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山地户外运动者参与动机对其安全感知的影响研究

2020-04-14 04:55吴耿安郑向敏
企业科技与发展 2020年2期
关键词:影响研究

吴耿安 郑向敏

【摘 要】山地户外运动安全受到山地户外运动参与者参与动机和安全感知的双重影响,而运动者的安全感知又与其参与动机息息相关。探究山地户外运动者参与动机对其安全感知的影响对加强山地户外运动安全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福建省山地户外运动者进行问卷调查,搜集样本,借助多元回归分析探究山地户外运动者参与动机对其安全感知的影响。研究发现,山地户外运动者的自我感知动机受到其求知动机、挑战动机和健康动机的正向影响,山地户外运动者的外界安全感知因子只受到其健康动机的正向影响。

【关键词】山地户外运动者;参与动机;安全感知;影响研究

【中图分类号】G895;G35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20)02-0190-04

1 研究背景

近几年随着户外运动的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户外运动中,随之而来的是安全事故的频发,山地户外运动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1]。户外运动者作为户外运动主体,其自身问题受到诸多学者关注:Bentley T.等人(2010)研究发现很多户外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旅游者自身的技术原因和行为问题[2];Bailey I.(2010)在对水上户外项目独木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人为因素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因素[3]。人为因素方面,个体安全意识薄弱则是其主要问题[4]。如邹永广等(2017)对驴友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发现,个体安全意识薄弱是其个人因素上的重要原因之一[5]。山地户外运动参与者安全意识强弱将影响到其在户外运动过程中的安全,因此如果让参与者在运动过程中重视自身对安全风险的感知与判断,将能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动机是行为的一切源泉,不同的动机将决定人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方式[6]。户外运动者有多种多样的动机,如健康、社交、冒险、个人能力、社交等[7,8],在强烈的行为动机下,参与者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容易忽视安全准则和风险,从而导致户外安全事故发生[9]。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对事物的提前认知将影响着其行为,因而山地户外运动者的安全感知制约其进行户外运动的动力。Martha C.等人(2009)对户外运动之一的攀岩运动者进行研究,发现攀岩参与者对安全判断会影响到其风险的承担[10]。Buckley R.等人(2012)认为探险者们的探险经验和对风险的有效判断,会促使其继续进行高风险的探险行为。户外运动者的安全感知即使是高的,但动机仍会使其进行有风险的行为[11]。

由此可见,不少研究关注到户外运动参与者的动机和户外运动者的安全感知,但这些研究较少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几乎没有。福建省处于丘陵地带,山地户外运动资源丰富,山地戶外运动从事者多,因此本研究将对福建省山地户外运动参与者的参与动机及其安全感知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两者关系进行分析,希望能通过对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对户外运动参与者的安全管控提供一个更加明确的方向。

2 相关文献综述

2.1 参与动机

动机在心理学里是指一种内在状态,对人们的行为起到引导、赋予能力并使之可持续的作用,并最终帮助其实现目标[12]。不少研究者认为挑战自我是户外运动的主要动机[9,13];同时也有研究认为户外运动者参与户外运动是为了改善自己的现状,去猎奇新事物等求知行为[14];而同时户外运动参与者参与户外运动,也有为了改善体形,提高自我身体的健康水平,即为了个人的健康[7,15]。而在户外运动过程中,参与者会结伴同行,或者在活动过程中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因此不少学者也认为社交是户外运动参与动机之一[16-18]。本研究将从挑战、求知、社交、健康4个维度对山地户外运动者参与动机因子进行研究。

2.2 安全感

安全感是人们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置时的有力感或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制感[19]。即安全感是个人面对危险,或者在面对未知环境的潜在风险时,对自身是否能适应或面对危险的一种判断。在安全感知的研究中,多数学者从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来进行研究,王大为等(2002)认为安全的影响因素有主体因素和客体因素,具体概括:①主体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心理要素、个人境遇、自卫能力。②客体因素。包括管理控制、违法犯罪与灾害侵害、环境秩序[20]。仓平等人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的生理、心理、个人状况、环境秩序、违法犯罪和管理控制等会影响到公众安全感,主要内容涉及人们的生理、心理、个人状况、环境秩序、违法犯罪和管理控制等。

