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很懂汉诗词吗?

2020-04-16 12:49刘润生
看世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风月异域山川

刘润生

收錄于《全唐诗》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作者却是地地道道的日本人—长屋。长屋是日本天武天皇之孙,大约在唐玄宗执政初期,他赠送中国高僧一千套袈裟,袈裟上绣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一诗。此事后来助推了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广结良缘的历史佳话的诞生。

除此之外,《诗经》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昌龄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等诗词,都出现在日本各友好城市或各机构捐助中国的医用物品上。一时间,“日本人给中国人普及古诗词”“中华文化在日本”“日本人的古诗词素养比中国人还高”等言论不绝于耳。

然而,如果你告诉日本人“中国人对你们有着更好的汉诗词素养表示钦佩”,他们会异常惊讶。正如20年前,西方有学者只看到“李阳疯狂英语”学徒在一些校园广场宗教狂热般练习发音,就惊叹中国不久后将成为“最大的英语国家”一样,中国人的观点是:你们想多了。

首先,相比中国学生从小学一年级甚至幼儿园便开始学习古诗词,日本教材上出现中国汉诗词要到中学阶段,且学校对学生熟记诗词的要求程度远不如中国高。

其次,日本在中国诗词的教学方法中,采用“训读”而非“音读”的方式,比如《静夜思》前两句,“床前(しょうぜん)月光(げっこう)を看(み)る”,“疑(うたが)うらくは是(こ)れ地上(ちじょう)の霜(しも)かと”,训读(包括括号中每个假名的读音)使诗词精妙的结构和韵律荡然无存。

日本平成年间,有过一阵名为“平成自由”的“斗诗”风潮。大多数“诗”是汉字7字集合,根本谈不上诗。就连茨城机场通航纪念碑石上的汉诗,都有附庸风雅之嫌:“永年乡土为繁荣,万人欢呼自卫队。”归根到底,只有汉语才能体现汉诗词之美,而日本本土的俳句才能展现日语之韵味。

有报道称,日本捐赠品上写汉诗词其实是在日中国人的初衷,但不管是在日华人或是日本人的主意,日方的用心之举都值得肯定和感谢。日本人绝对无意班门弄斧,也并非含沙射影,而是基于对“文化母国”中国的尊敬和慎重。懂汉语并经常与中国人交流的日本人,都深知中国人的汉诗词素养来自那看不见的长年累月的熏陶。

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当我第一次看见日本人也用“正”字方便计数时,也感慨中国汉字在日本实在无孔不入。我想我们无须对比“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和“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的雅俗高低,语言的目的在于沟通和传播。为了宣传和效率,面对14亿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中国人,用“加油”实际上更为恰当合理。

曲高和寡,无论是美国总统竞选,还是中国历代内战,用更多人一听即明的言语的一方,总是获得更多的拥护者。

当然,爱之深责之切,我们用点赞日本人的方式进行自嘲的现象,其实也反映了一个事实:延续了几千年文脉的古诗词之于中国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都希望对自己祖先的文化继承得更好。

猜你喜欢
风月异域山川
即景
咏 苔
关风月 无关风月
山川湖海糖丘予你
动豆
异域寻踪
异域寻踪⑦
异域寻踪⑧
风月
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