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一“桥”一情怀

2020-04-16 12:42韩梦霄
人民交通 2020年4期
关键词:三台县鹊桥断桥

韩梦霄

爱情是甜蜜的,也是辛酸的。泰戈尔曾说:“眼睛为她下着雨,心却为她撑着伞,这就是爱情”。中国民间的四大爱情故事,也都是以悲剧美著称。苦涩往往让人记忆深刻,意难平。当天作之合、地造一双的两个人在茫茫人海里一眼万年、彼此心动的奇迹,遇上许诺相爱一生却难相守的悲剧,爱情的苦涩便被演绎得淋漓尽致。美好的两个人却难逃宿命的安排,强烈的戏剧冲突也让每一个看官觉得胸口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仿佛穿越时间和空间,回到剧中和剧中人物一样感同身受,饱尝爱情之苦。回顾这四大爱情故事,桥,竟成了承担一个罗曼蒂克的载体。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提起七夕,莫过于秦观的这首《鹊桥仙·纤云弄巧》,词里那些欲语还休的情愫,隔着纸张都让人面颊生出两朵红云。牛郎织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也借词人之笔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相传,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喜鹊仙,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成千上万的喜鹊便会赶来,在天河之间架起一道“鹊桥”,使得牛郎织女相会。

可宋朝晏几道的这首《鹧鸪天》,“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却道出了另一种可能。七夕别称“星期”。王勃的《七夕赋》“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把星期与月夕相提并论,点出了一年四季中与亲情、与爱情相关的最美好、也最凄楚动人的两个夜晚。牛郎织女原是七天一相逢,但却被喜鹊仙误传,七天的见面,变成了一年一见,怎么样豪华的银河鹊桥,怎么样热闹的鸾歌凤舞,都抚平不了相爱之人内心的惆怅。良宵苦短,就算是歌舞尽夜,也如同天空中那不圆满的七月半圆,来临的终将又是漫长的一年。

可当相见时难别亦难遇上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更愿意相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过去,女孩们在七夕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总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能拥有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更乞求爱情姻缘的巧配。

唐代杜牧就曾言:“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像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隔河相望、遥遥相对的就是牵牛、织女星。

七夕之夜,抬头遥看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瓜果架下偷听脉脉情话真是好不浪漫……“鹊桥”虽然只存在于民间传说,也没有实实在在看得到的实体,但《牛郎织女》中“鹊桥”美好的寓意却一直保留至今,成为美好爱情的象征。

“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肠断!”

断桥,一提起断桥这个名字就自然而然的与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缠绵悲怆的爱情故事联系在一起。

越剧《白蛇传》中白娘子唱道:“西湖山水还依旧,看到断桥桥未断,我寸腸断,一片深情付东流!”历来催人泪下,给每个游览断桥的游客以无尽追思。

断桥的闻名是因中国著名的民间爱情传说《白蛇传》。清明佳节,烟雨蒙蒙,观音大士说“有缘千里来相会,须往西湖高处寻”。在杭州西湖的断桥上,白娘子终于找到了前世的救命恩人许仙,同舟归城,借伞定情。在经历水漫金山之后,又是在断桥邂逅重逢,再续前缘。

许仙白娘子的爱情故事为断桥增添了浪漫色彩。明人洪丞《断桥闲望》诗云:“闲作步上断桥头,到眼无穷胜景收。细柳织烟丝易,青屏拂鸟影难留。斜拖一道裙腰绕,横着千寻境面浮。投者近来忘俗累,眷怀逋客旧风流。”

今日的断桥,是一九二一年重建的拱形独孔环洞石桥,长八点八米,宽八点六米,单孔净跨六点一米,但古朴淡雅的风貌基本未变。桥东堍有康熙御题景碑亭,亭侧建水榭,题额“云水光中”,青瓦朱栏,飞檐翘角,与桥,亭构成西湖东北隅一幅古典风格的画图。明画家李流芳《西湖卧游图题跋--断桥春望》称:“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魂销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

关于断桥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但当我们踏上杭州西湖断桥时,依旧思的念的是白娘子与许仙的情定终生,怪的是法海的不懂真情。《白蛇传》无论是传说故事还是翻拍的电视影片,都成为一代经典,断桥更是成为期待拥有一段轰轰烈烈奇缘的好去处。

