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流产患者流产后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

2020-04-10 08:05李彩娟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核型绒毛复发性

李彩娟

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广东江门 529000

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主要是指连续3次及以上发生自然流产的患者[1-2]。在早期自然流产原因中,绒毛组织染色体异常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3]。目前,我国关于RSA患者流产后的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和研究的相关文献还比较少。因此,本研究选取80例RSA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展开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本院就诊并成功行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的自然流产患者137例为观察对象,依据自然流产次数,并将自然流产次数在3次及以上的设为RSA组(n=80),将自然流产次数在2次及以下的设为偶发性流产组(n=57)。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展开研究。纳入标准:(1)在我院接受流产的患者;(2)与我院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1)年龄22~45岁之外的患者;(2)无流产患者。RSA组80例患者,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32.6±1.4)岁。流产时孕41~83d,平均流产时孕(58.69±6.11)d。偶发性流产组57例,年龄23~43岁,平均年龄(32.8±1.5)岁。流产时孕40~84d,平均流产时孕(58.14±6.07)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结

1.2 方法

在确定胚胎停育后,在手术的过程中,将绒毛吸入无菌吸管中,然后将绒毛组织取出,并采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漂洗,在显微镜下降优质的绒毛组织挑出,搅成糊状。然后在其中加入酶解液。离心时间为10min后,进行培养。然后获取细胞并制备染色体[4]。染色体制备完成后,将其进行漂洗,洗干后,染色,晾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1.3 观察指标

复发性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异常类型及流产3次、4次、5次以及6次及以上的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对计数资料展开分析,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37例患者中,正常染色体核型54例,占比为40.88%,异常核型83例,占比为59.12%。RSA组正常染色体核型中,46,XX有22例,46,XY有20例,偶发性流产组对应的正常核型分别有9例和5例。RSA组正常核型与异常核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偶发性流产组在正常与异常核型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异常发生率比较

RSA组80例患者中,绒毛染色体正常患者42例,占比为52.50%,异常患者38例,占比为47.50%。偶发性流产组57例患者中,绒毛染色体正常患者14例,占比为24.56%,异常染色体患者43例,占比为75.44%。RSA组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低于偶发性流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异常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绒毛染色体异常类型比较

在异常染色体核型中,三体异常最为常见,总例数为53例,占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比为63.86%,其次是结构异常总例数均为13例,占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比均为15.66%,然后是三倍体异常为11例,占比为13.25%,最后是嵌合体6例,占比为7.23%。在绒毛染色体异常类型中,在三体异常方面,RSA组高于偶发性流产组(P<0.05)。在三倍体、结构异常以及嵌合体类型异常中,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2.4 不同流产次数下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

在流产次数方面,RSA组自然流产次数为3次时,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57.58%,流产次数为4次时,其异常发生率为55.00%,流产次数为5次时,其异常发生率为28.57%,流产次数为6次及以上时,其异常发生率为28.57%。伴随自然流产次数的增加,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呈现降低趋势。偶发性流产组与RSA组正常核型与异常染色体发生率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3 讨论

在临床中,约有10% ~ 15%的妊娠会发生自然流产[5-7]。在自然流产的患者中,RSA的发生率占比约为1% ~ 3%[8-9]。对于RSA患者而言,其流产原因主要与遗传、感染、解剖、免疫、血栓形成以及内分泌等诸多因素有关系[10-12]。然而,目前关于RSA病因的研究,约有一半的患者其病因是不明确的[13]。近年来,从流产胚胎染色体核型的角度出发,探究RSA流产的原因成为主要研究方向[14-15]。本研究结果显示,RSA组80例患者中,绒毛染色体异常患者38例,占比为47.50%。偶发性流产组57例患者中,绒毛染色体异常患者43例,占比为75.44%。RSA组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低于偶发性流产组(P<0.05)。在绒毛染色体异常类型中,在三体异常方面,RSA组高于偶发性流产组(P<0.05)。在流产次数方面,RSA组自然流产次数为3次时,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57.58%,流产次数为4次时,其异常发生率为55.00%,流产次数为5次时,其异常发生率为28.57%,流产次数为6次及以上时,其异常发生率为28.57%。伴随自然流产次数的增加,绒毛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呈现降低趋势。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在流产次数增加的过程中,以胚胎染色体异常为主的偶发因素所导致的流产几率会下降。综上所述,复发性流产的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胚胎染色体,在流产次数增加的过程中,其异常发生率会逐渐降低。

表3 两组患者的绒毛染色体异常类型比较[n(%)]

表4 不同流产次数下绒毛染色体异常发生率[n(%)]

猜你喜欢
核型绒毛复发性
猫笔
产前诊断指征与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抗核抗体荧光核型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筛查中的作用评估*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进展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细胞遗传学特征与临床的关系
18F-FDG PET/CT联合CA125、HE4在诊断复发性卵巢癌及其腹膜转移预后评估的价值
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细菌检验和药敏情况及治疗效果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吹绒毛
夏日毛绒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