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

2020-04-11 12:50尹永涛沈凯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伤椎腰段后路

尹永涛,沈凯

(新郑市人民医院 骨科,河南 郑州 451100)

胸腰椎骨折又被称为脊柱胸腰段骨折,是指由外力造成胸腰椎骨质连续性破坏的脊柱损伤。因脊椎功能及位置特殊,脊柱胸腰段骨折常合并神经功能损伤,加上致伤因素常为高能损伤,故合并器官受损。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常用方法。但有研究显示,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基础上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术或伤椎内植骨术对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疗效不同[1]。基于此,本研究探讨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新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依据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后开展。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26例,女15例;年龄25~78岁,平均(43.97±12.66)岁;胸段骨折16例,腰段骨折18例,胸腰段混合骨折7例;临床AO分型为A1型7例,A2型8例,A3型16例,A4型10例。观察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26~77岁,平均(45.62±14.30)岁;胸段骨折15例,腰段骨折17例,胸腰段混合骨折9例;临床AO分型为A1型8例,A2型7例,A3型15例,A4型11例。两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临床AO分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全麻后行气管插管,垫高腹部及腿部,悬空腰部后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直至暴露骨折端及其上下椎体;于C臂机透视下置入内固定螺钉,透视观察患者伤椎椎弓根恢复高度,调整满意后完成内固定。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联合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切除小关节突周围关节囊及横突表面的附着肌肉,利用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至伤椎,固定骨块后缝合术腔,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联合伤椎内植骨术治疗:沿伤椎两侧椎弓根向椎体内钻孔,扩大骨道,将规格适合的自体髂骨制作的骨粒置入椎体空腔内并打压坚实,逐层缝合术腔。

1.3 观察指标(1)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通过X线检查患者的伤椎前、后缘高度。(2)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定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值为0~10分,分值与疼痛严重程度成正比。

2 结果

观察组术前伤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及VAS评分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均高于术前,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后缘高度及VAS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比较,bP<0.05;VAS—视觉模拟评分法。

3 讨论

因脊柱胸腰段骨折集中局部应力较大,内固定治疗后常造成伤椎高度变化,影响治疗效果。内固定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基础。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目前临床效果较好的脊柱骨折固定术式,术后可达到减压、复位及稳定的目的[2]。但单一内固定不足以为伤椎提供足够的坚实张力,远期疗效不佳。因此,在内固定术后选择合适的植骨术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外侧植骨融合术及伤椎内植骨术为临床应用较多的术式。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内植骨术对伤椎的改善效果优于外侧植骨融合术。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内植骨术直接通过扩髓补充骨粒,使伤椎体空腔获得足够坚实的基础,增强内固定效果,而外侧植骨融合术更偏向临时辅助作用,难以维持长期稳定的固定效果[3-5]。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手术可更好地发挥肌张力带的作用,对维持骨折复位的稳定性较强[6]。

综上所述,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伤椎内植骨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可提升骨折复位效果,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猜你喜欢
伤椎腰段后路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疗效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特点及手术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中微创手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研究
肘后路结合多种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椎弓根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观察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蚕宝宝流浪记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
珍惜今天才有“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