回顾经典,没想到“桥”竟成为了爱情故事中起承转合的关键。“情深深雨蒙蒙,多少楼台烟雨中。”影视剧《情深深雨蒙蒙》中主人公陆依萍与何书桓这对才子佳人桥边看日落的场景美煞众人,但情断时,依萍跳桥的场景又赚足了多少人的眼泪。

从经典影视的虚幻走向真实人间,“桥”又化身一个美丽的传说。

“游人只道奇桥险,谁知仙桥降人间。”

“峻山险水遗奇迹,石片双撑一面桥;惊世天工谁造就,千年屹立傲洪涛。”这是当地文人陈光宏为四川绵阳三台县进都乡仙桥村柳溪河上的“神仙桥”作的诗。

“神仙桥”,这座在外人眼里并不宏伟的古桥,在当地及周边区县却颇有名气。究其原因,这座有着奇特建筑技术的古桥,桥墩只是直立的条石,直接放在条石上的石桥板,同样看似毫无规则,整座桥没有一点人为建造的痕迹,古朴犹如天成。

“据我了解,仙桥村村名,至少都有几百年历史了,至于神仙桥桥名,就不知道有多少年了。”仙桥村村民颜世明老人说。

出生于1935年2月的颜世明老人,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还是十岁稚童时,就爱缠着爷爷讲故事。而让颜世明老人百听不厌的,莫过于有关“神仙桥”的传说了。颜世明说,传说很久以前,柳溪河上没有桥,往返两岸,全靠一条小船摆渡。

在柳溪河南边半山腰林荫里,有一个幽静的天然山洞。一些书生为了远离人群喧嚣,苦读考取功名,不惜早出晚归,乘坐摆渡船过柳溪河,到被他们称为“书崖洞”的山洞里读书。

有一天,一位书生因家事耽搁了坐船时间,于是恳请势利的船家行个方便,摆渡让他过河读书,船家不但拒绝摆渡,还出言挖苦讽刺。就在书生感到难为情之际,来了一位童颜鹤发的老汉。老汉问书生要不要请他帮忙过河?书生不解地看着老汉,心想你年纪这么大了,怎么可能送人过河?老汉见书生疑惑,就说只要书生能背他上船,他不需要船家摆渡,就可以送他过河。

书生不以为然,但转念一下,反正过不了河,于是就将老汉背起来,走向渡船。船家想出手阻拦,但双臂犹如被抽了筋一样,始终抬不起来,想出言制止,也像哑巴一样发不了声,只能站在原地干着急。在没有船家撑船划桨的情况下,载着书生和老人的渡船,居然轻飘飘地到了河对岸。书生既惊讶又感激,老汉不以为然地对他说,从明日起,这里就不需要渡船了。

第二天早上,在往日擺渡过河的地方,就出现了一座连通柳溪河两岸,没有一点人工建造痕迹的石板桥。恍然大悟的书生这才知道自己遇上了神仙。此后,这座石板桥就被称之为“神仙桥”。

据今年81岁的当地村民颜明贵介绍,在60多年前,横跨柳溪河的“神仙桥”还可以看见12个桥孔,从河这边山脚直通河对面山脚。由于沧海桑田的变迁,现在河面只剩下3个桥孔,第四个桥孔只露出一半,其全的桥孔已被年复一年的淤泥慢慢掩埋、转化,成为村民的耕地了。

近距离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神仙桥”的确很难找到一点人工留下的凿印和结构之间的扣隼痕迹,整座桥就是由大小、厚薄不一,形状各异的天然石条、石片,杂乱无章地堆积而成,就连支撑整个桥面的桥墩,也是由巨形条石并排杵立在河床里的,看起来似乎摇摇欲坠,实则坚固如柱。

在“神仙桥”桥头石板上,有一双不太明显的脚印和一个浅坑。村民们传说这是神仙造桥时,在桥面坐起的一个屁股坑,脚印是神仙伸脚时,在支撑的石头上留下的。尽管这只是个传说,但在仙桥村村民的心中,他们坚信那些印记一定是“神仙”留下的,因为常人没有这么大的力道。

