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感冒用药调查及分析

2020-04-16 10:14唐楚岳陈玉如周红张忠德
安徽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遗留中成药西药

唐楚岳,陈玉如,周红,张忠德

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1],也是大学生最常患的疾病[2],临床常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咽痛、咳嗽以及恶寒、发热等一系列症状,急性起病,四季可发,以冬春季节及季节交替时为多见。70%~80%的感冒由病毒引起[3],为自限性疾病,但若合并细菌感染,可导致病情加重、迁延,产生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威胁生命。而正是由于其自限性,人们对感冒往往不够重视,用药也较盲目与随意。为了解我校学生学生感冒时的应对选择,包括就诊及用药等情况,笔者对其进行了调查研究,以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学生的感冒应对及用药现状,指导学生正确的面对及治疗感冒。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1月2日至2019年1月10日对广州中医药大学在校学生,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82份,有效问卷357份,有效问卷占89.3%。其中男生143人,占40.1%;女生214人,占59.9%。医学类学生243人,占68.1%;非医学类学生114人,占31.9%。年龄范围为17~31岁,年龄(21.6±2.8)岁。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

1.2 方法 参考国内文献与研究[4-5],结合本校在校学生特点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指导语、一般情况、体质评估、感冒频率、应对选择、用药选择以及预后情况等。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发放问卷,对调查对象采用不记名现场填写问卷形式,调查对象独立完成后收回。调查结束后对问卷进行审核,剔除未应答、不合逻辑和缺失项超过20%的问卷。

1.3 统计学方法 问卷由双人核对录入计算机,采用统计软件SPSS23.0分析数据。观测资料主要为计数资料,采用描述分析法,统计频次及百分比;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 结果

2.1 对自身体质及身体状况的认知 如表1所示,我校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在对自身体质认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自身身体状况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88%的非医学生认为自身身体状况良好,而55.56%的医学生认为自身身体状况一般。仅有22.63%的医学生和30.70%的非医学生认为自身体质为平和质,由此可见,我校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的学生非常多,这与处于青壮年的大学生更多应表现为平和质及身体状况良好的预期情况不相符,提示学校亟需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变此种状况。

表1 高校学生357名对感冒及自身体质认知

2.2 发病情况 我校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年感冒次数的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学期间每年感冒2~3次的学生最多,分别占48.56%和42.11%。而图1显示,感冒发病的季节集中于秋冬之交、冬季及冬春之交,之后频数逐渐减少,以夏季最少。

图1 高校学生357名人感冒发病季节及频数

表2 高校学生357名自行诊治感冒方式

表3 高校学生357名感冒自购服药类型

2.3 感冒时选择的应对措施 在感冒的应对处理选择方面(即感冒时就诊、自行诊治、任其自然痊愈三种选择),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了感冒时不会就诊的有71.60%的医学生和62.28%的非医学生。但在自行诊治的方式方面(即自我诊断,并自行购买药物服用,或自行使用一些非药物的治疗方式如针刺、艾灸、拔火罐等治疗感冒),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表2及表3所示。52.67%的医学生选择了“自购服药+非药物治疗”(自购服药:个人至药店购买西药、中成药或中药饮片自行服用;非药物治疗:指针刺、艾灸、拔罐、刮痧、耳穴、刺穴放血等非药物疗法),80.70%的非医学生选择了“自购服药”。而在自购服药类型方面,选择了“中药汤剂+中成药”的医学生最多,为29.63%,而选择了“中成药”的非医学生最多,为44.74%。而关于非药物治疗方式,前三位分别为:针刺、艾灸、拔罐。

2.4 自购药品 问卷回答的中成药有32种,如表4(仅列前20),回答小柴胡颗粒的频数最多,占16.74%,前三还有999感冒灵颗粒和维C银翘片。而西药回答最多的为“白加黑”,占总频数的27.15%;而“新康泰克”因有多种成分制剂,故按商品名归为一项,占19.94%。而中药汤剂频数前三的分别为:小柴胡汤、银翘散、桂枝汤。

表4 高校学生357名自购中成药(仅列前20)

2.5 感冒主要症状消失时间与遗留症状 因感冒常易遗留感染后咳嗽、鼻窦炎等并发症,故设置了此处两个问题。感冒主要症状定义为:鼻部症状如鼻塞、喷嚏、流清涕;咽部不适如咽痛、咽干、咽痒;恶寒及发热等。医学生及非医学生的感冒主要症状消失时间、遗留症状比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7 d感冒主要症状消失的学生最多,分别占54.73%和45.61%;而42.39%的医学生和37.72%的非医学生回答了“有遗留症状”。而在有遗留症状的所有学生中,共有116人回答了遗留“咳嗽”症状,占79.45%;18人回答了“流鼻涕”症状,11人回答了“头痛”,其他的有“乏力”“纳差”等。

3 讨论

普通感冒虽然是自限性疾病,但若发生严重并发症,可威胁病人的健康甚至致死。同时,因药物治疗、误学、误工等情况,亦可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因此,病人及医师均应重视对普通感冒的治疗。西医治疗感冒以对症治疗为主,抗病毒治疗因价格昂贵且伴有一定的副作用,在应用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中药资源丰富,价格便宜,毒副作用小,可以直接杀死病毒、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阻止病毒感染细胞[6-11],同时还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起到间接抗病毒作用[11-13],

