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薇:与病毒“共舞”29年的女将军

2020-04-13 10:01So
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军事医学科学院陈薇共舞

So 姐

武侠小说中,最引人入胜的一群人就是那些用毒高手们,他们熟知各种毒性,善解各种剧毒,与毒共“舞”的同时,还能救人于危难之中。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便是现实版的玩毒高手。从SARS到埃博拉再到新冠病毒……她已持续“玩毒”29年,救人无数,既守护了咱们中国人,也走出国门守护了外国人。她叫陈薇。

陈薇是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2015年7月晋升为少将,去年11月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为此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的“逆行者”之一,早在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陈薇就已带领团队进驻武汉。到达武汉后,他们开始紧急搭建帐篷式移动检测实验室。1月30日上午,移动检测实验室开始运行后,陈薇和她的同事们应用自主研发的检测试剂盒,配合核酸全自动提取技术,实现了新型冠状病毒快速检测,加快了确诊速度,有力推进了疫情防控工作。这是军事医学科学院专家组深入疫区进行科研攻关取得的一项重要应用成果。

翻看陈薇的简历你会发现,这不是她第一次应对病毒疫情,作为“生物危害防控”国家创新团队学术领头人,她在阻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等多场硬仗中都做出过重要贡献,在埃博拉病毒、炭疽杆菌等多种病毒的治疗上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人的一生,总是在做各种各样的选择,关键几步如何选,往往决定其一生的走向。而陈薇无疑在至关重要的分岔口上,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1966年2月,陈薇出生在浙江省中西部的兰溪市。初中毕业时,陈薇面临着去师范学校读中专还是继续留在兰溪一中读高中的选择。初中物理老师劝她说:“你学习成绩好,我相信你读了高中后,一定能够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就是这句话,让陈薇改变了读中专的计划。

不负老师期望,1984年高考时,陈薇如愿考上了著名的浙江大学,读的是化工系化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时,老师们看中了陈薇的勤奋用功,便把唯一保送去清华大学生物化工专业读研的机会给了她。

别看现在的陈薇一头干练短发,说话办事雷厉风行,其实学生时代的她是个喜欢文学和舞蹈的文艺女孩。在清华大学读研时,陈薇编过刊物,还经常发表一些小美文。正因此,同学们都很惊讶,她这个最不适合做科研的人后来竟然进了研究所!这就不得不说第二个对陈薇的人生方向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选择。

1991年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之际,陈薇收到了深圳一家公司的邀请,如果去那里工作,她将拿到非常诱人的高薪。就在这时,陈薇受清华大学导师之命,去军事医学科学院取一份抗体。正是这次经历,让她知道了有这么一家特殊的单位,那里的实验条件比清华大学还要好,并且还是从事生化武器防御方面的研究。出于对科研的爱好,陈薇主动找到军事医学科学院要求从军。同年4月,陈薇被特招入伍。

陈薇的第三个重要选择,则是未来的研究方向。炭疽、鼠疫、埃博拉……这些致病微生物,在战争时期可能会成为敌人手中的武器,和平时期则可能是导致大规模疫情发生的罪魁祸首。

“病毒是公共健康的最大杀手”——凭着职业敏感和军人的使命,陈薇将抗病毒药物作为主攻方向。

与“毒”共舞这29年来,陈薇和一批军队医学科研工作者一起,冒着生命危险,与各种足以致命的病原体短兵相接。

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时,陈薇带头进入一次待5个小时以上就会因缺氧严重头痛的負压实验室,研究预防“非典”的药物。为了和疫情抢时间,每次进实验室前她都会少吃少喝,穿上成人尿布,一待八九个小时,直到撑不住为止。最终,她在国内外首先证实他们所研究的干扰素能有效抑制SARS病毒的复制,14000名预防性使用“重组人干扰素ω”喷鼻剂的医护人员无一例感染。

因为每天都要和高浓度非典病毒近距离接触,当时,陈薇与团队被单独隔离起来,100多天时间里,丈夫麻一铭和4岁半的儿子只能从电视节目中看到她。一天,有人告诉麻一铭,今天的《东方时空》可能会有陈薇的镜头,他就和儿子在家里盯着电视机等,妈妈一出来,儿子就主动扑上去亲吻电视,这一幕被细心的麻一铭拍了下来。陈薇后来看到这张照片时,立刻被击中了泪点。

早在2006年,在大多数国人还不知“埃博拉”为何物时,陈薇就针对这一烈性病原体展开研究,她敏锐觉察出“埃博拉离我们也就是一个航班的距离”。2014年西非大规模爆发埃博拉疫情后,一时间全世界谈“埃”色变,这时,陈薇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到非洲一线去。

在塞拉利昂工作间隙,陈薇访问了当地一家孤儿院,那里有48个孩子,全部都是因为埃博拉夺去了亲人生命的孤儿。这次探访让陈薇有了奋斗目标——“想把我们的疫苗用在全世界人身上。”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陈薇团队经过夜以继日的科技攻关,研发了全球首个进入临床的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小小一支疫苗,意味着帮助非洲人民防控埃博拉疫情的胜算大增,为疫区的无数生命打开了希望之门。并且,这也是我国完全自主研发的疫苗第一次走出国门,在境外进行临床试验。

没有疫情的日子里,实验室就是陈薇最常待的“家”。虽然工作总是排第一,但陈薇并没有忽视家庭的重要性。她曾在母校兰溪一中的一次演讲中告诉台下的小师妹们:“女人一定要做到事业与家庭兼顾,成功的女性,首先要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而她本人正是嫁给爱情的典型。

1989年4月28日,在一列由北京开往济南的火车上,陈薇和麻一铭偶遇了。那时,陈薇23岁,正在清华大学读研,受同学之邀去爬泰山;麻一铭35岁,是青岛一家葡萄酒厂的技术员,到北京出完差后返程青岛。

火车很挤,麻一铭的座位靠近两节车厢的连接处,车快开的时候陈薇才上来。见她挤在车门附近,一手扶着车壁,一手捧着书在看,麻一铭担心她的手指被车厢接缝夹住。三个人的座位,他使劲往里挤了挤,在身边让出了一个十几厘米的空位给了陈薇。之后,他们聊了一路……

下车前,麻一铭问陈薇:“能不能给一个电话号码?”在此之前,陈薇宿舍刚刚装了一部电话,她随口就告诉了麻一铭。麻一铭说:“我过一个星期还要去北京,可不可以去找你?”陈薇说:“可以。”一个星期后,麻一铭果然去了北京。

这段恋情曾遭到过方方面面的反对。三十年过去,事实证明陈薇的选择是正确的,当她风风火火地冲杀在前时,麻一铭承担了大多数的家务,做了她的坚强后盾。

父母给陈薇营造的成长环境宽松而自由。当了母亲后,陈薇也没有像很多家长那样强迫孩子学这学那,她说,最重要的是他快乐。她没有将做科学家的任务强加给儿子,而是希望儿子“能娶他爱的人,能从事他喜欢的工作。”

打得了危险又狡猾的病毒,也能经营细腻又敏感的爱情,让我们向这样智慧而坚韧的女英雄致敬。

猜你喜欢
军事医学科学院陈薇共舞
夏日北至 与荷共舞
探讨配偶参与式健康教育模式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行为与妊娠结局的影响
Realizing Majorana fermion modes in the Kitaev model*
陈薇 不辱使命 坚定前行
山海共舞
中企海外并购:与全球共舞
与神共舞Nissan GT—R与TA的故事
《生物技术通讯》第五届编辑委员会
《生物技术通讯》第五届编辑委员会
军事医学科学院埃博拉疫苗首获境外临床试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