从以上研究可以发现,安全感主要是个体对外部环境的一个感知,这个感知的生理、心理基础在于个人的主体因素,也就是每个人的基础是不同的,那么其对相同的外部环境的安全感也是不同,所以在本研究中对安全感的界定是选择总体上来评价参与者的安全感知,即全面考虑从参与者的自我个体感知和外界环境感知两个方面来对安全感知进行研究。本文将这两个维度称为自我安全感知和外界安全感知。

3 假设提出

运动动机是参与运动的动力,而安全感知则是户外运动者对所处环境及自身是否能胜任运动的一种预判,是山地户外运动开展的保障。山地户外运动参与者的参与动机对其安全感知有直接影响,探索这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本研究将以有山地户外运动经历的福建地区参与者为对象,对山地户外运动参与者的参与动机进行调查分析,从4个主要参与动机因子出发,分别研究它们对山地户外运动者的安全感的影响,试图探讨山地户外运动者参与动机对户外运动安全感知产生的影响,希望能借此对山地户外运动者的安全参与提供有效建议。

3.1 求知因子与安全感知

求知是指人们对未知事物的知识的探索和寻找,是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新事物的热情,希望自身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对于户外运动参与者来说,去陌生的环境获取全新的体验和经验是他们的目的[21]。学习会让人产生动力,会让人有渴望去克服即将面对的困难。在户外运动的参与上,对新事物、新环境的好奇,以及对目的地文化的体验,使很多人更愿意选择非标准活动,更愿意选择冒险的行程。参与者的个人知识会影响其对活动风险的感知[22],刘大伟的研究证明:在面对风险的时候,个人的目标导向会对安全行为选择产生影响,以学习为目标导向的会正向影响到人的安全行为[23]。求知动机会让人愿意去面对危险,因此对外部环境的安全感知应该会忽略,但是求知又是基于对自身充分了解才去寻求更多的知识的。

基于此,本研究假设:①H1a。山地户外运动参与者的求知动机因子会对自我安全感知产生正向影响。②H1b。山地户外运动参与者的求知动机因子会对外界安全感知产生负向影响。

3.2 挑战因子与安全感知

人在面对不同环境的时候总要做出选择,选择面对并挑战自我是很多户外运动参与者的主要动机。挑战自我意味着要突破自我的极限,在面对危险的时候,仍希望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最终挑战成功[11]。安全感知是人对环境是否存在危险而做出相应的判断,当人们认为环境是危险的时候,多数是不愿意去尝试参与,选择规避风险[24],这必将要求参与者对安全的感知更加敏锐,以确保自身的安全。

基于此,本研究假设:①H2a。山地户外运动参与者的挑战动机会对自我安全感知产生正向影响。②H2b。山地户外运动参与者的挑战动机会对外界安全感知产生正向影响。

3.3 社交因子与安全感知

人是群居,人们在生活中希望能有兴趣相投的人进行交流与共同进步,因而很多户外运动参与者是出于社交的目的而从事户外运动。参与社交活动能让人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让人在不同的环境中获得不同的体验,特别是一些年纪大的户外参与者经常以这个为目的参与到探险中[14]。而如果发生不安全事故,势必会影响到社交行為。

基于此,本研究假设:①H3a。山地户外运动参与者的社交动机会对自我安全感知产生正向影响。②H3b。山地户外运动参与者的社交动机会对外界安全感知产生正向影响。

3.4 健康因子与安全感知

在户外运动的参与中个人安全问题一直是各方重视的问题,个人参与者的状态将影响到在活动参与过程中的安全[25]。尤其在以维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为主要动机的参与者,讲究运动的可持续性[26],而可持续性需要规避安全风险,因此要求户外运动者有较高的安全感知敏锐度。

基于此,本研究假设:①H4a。山地户外运动参与者的健康动机会对自我安全感知产生正向影响。②H4b。山地户外运动参与者的健康动机会对外界安全感知产生正向影响。

4 研究设计

4.1 测量量表

整个测量量表包括动机的4个因子与安全行为的2个维度。其中动机的4个因子的测量题项是根据以自我决定理论和认知评价理论为理论基础开发而来的MPAM-R(锻炼动机测量量表,Motives for Physical Activities Measure-Revised)和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运动承诺理论等理论基础开发而来的SMS(体育运动动机量表,Sport Motivation Scale)这两份量表的题项进行修改调整[27,28]。安全感的两个测量维度是根据George于Tourism Management发表的相关旅游安全感的论文[24]与邹永广的博士论文的相关量表修改获得[29]。

