒精是常用的消毒剂,能溶解病毒“外套膜”中的脂溶性物质,并能使蛋白质变性。使用酒精消毒剂要注意以下问题:①酒精主要用于皮肤消毒或小物件的表面消毒,不能用于环境消毒,原因有三:一是酒精沸点低,喷洒到环境中很快挥发掉。二是酒精的闪点低,75%酒精的闪点约为22℃,当其在局部空气中含量达到3%时,就会闪爆。三是从经济价值考虑,酒精远比含氯消毒剂消毒剂昂贵。②是消毒用酒精的浓度不是越大越好。浓度超过75%,会是蛋白质凝固而阻止酒精的深入。

⑵84消毒液。84消毒液最早用于杀灭肝炎病毒,后来逐渐取代来苏尔(苯酚溶液),用于医院消毒,也用于环境消毒。84消毒液中主要位置是NaCl和NaClO.其中的ClO-有氧化性,使蛋白质因氧化而变性,Cl-能改变病毒的渗透压,使病毒死亡。由84消毒液的组成物质和物质性质可知:①84消毒液对皮肤有腐蚀性,不能用于皮肤消毒,更不能用手或身体其它部位接触84消毒液。②84消毒液中的物质是盐类,稳定性好,将其喷洒到地面或墙壁上,可较长时间有效,所以常用于环境消毒。③NaClO会使有色物质氧化褪色,因此84消毒液使用时,不要洒落在衣物上。④84消毒液与洁厕灵混合后,能生成的Cl2有毒,损伤呼吸道。

二、用学习中形成的能力,去理解政府的防控措施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发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根据病毒性疫情发生的一般规律,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这一措施,要求人们尽量居家、不聚会、不聚餐、出门戴口罩,对此有人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从化学的观点去分析,政府的措施是科学有效的,抵触情绪就会消除。

具了化学学习要求的“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就能理解“不聚会、不聚餐、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的正确性。在人员聚集的场所,你看到的是一張张热情的面孔,而看不到潜伏在人体中的病毒。他人的一个喷嚏、一声咳嗽,就会有数万个液滴喷出,病毒和细菌就会随之而出,滴落在你的身上,或飘落到地板上,甚至更远处的墙壁上。让你出门戴口罩,与人谈话时,保持安全距离,是在保护你和他。是一种爱护,而不是刁难。

说到出门戴口罩,更要认真思考。口罩能有效地阻隔空气中的病毒,口罩有多种规格。选择合适的口罩,既能为危难中的国家节省资源,也能显示出你的学科素养。一次性医用口罩和颗粒物防护口罩(N95)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作用。颗粒物防护口罩,能阻隔绝大多数的病毒,理应让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使用。远离防控一线的人,用一次性医用口罩,完全能起到防护作用。这样看来,一些省市提出的“公务员不准戴N95口罩”的做法是合理的。

3.用核心价值去甄别纷繁复杂的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学科学习,就是让学生的学科素养得以发展。化学学习之后,学生要能对社会热点问题作出正确判断。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舆情沸腾,真真假假的信息不绝于耳,让人真假难辨。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不安,造成人们的心里恐慌。对于社会的关切,用科学的解释,及时地予以回应。

如有人说“84消毒液与乙醇混合,会产生氯气”。这一说法的错误在于对NaClO和CH3CH2OH性质的一知半解,NaClO是有强氧化性,与CH3CH2OH能发生反应,其还原产物为NaCl,而不是Cl2.不主张将两种消毒剂混合,主要是混合后消毒效果降低。再如“N95口罩可以再烤箱中消毒后再次使用”。N9口罩是由无纺布材料制作的,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构成。其纤维材料是聚丙烯,聚丙烯的熔点在140℃~160℃.烤箱的温度远高于此,将口罩放到烤箱中,恐怕就不在是口罩了。还有人说“吸二手烟能促进病毒传播”,病毒传播主要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二手烟不是飞沫,不会促进病毒传播。但一个能吸入二手烟的人,与吸烟者的距离一定很近,是不符合防控要求的。

在大的社会事件中,拿起科学的武器,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是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的体现。如果说这次疫情给全国人民上了一课,提醒人们关注健康,热爱生命。对于教育而言,昭示着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呼唤着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

[ 参  考  文  献 ]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机化学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

[3]崔允漷,《中国教育报》,2019.8.29.

猜你喜欢
消毒剂消毒液酒精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84消毒液可以用来洗衣服吗?
正确使用消毒剂
消毒液上锁(大家拍世界)
消毒剂会引发哮喘吗
消毒剂,哪款最适合家用
跟踪导练(一)(2)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可加消毒液的拖把
酒精脾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