在感冒的防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效果温和、稳定[14]。目前市场上中药在感冒的治疗中多以中成药的方式存在,且多数由病人自行购买应用。了解我校学生感冒时用药的应对选择及用药情况,对指导学生正确面对感冒,合理选择及应用感冒药物有重要作用。

3.1 更多学生选择中医药治疗感冒 在感冒时选择的应对措施上,多数学生选择了不会就诊,而是采取自行诊治的方式,或任其自愈。自诊方式上,52.67%的医学生选择了“自购服药+非药物治疗”,80.70%的非医学生选择了“自购服药”;而在自购服药的类型方面,更多的医学生选择了包含中药汤剂的服药方式。这种差异是合理的,因为我校医学生接受了系统的医学教育,掌握更多的如针刺、艾灸等非药物疗法,也具备辨证论治自行开具中药方剂的能力;而非医学生选择中成药的为最多。共有97.12%的医学生和85.96%的非医学生选择了含有“中成药”或“中药汤剂”的自购服药类型,这表明了应用中医药治疗感冒在我校学生中较为普及,且多数学生认可中医药治疗感冒的疗效,这与陶小军等[15]的调查结果相似。

3.2 应结合体质情况选择合适的中成药 体质及身体状况常能决定感冒的易患程度、严重程度、寒热倾向及预后[16],如阳虚质感冒次数及持续时间高于其他体质。本次调查显示本校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在体质及身体状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更多的学生表现为非平和质及身体状况非良好,我们认为这与大学生常熬夜、喝冷饮等情况相关,且我校地处岭南地区,气候湿热,常易形成湿热质等偏颇体质[17]。而自购药品的中成药部分,前20种有14种为寒性中成药,占总频数的84.43%。而“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等体质易患风寒感冒,不适合应用寒性中成药,但这三种体质分别占医学生的45.27%和非医学生的35.09%。可见存在未根据感冒的寒热辨证而应用中成药的情况。建议要结合平时体质情况选择应用合适的中成药,例如阳虚质的人更容易患风寒或寒湿感冒,应选择具有祛风散寒或散寒化湿的感冒中成药。

3.3 了解药物成分,避免不当用药、药物过量 部分中成药含有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等西药成分,如999感冒灵颗粒、维C银翘片等,若与含有同种成分的西药感冒药同服,则易造成药物过量,增加毒性,对肝、肾等脏器造成损害。例如999感冒灵颗粒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若与同样含有乙酰氨基酚成分的白加黑、泰诺等西药同服,则会造成药物过量,导致肝脏损害。本次调查中有27.57%的医学生与33.33%的非医学生选择了“西药+中成药”的自购服药类型,这表明我校学生对感冒的自购服药存在不当用药、药物过量的风险。而杜员员等[4]调查亦发现52.1%的高校学生存在感冒不良用药行为,表明大学生中感冒时不当用药的情况较为常见。王雅等[18]报告分析认为应改变“中药安全无毒”的观念,在应用中成药时,应辨证施治,禁止超说明书用药。建议学生购买及应用西药或中成药前,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成分,避免出现不当用药及药物过量等情况而进一步导致身体损害。

3.4 应重视感冒的诊治,避免后遗症状及疾病恶化 73.66%的医学生及70.17%的非医学生感冒主要症状在1周内消失,表明多数学生感冒在1周内好转或痊愈,与陶小军等[15]的调查结果相似。而共有42.39%的医学生和37.72%的非医学生回答了“有遗留症状”,且咳嗽是感冒最易遗留的症状。中医认为感冒后咳嗽的主要病机是外邪犯肺,邪气除而未尽,肺失宣降[19]。可见我校学生面对感冒时存在不当的应对方式,使外邪稽留于肺,肺失宣降,从而遗留咳嗽等症状。提示学生对感冒应采取更加积极的诊治态度,可以就诊或选择自购服药等方式。而在购买中成药或中药方剂时,应结合自身体质,及对自身感冒进行辨证,再对症购买及服用中成药或中药方剂。服用中成药或西药时,应先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后再用药,从而避免不当用药、药物过量等情况。亦可在药店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购买及用药。

4 结论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我校学生感冒时多数不会就诊,而选择了自行诊治的方式,部分学生选择感冒时任其自愈的方式,表明学生对感冒不够重视。同时学生自行购买药物服用时存在未辨证用药、不当用药、用药过量等问题。建议学生在秋冬之交、冬春之交、冬季等感冒高发的时期应特别注意感冒的防范,及时防寒保暖,避免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若感冒后应予以重视,及时就诊或用药治疗,以免疾病迁延,遗留咳嗽等症状,甚至进一步恶化。若购买服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应先辨明自身体质及疾病辨证;若选择服用西药加中成药,应先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成分,避免不当用药、药物过量的情况。

猜你喜欢
遗留中成药西药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遗留群柱中关键柱判别方法与软件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许林涛作品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中成药的不良反应调查分析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静寂的故宫博物馆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附西药治疗52例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