4.2 问卷实施

由于本研究对象为福建省山地户外运动参与者,因此本文通过对福建地区的山地户外运动爱好者聚集地及相关微信群里的人员进行电子问卷调查,总共收集问卷169份,有效问卷152份,有效回收率为89.94%。

总样本中,男性与女性的比例分别为63.2%和36.8%;以其年龄层次进行统计发现,“90后”占21.1%,“80后”占42.8%,“70后”占30.3%,“60后”占3.3%,“50后”及以下占2.6%。在学历上,初中及以下者占4.6%,高中占11.8%,专科为25%,本科占52.6%,研究生占5.9%。

5 数据分析

5.1 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本研究使用SPSS19.0对问卷题项进行了信效度检验。根据统计学相关知识,信度检验采用Cronbachs α,当α>0.7时说明问卷的信度高。对整个问卷题项进行信度检验,总体信度为0.864,大于0.7,说明问卷整体信度非常好。效度检验用KMO及因子载荷系数进行检验,其中KMO度量>0.7,说明效度高,因子载荷系数>0.5,说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在动机因子上面根据因子载荷系数,剔除部分不符合的题项,最终进行效度检验,动机因子和安全感的KMO度量分别为0.763、0.811。各个因子的载荷因子皆大于0.5,整个量表的KMO度量为0.784,皆有显著性意义,说明问卷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5.2 假设验证

对动机因子进行因子主成分分析后,成功提取了求知、挑战、社交、健康4个动机因子。因此分别以自我安全感知和外界安全感知作为因变量,4个动机因子作为预测变量使用SPSS19.0进行了ANOVA分析,分别发现:以自我安全感知作为因变量,其F=5.827,p<0.001,结构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以外界安全感知作为因变量,其F=5.178,p<0.01,结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进而对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山地户外运动者求知动机因子对其自我安全感成正向影响,β=0.218,p<0.01,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说明研究假设H1a是成立的;山地户外运动者求知动机因子对其外界安全感成正向影响,β=0.076,p>0.05,无统计学意义,假设H1b不成立。

山地户外运动者挑战动机因子对其自我安全感知的影响为正向影响,其β=0.249,p<0.01,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假设H2a成立;但是挑战动机因子对外界安全感知因子无影响,其β=-0.017,p>0.05。

山地户外运动者社交因子对其安全感知的两个维度都无影响,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统计学意义,假设H3a、H3b不成立。

山地户外运动者健康因子对其自我安全感知成正向影响,β=0.15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假设H4a成立。户外运动者健康因子对其外界安全感知成正向影响,β=0.343,p<0.001,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假设H4b成立。

6 研究结论

(1)山地户外运动者的部分参与动机会影响到其安全感知,特别是对其自身方面的安全感知,即自我安全感知。如求知、挑戰两个因子对其自我安全感知都为正向影响,且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而健康因子也是成正向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这3个动机因子都需要参与者对自身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之后才能进一步提升自我的各方面需求,而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可以了解到,人只有在确定了自我的温饱及安全问题后才能有更高的追求,因此3个因子对自我感知的正向影响是合理的。

(2)在对外界安全感知方面,只有健康动机因子对其有正向影响,且具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对健康的追求是人们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和外界环境可控的情况下去完成的。参与户外运动的人自身素质必须是比较良好的情况,因此在这种情况去追求健康,那么外界环境将起到更加突出的作用,这就需要参与者对环境有充分的判断,确保其环境可以让参与者获得到促进身体健康的条件,而不是反而让人受伤。

但是其他3个动机因子对外界安全感知的影响都是没有统计学意义的。这可能与户外运动的特质有关,因为户外运动的场地本身是具有开放性的,那么这种开放性的特质就导致了户外运动者清楚外界环境的不可控性,只能从自身的安全管控去入手,因此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比较不敏锐。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挑战因子对外界安全感知的β是负值,虽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这与原本的研究假设出入比较大,可能以挑战为动机的山地户外运动者,更加希望环境是不可控的、是未知,从而可以让自己更好地去获得刺激的体验。

(3)山地户外运动者参与动机的社交因子对安全感知的两个维度的影响都是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这一点与原假设不一致。同时本研究发现,在社交动机因子对外界安全感知因子方面,其β是负值,虽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这也很值得去思考。可能因为社交动机的参与者在运动过程中是需要与同伴进行沟通,而沟通的过程容易分散注意力,这将导致其安全敏锐度,或者是因为伙伴的存在使得自身对安全的判断会产生影响。

参 考 文 献

[1]庞荣.高校户外运动的安全风险现状与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107-108.

