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语境下的西游电影

2020-04-10 11:01王文伟
艺术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化语境

王文伟

摘 要:21世纪以来,大量产出的西游题材电影已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中的一个热点。在其改编过程中,无论是对既有文本主题的解构、人物的颠覆,还是从理性叙事向视觉奇观的嬗变,都离不开后现代文化语境的影响。本文以近年来10余部西游电影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这一现象背后所承载的文化语境与大众心理效应,以期对当下电影市场有所启示。

关键词:西游电影;后现代文化;文化语境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04-00-04

《西游记》历来就是影视改编的热门作品,进入21世纪以来,电影市场似乎进入了西游题材的井喷期。①从2013年的《西游降魔篇》开始,几乎保持了每年一部的产出记录,并大都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票房成绩较好。

影视的创作离不开当下文化思潮即文化语境的限定。早在20世纪90年代,由周星驰主演的两部《大话西游》就已成为后现代电影中的经典作品。而21世纪以来,随着商业气息愈加浓厚,影视技术不断革新,电影也不再热衷于宏大叙事模式和主流话语,着重展现世俗人物的喜怒哀乐;精英文化让位于大众文化,严肃的思考让位于感官上的逾越追求。纵观近年的西游题材电影,其在改编时不免也受到了这种后现代文化语境的影响,由此迎合了当下电影观众的审美趣味和期待视野。

1 主题与人物的解构

后现代主义者利奥塔将后现代定义为“针对元叙事的怀疑态度”,[1]即对任何一种给定的经典权威的解构与颠覆。在西游电影的改编中,通过对原著既有人物形象的颠覆与重构,原有文本的主题也进一步被解构,呈现出大众化、差异化、反传统的人性化等后现代表征。就人物塑造而言,观众厌倦了“高大全”的人物,那些集矛盾于一身、性格真实丰满的角色反而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西游电影在重构人物形象时都有意识地靠近这一准则,充分挖掘其人性深度,衍生出新的人物性格,颠覆了观众对原著中的刻板印象。

1.1 解构英雄:平民化的视角

解构英雄,解构的是一种后现代的社会创造:主流社会英雄模式的推翻与反驳,在《落水狗》《猜火车》《杀死比尔》等片中都能看到这种解构主题的影子。后现代电影的题材大都把镜头对准草根民众的生存状况,而西游电影在改编时也对主角进行了平民化改写。影片通过对主角力量的削弱,使其行为、性格更接近于普通人,进而探讨其命运发展的可能性。正是这种平民化的视角,使观众更易对人物产生认同心理。

在原著中,师徒4人各有强大背景:孙悟空由天地灵石孕育,拥有火眼金睛和七十二变;唐僧不仅是大唐皇帝的御弟,更是金蝉子的转世;而猪八戒和沙僧一个是天蓬元帅一个是卷帘大将。但在电影中,角色作为“神”本身的背景、能力在前期被淡化,展现出软弱的一面。如《大圣归来》中被压500年后的孙悟空,因枷锁束缚神力而自暴自弃。他的身上有着平凡人在挫折打击后信仰被动摇的茫然,以及不断自我心理建设的痛苦。而在《西游降魔篇》中,唐僧只是一个遭人白眼的驱魔师,空有嘴皮却没有法术,想劝人从善却被孙悟空利用。理想受限于能力,他一路坎坷跌宕最后又失去了爱人。某种程度上,电影也映射了普通人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反复倾轧的境遇,而理想的实现总是伴随着不公、牺牲。这种对英雄主角的能力弱化、生存境遇的谱写恰恰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的价值观和观影心态。

1.2 解构社会——秩序的颠覆与彷徨

解构社会,解构的是一种社会秩序的契约——对社会结构秩序的颠覆与彷徨。它体现了人们在对社会前景不确定的状态下的一种社会秩序的结构性批判,一种在量子物理宇宙中的意义的缺失性批判。[2]近年的西游影片都带有这种后现代式的解构性和批判性。

1.2.1 神性权威的消解

后现代的核心思想是取消权威,提倡多元,而冲击规范、肢解权力恰恰是后现代所呼吁的。在后现代语境中,所有的既定界限、概念、范畴、等级制度都是可以被推翻的。[3]原著构建了“神佛妖人”4个世界,其中,神佛因其超然的地位和力量而凌驾于人妖之上。但改编后,主宰着世界话语权的众神权威性却被消解。

一方面,体现在众神出场的减少和世俗化重构上。原著大量的神仙并不曾登场,只有观音菩萨以“点化人”的形象出现在《西游记之大闹天宫》《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西游记之女儿国》中,还有在《悟空传》《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中出现的二郎神。相应地,影片对诸神也进行了世俗化的重构。相比原著第87回“凤仙郡冒天止雨,孙大圣劝善施甘霖”里的玉帝,周润发饰演的玉帝更富人情味,不仅因心疼妹妹而放过了牛魔王,更如长者般对待悟空;而一心谋权的叛徒二郎神也让人眼前一新。影片正是通过赋予神凡人般的七情六欲,揭下了其历来的脸谱化面具。另一方面,电影又将神置于被挑战的境地,也满足了后现代社会中大众对“将神拉下神坛”的隐秘愿望。“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悟空传》里的这句呐喊正是向“天道”的挑战和颠覆。某种意义上,上圣天尊就是游戏里的反派大BOSS,众人的反抗之路就是通关之路,而这种反崇高、反正统的游戏化也是后现代语境下电影叙事的玩味所在。

1.2.2 诸妖的立体化

对社会结构秩序的彷徨——不知所措又无可奈何,是一种对社会秩序消极或悲观的解构。“属于历史上边缘化群體的艺术家们对一个文化中强势发言者的权力以及那些持不同意见者为发出自己的呼声而奋力抗争这些问题格外敏感。”[4]这是后现代式的呼声。作为社会底层的群体原本是没有发言权的,而电影中的妖怪却打破了“天生为妖,天生是恶”的固有形象,完成了从单纯的恶到复杂的人性转变。如《三打白骨精》中的白骨精,前世被村民绑在山上让秃鹫吞噬而死,只剩一副白骨的她怨念丛生,不愿转世为人。在《西游降魔篇》中,沙僧前世救了一个孩子却被当成人贩子打死尸沉江中,这才变成鱼妖兴风作浪;而猪八戒对妻子一心一意,高小姐却嫌他相貌丑陋红杏出墙,从此他幻化为美男残杀人类。影片通过人间善恶不分的现状与妖的悲剧命运,凸显了对弱势群体的宽容与救赎意识,体现出反传统性的人本意识。

猜你喜欢
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中音乐教学的探索
文化视域下社会流行语传播特性分析
基于性别和观看模式的思考
情景教学在日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大学英语中的文化语境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