颜明贵说,每年汛期涨大水,处在低洼地带的“神仙桥”就会受到汹涌的洪水冲击、淹没,但洪水过后,“神仙桥”还是完好如初,即使在“5.12”大地震中,依然完好无损,与那些花巨资,建起年限不过三四十年就轰然倒塌的现代桥相比,它神奇的建筑技术,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站在宽1.8米,髙3.5米,长20米的“神仙桥”上,可见桥下的河水还算清澈。可以想象,这里曾是村妇洗衣、顽童洗澡的好去处。

“柳溪河畔山连山,凡人原本不识仙;游人只道奇桥险,谁知仙桥降人间。”这是当地作者陈运良为“神仙桥”作的诗。从诗中不难看出,在当地人心里,“神仙桥”的建桥身世是无解之迷。

在三台县文管部门的帮助下,几经周折,终于揭开真面目。在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三台县志·寺观》中的《净土寺碑记》中,找到了与”神仙桥”有关的文字:“今净土,古刹也,而废败若此,宁忍坐视乎?(寺僧)遂发心自捐衣钵,命匠伐石,重建山门、牌坊一座,道路石梯,焕然聿新。又同寺僧曰性顶、曰通澄协心持疏募化方邻大姓钱粮,建天王殿,修砌寺门、石桥,大功俱已告成……万历丙申(1596年)春朔九日。

净土寺就在“神仙桥”附近的山上,而去净土寺,“神仙桥”是必经之路。《净土寺碑记》中的“石桥”,无疑就是被后人称谓的“神仙桥”。不过,净土寺原建筑早已在文革中荡然无存。只有历经420多年风雨的“神仙桥”,至今屹立不倒。

见证“神仙桥”建桥历史,当然不止《净土寺碑记》这一个佐证。

“思簧进都颜家弯,‘神仙桥上祖坟山。云同三房几十户,石板一支粤梅县。”这是2010年9月13日,在进都乡颜氏宗亲颜海涛八十寿宴上,颜氏族人写的一首诗。诗里的思簧,就是入川到三台县进都乡的颜氏第一代祖宗,落户进都乡后,发展成三大房,几经繁衍,分别定居在进都乡颜家弯、“神仙桥”和邻近的三台县云同乡,再加上广东梅县一支也到进都场镇的石板梁落户,三台县进都乡就有了一支庞大的颜氏族人。而思簧作古后,就葬在“神仙桥”的山上。

毫无疑问,“神仙桥”是进都乡保存最好的古桥,“神仙桥”承载着数代村民的记忆,也维系着这里的乡族宗法与民情世态。

比起过去的大集体时代,“神仙桥”在功用上早已大大退化,农忙时,村民们由此经过去柳溪河两岸耕种;农闲时,他们也偶尔来此转转。但这里平日已经鲜有人迹,“神仙桥”显得孤单、寂寞、苍凉。

79岁的侯光兴大爷一辈子几乎没有离开过仙桥村,和其他老人一样,“神仙桥”也曾是他儿时的乐园,夏日晚饭后,他会和大人们一起来河边游泳,“夏秋天晚上,很多村民都会到‘神仙桥这里乘凉、戏水,我们在‘神仙桥上,听老辈子们讲有关‘神仙桥的故事。”侯大爷说。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这里都是村民们消夏避暑的好地方。“‘神仙桥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念想,看见它,就好像看见逝去的先人,我们会好好守护它。”

中国是桥的国度,桥之多,之古老,之文化,绝世无双。民间传说,或许只是捕风捉影,但却为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存留下一个个美好的念想。中国的桥是智慧的,科学的,更是心灵的,文化的,古往今来根据民间传说、历史典故来写桥的诗文更是汗牛充栋。它们或许只是永远活在诗歌之中的“诗桥”,也可能是永远矗立在人们心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无论如何,当我们再次路过这座“桥”时,都多了一份情怀。

猜你喜欢
三台县鹊桥断桥
绵阳市中青年诗人创作培训会在三台县举办
张灯结彩
断桥真美
七夕赏“鹊桥”(环球360°)
漫话民间故事 白娘子——断桥初相识
梅兰芳演出的《金山寺》《断桥》
三台县建立“1园4基地N个示范点”搭建返乡创业平台
鹊桥仙
七夕鹊桥仙四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