[2]Bentley T,Cater C,Page S J.Adventure and ecotourism safety in Queensland:Operator experiences and practice[J].Tourism Management,2010,

31(5):563-571.

[3]Bailey I.An analysis of sea kayaking incidents in New Zealand 1992—2005[J].Wilderness & Environmental Medicine,2010,21(3):208-218.

[4]吴耿安.户外运动参与者安全防范意识调查分析——以泉州为例[J].未来与发展,2010(9):40-42.

[5]邹永广,林炜铃.“驴友”安全事故影响因素重要度评价研究[J].旅游导刊,2017(4):57-70.

[6]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7]郭宇刚,项红军,夏树花,等.大学生户外休闲动机量表的研制及应用[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5(2):249-254.

[8]孙媛媛,赵振斌.太白山自助旅游者行为特征调查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17-120.

[9]Cater C.Playing with risk?Participant perceptions of risk and management implications in adventure tourism[J].Tourism Management,2006(2):317-325.

[10]Martha C,Sanchez X,Goma M.Risk perception as a function of risk exposure amongst rock clim-bers[J].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09,10(1):193-200.

[11]Buckley R,Ollenburg C.Car Decals as a New Da-taSource for Self-Drive Tourists[J].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2012,37(2):183-186.

[12]Pizam A,Neumann Y,Reichel A.Tourist satisfaction Uses and misuse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79,6(2):195-197.

[13]Hill B J.A guide to adventure travel[J].Parks and

Recreation,1995,30(9):56-65.

[14]Naidoo P,Ramseook-Munhurrun P,Seebaluck N V,et al.Investigating the Motivation of Baby Bo-

omers for Adventure Tourism[J].Social and Beh-

avioral Sciences,2015(175):244-251.

[15]Patterson I,Pan R.The Motivations of Baby Bo-

omers to Participate in Adventure Tourism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Adventure Tour Providers[J].Annals of Leisure Research,2007,10(1):26-53.

[16]Pomfret G.Mountaineering adventure tourists: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research[J].Tourism Ma-

nagement,2006,27(1):113-123.

[17]Kerr J H,Mackenzie S H.Multiple motives for participating in adventure sports[J].Psychology of Sport & Exercise,2012,13(5):649-657.

[18]周泽鲲,乌铁红.公诸同好未可知?推拉理论下的户外旅游动机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7(12):189-195.

[19]Hellgren J,Sverke M,Isaksson K.A Two-dimensional Approach to Job Insecurity:Consequences for Employee Attitudes and Well-being[J].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1999,8(2):179-195.

[20]王大为,张潘仕,王俊秀.中国居民社会安全感调查[J].统计研究,2002(9):23-29.

[21]Meyer L A,Thapa B,Pennington-Gray L.An exploration of motivations among SCUBA divers in north central Florida[C].NewYork:Proceedings of the 2002 Northeastern Recreation Research Symposium,2003.

[22]Wong J,Yeh C.Tourist hesitation in destination decision making[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9,36(1):6-23.

[23]刘大伟.个体目标导向对安全行为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24]George R.Visitor perceptions of crime-safety and attitudes towards risk:The case of Table Mountain National Park,Cape Town[J].Tourism Management,2010,31(6):806-815.

[25]Heggie T,Heggie T.Viewing lava safely:an epidemiology of hiker injury and illness in Hawaii Volcanoes National Park[J].Wilderness & Enviro-

nmental Medicine,2004,15(2):77.

[26]褚躍德,靳文豪,王英春.大学生锻炼动机及其与锻炼坚持性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85-86.

[27]陈善平,王云冰,容建中,等.锻炼动机量表(MPAM-R)简化版的构建和信效度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2):66-70.

[28]Pelletier L,Fortier M,Vallerand R,et al.Toward a new measure of intrinsic motivation,extrinsic motivation,and amotivation in sports:The Sport Motivation Scale(SMS)[J].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95,17(1):35-53.

[29]邹永广.目的地旅游安全评价研究[D].泉州:华侨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影响研究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影响研究
适龄人口变化对江苏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投资者情绪短期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研究
论个案串联教学法在影响研究教学中的活用
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
体育电视节目对大学生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信息化对民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影响研究
农村发展中农村经济管理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