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课程改革,助推基础教育内涵发展

2020-04-13 03:01陈国良沈兵
关键词:内涵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陈国良 沈兵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教育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学校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及教师的专业成长,加大资源整合,构建与核心素养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深化教与学改革,形成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加强培训研修,培养与课程开发和实施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关键词:课程改革,基础教育,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3-007-1

建设高质量教育关键在深化新课程改革,这既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也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需要,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需要。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现有课程基地56个(省级10个,苏州市级30个,太仓市级16个),但课程建设体系有待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尚有缺位,校本课程同质化明显、影响力不大,中小学课程有机衔接不够,乡镇和市区学校课程建设层次不一。我们认为,破解课程建设中的难点,应从以下几处着力:

一、加大资源整合,构建与核心素养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一是基于课程标准,优化学校课程规划。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提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水平。课程规划设计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注意将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知识结构特点和学校以及社会整体发展需求合理结合起来,引领学生开展有意义的深度学习。探索多形式、多层次、多维度的课程资源开发途径,靶向“世界的高度”和“本土的气度”,用国际视野审视学校自身的教育哲学与价值观,连贯“历史的长度”,将今天的社会背景、学生现状基础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相结合。

二是聚焦核心素养,统整校本化教材。按照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要求,对每个科目按一定主线、一定专题设定多个学习单元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对当前使用教材内容进行校本化改编与整合,使之更加符合教学实际、学校培养目标和学生发展需求。经过对国家课程的“适宜”改造,实现从“教材”到“學材”的转变,从“整齐划一”到“科学选择”,最终完成“知识逻辑”到“人的发展”的华丽转身。

三是凸显区域特色,加快校本课程精品化建设。基于教育联盟项目、小初科学课程衔接、创新实验室建设等项目,推进区域特色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程项目“创生”机制作用。幼儿园要提升课程游戏化建设的内涵和品质。在游戏精神引领下,明晰课程理念,整体架构、优化课程游戏化方案,凸显园本课程资源和课程文化特色,依托幼教发展共同体,以一日生活教育价值研究和游戏中的深度学习研究为重点,促进理念共识、资源共享、品质共创。小学要增强特色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在尊重学生兴趣和成长需要的基础上,增强课程的丰富性和强化课程的特色性,扩大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体育与艺术、劳动实践等领域的课程数量,重点开发科技创新类、体育与艺术类等课程,注重学习习惯与能力培养。中学要增大课程基地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在建立课程模型的基础上,重视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研究性学习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创建课程基地的形式,建立学校科技创新中心,艺术人文培育中心,在实验教学、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之间课程衔接、大学先修课程制度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

二、深化教与学改革,形成与课程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一是聚力“减负增效”,创新驱动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等基本理念。革除传统教育顽症,切实“减负增效”,把教学水平高、作业布置少、教育效果好、学生评价优的教师发掘出来,把先进的理念、成功的经验、成熟的做法提炼出来。各高中学校还要研究新高考模式下的选科选课、分层分类走班教学模式,探索行政班与教学班并行的管理模式,尝试让学生选择教师、学习模块、层次进度等,实现选择权的“让渡”。

二是聚焦“自主探究合作”,唤醒学生的课程“自主”。推进体现学科本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改革。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在发展批判性思维的过程中不断优化学生思维品质,推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唤醒学生的课程“自主”意识。有效促进学科内容的深度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内化。

三是借助大数据,推进教学现代化进程。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和管理模式变革,实现教育信息化对高素质人才培养和教育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通过“互联网+”教学模式,研究制定数字化课程实施方式,构建开放共享的数字化课程平台,建设一批精品化数字课程,建立一批数字化创新实验室。

三、加强培训研修,培养与课程开发和实施相适应的教师队伍

一是加强课改专项培训,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努力践行教育家办学,围绕“教育方向、教育本领、教育行动”主题,开展课改专题培训和研讨,组织考察课改名校,帮助校长洞察课改大势、凝练课改理念、提升课改能力,进一步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为校长进行课程改革创造条件。

二是加大重大课题培育,提高教科人员课程研究力。进一步加大教科人员的课程研究力培训,使教研员、教科人员、学校教科室人员的工作重心由课堂教学诊断层面提升到课程与教学研究层面,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及时总结、提炼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与经验,提高课程指导能力。

三是加快课程专家队伍培养,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和实施能力。积极搭建交流与分享平台,引领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解力、教学研究力和进行教材二次开发的能力,支持教师对国家、地方和学校课程进行整合,鼓励教师开发校本课程、承担学校特色课程教学。

今天的课程内容和结构,往往就决定了未来学生的素养知识结构,今天的课程格局,往往决定了学校未来的发展格局。课程改革任重道远,永远在路上,但只要我们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努力提供学生“适合的教育”,把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为学生终生发展服务,书写好课程建设转型的“奋进之笔”,就一定能够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办学品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①,太仓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②,江苏 太仓215400)

猜你喜欢
内涵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试论凸显农村初中特色,圆内涵发展之梦
走绿色教育之路?促学校内涵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梦”之中国“自主高考”梦
潜能德育视角下中职内涵发展与招生规模问题的对策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