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2.0:我是自媒体科普人

2020-04-15 03:59辛美仪
大学生 2020年4期
关键词:物理所科普公众

辛美仪

从事东南亚植物的引种保育工作的杨晓洋,还有另外一个身份:知名科学科普博主——拥有37万粉丝的“不乖书生”。他在微博上会悉心解答粉丝对陌生水果和植物的疑问,这些罕见的水果包括泰国炮弹树、巴泼果等等。杨晓洋还曾作为“东南亚水果猎人”,参与录制科普类纪录片《水果传》。

在新加坡求学时亲身经历的东南亚“烧芭”事件让杨晓洋对植物价值的思考更加深刻。在他看来,一旦一个物种灭绝了,单凭人类的制作工艺根本就复刻不出它的滋味。所以他期望让人们有意识地去保护这些物种,不让这些濒危的植物和生果灭绝。“烧芭”使万千植物化为乌有,促使杨晓洋下定决心辞去精密仪器工程师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植物保育工作中。“意识到植物的宝贵以后,我很难再继续自私而安逸地活着,我想为植物做点事情。”在杨晓洋眼里,植物是人与自然的桥梁,把人与植物和谐美好的关系传递给更多人,更像是一种责任。

B站一位历史类科普UP主“我靠历史”,转行自媒体的第一档节目叫“老撕来撕”——以老师讲课的方式,搜寻和推翻官方史书上的“曲笔”,同时欢迎观众们展开“论战”。他起始于土豆,推广于优酷,最后转战并深耕于B站。

B站UP主“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常被粉丝昵称为“中二所”,现已拥有约94万粉丝。物理所还联手B站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吸引了一大波热爱科学的青年粉丝。赵新农坦言,想把科普工作做好,需要在科研工作之外投入常人看不见的大量时间与精力 。

新冠肺炎疫情艰难的当下,这场战“疫”让整个社会民众都受到广泛科普。主流媒体以其权威性和公信力无疑成为主力军,新华视点、人民日报等客户端数次连线钟南山、李兰娟等科研工作者,第一时间将权威专家的观点传递给公众。但科普自媒体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一些优秀的科普自媒体根据公开信息进行研判,综合各种数据进行分析,也令公众对疫情有了更全面了解,对形势有更准确判断,对现实有更深刻反思。2月2日,由泛科普视频自媒体“回形针PaperClip”制作的科普视频《关于新冠肺炎的一切》在全网刷屏。这支视频在10分18秒的时间内,将新冠肺炎的发生和传播,死亡率和传播速度,以及如何降低被感染的可能性等知识,以极高的信息密度,进行了全方位的科普。这部科普视频以冷静与克制,可视化的详尽数据和缜密的医学知识,给恐慌中的人们注射了一针安慰剂,被网友称为“最硬核”科普。此外,还有的科普自媒体在疫情背景下介绍“非典”、鼠疫等传染病,还有所谓“野味”的历史等等。这些内容新颖、形式丰富的自媒体科普视频,提供给人们了解这场疫情相关知识的更多角度。

盈利渠道单一是不少科普自媒体从业者运营过程中的最大难题。此外,对原创科普内容的坚守也并非易事。

“我靠历史”UP主刚开始做原创节目时,他和团队依靠一天的节目点击量只能挣500元。用他的话来说,淘宝、抖音等平台上的“网红”有电商、导流等多种变现渠道,而科普视频的变现渠道相较单一。互动性增强的新媒体催生粉丝经济,为自媒体盈利创造无限可能。科普栏目涨粉慢,但粉丝忠诚度高,用户黏性强。和很多其他的自媒体科普人一样,“我靠历史”UP主希望自己的粉丝发展到一定体量,以实现稳定的收入。

据另外一位从业者分享,自媒体科普人能够承受的成本范围有限,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出镜的尝试对他们而言不能成为常态。另外,许多自媒体科普人都曾陷入原创文章、视频等被人盗走与较高的维权成本之间的两难境地。成本压力与行业乱象,是自媒体科普人坚守原创科普的挑战。

据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教授张威分享,西方发达国家的许多科研机构都有自己的PR(Public Relationship,公关)。这些机构会雇佣一批各种学科背景的媒体人。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理工学科出身,由他们专门撰写科技方面的新闻报道或科普文章。我国科普事业还需更多类型的科普人加入其中。

与社交平台上盈利的科普自媒体不同,還有一些科普自媒体是科研机构与高校院系的延伸。对这些科普人来说,“科普”与“科研”是他们生活中的两个方面。

“中科院物理所”微信公众号副主编赵新农分享,自从物理所公众号从“硬核”路线改走“亲民”路线,开启“科学电台”、“问答”、“正经玩”等新栏目,粉丝量大大增加。去年3月,中科院物理所入驻B站。B站UP主“二次元的中科院物理所”常被粉丝昵称为“中二所”,现已拥有约94万粉丝。物理所还联手B站举办“公众科学日”活动,吸引了一大波热爱科学的青年粉丝。赵新农坦言,想把科普工作做好,需要在科研工作之外投入常人看不见的大量时间与精力 。

除了科研院所的科普团队以外,还有一些高校学生的科普团队,“RUC学生科协(即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就是其中一个。该校园团队运营路上时常受到“理科学生精力不应放在科普上”这样的质疑。科协成员易嘉琦一定程度上对这种反对意见表示理解,“科普多是用比喻方法对现象进行定性描述,与科研方法有很大区别。”但同时,他也认为科普和科研两者可以相互促进。科普语言生动,能帮助加深对研究对象的认识;科研多采用定量研究,也能增强科普工作的严谨性。

当下流行的新媒体平台聚集了一批优秀的自媒体科普人。他们发挥所长,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营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为我国的科普事业添砖加瓦。据中国科技馆古代科技展览部副主任赵洋分享,近年来科技馆和潮流并肩,与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多次合作,还常举办“亚太科幻大会”、“科技馆奇妙夜”等活动来吸引年轻人参与。自媒体科普人开启科普2.0时代,我国的科普事业或能凭借其力,更上青云!

责任编辑:丁莉莎

猜你喜欢
物理所科普公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科普达人养成记
20世纪40年代政府对 中央研究院的行政考核
物理所氧化亚铜新能源材料分析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中科院物理所:创新“沃土”是怎样造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