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心扶上马 助力送一程

2020-04-16 12:50王瑞欣
消防界 2020年7期
关键词:庄村教学设施总队

王瑞欣

“今年的基础母兔553只,存栏子兔3500只,养殖场目前发展良好。”因疫情防控和备战森林草原防火等原因,年初以来一直没能到帮扶村去实地看看,这不,村党支部书记拜林就把电话直接打到了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领导跟前,还欣喜地说,养殖场已经连续两年有了收益,春节期间又为43户相对贫困家庭每户分红15000元。

甘肃省临夏县寺庄村位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六盘山区,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贫困程度较深。该总队在此开展定点帮扶以来,森林消防指战员八年如一日,坚守扶贫阵地,始终心系贫困群众,用实际行动托起了“回乡”群众幸福的“小康梦”。

扶贫先扶智  扶智先强教

学前教育一直是寺庄村教育发展的短板。“以前村里没有幼儿园,娃娃到了上学年龄就直接上小学了。”寺庄村某村民说。2012年,该总队实施学前教育精准扶贫工程,建成了“警民连心幼儿园”,并配置了钢琴、幼儿图书、室内外儿童活动器材等教学设施。经过不断完善更新,如今教学设施齐、师资力量强,让农村娃娃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学前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上幼儿园,娃娃不但养成了好的生活习惯,而且更有礼貌更懂事了。”提起娃娃上幼儿园的事,家长马月英有说不尽的喜悦。

寺庄村小学长期以来教学设施落后、活动器材短缺,学生除了上文化课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课外活动,更没有丰富的课外图书。该总队先后为学校捐建了“春苗图书室”、多媒体教室,捐赠课外图书5000余册、电脑43台、体育器材10余种,更换课桌椅100多套,还为全校200多名学生发放了书包和校服。如今,“春苗图书室”已成为学生成长成才新阵地。“在森林消防指战员的帮助下,学校的教学设施焕然一新,孩子们上学非常积极,入学率和教学质量都在不断提高。”校长魏学梅说。村里刚考上大学的康永花因家庭困难曾经面临辍学的困境,该总队在了解这一情况后及时向她伸出援助之手,拿出3万元资助她完成学业。“感谢森林消防员叔叔们帮我圆了大学梦,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康永花满怀感激。

“拔穷根”要靠教育,该总队在教育扶贫中的雪中送炭和扶危济困,为寺庄村增添了一抹温暖的亮色。

治穷要治本  关键在产业

“紧抓产业扶贫的‘牛鼻子,变‘输血为 ‘造血,全力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如今,寺庄村的扶贫产业覆盖率逐年提高,群众增收致富的基础被不断夯实。”该总队总队长刘根善介绍说。

结合寺庄村畜草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的现状,该总队鼓励村里的贫困户发展养殖业,通过以点带面,调动脱贫积极性,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从2012年开始,开展“投羊还羔”行动,充分利用“投羊还羔、增值分成、滚动发展”的养羊模式助力脱贫,从最初为28户特困群众发放母羊56只,现在已滚动发展到110户437只,全村近25%的农户因这一项目实现脱贫。今年80岁的杨占林就是“投羊还羔”行动受益者之一。2013年总队给他家送去了两只母羊,两年多时间已繁殖11只羔羊,去年他用卖掉羔羊收入的一万多元,买了两头牛喂养。“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这些好心人,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还想把养殖规模再扩大一些!”杨占林高兴地说道。

寺庄村有养兔的传统,但由于布局分散、基础条件差、技术落后等原因,一直收效甚微。该总队顺势发力,积极引导群众从“喜欢养什么”向“适宜养什么”转变,帮助寺庄村成立了“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扶贫产业寺庄村獭兔联户养殖基地”,先后投入66万元建成3座现代化獭兔养殖基地,帮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村民尚舍木苏家有6口人,八旬父母年迈多病,大儿子小时被钢筋砸伤右臂,失去了劳动力,小儿子还在上学,一家人生活全靠夫妻俩种地维持,生活十分困难。獭兔养殖基地成立后,总队帮扶干部就動员他到基地上班,如今他一年下来能收入4万多元,“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农活,这种好事以前想都不敢想。”尚舍木苏说。

产业扶贫贵在扶智。为防止因技术原因、管理理念导致产业效益降低、回报少,挫伤养殖积极性,该总队大力开展“技术服务进农户”活动,邀请畜牧专家集中授课培训,提供饲养管理、专业防疫、母羊配种等技术服务,定期邀请专家手把手帮带养殖户,提升养殖效益,激发养殖户创业热情。积极借鉴电商模式,通过互联网、微信等平台,引导村民更新技术、拓宽销路,逐步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

党建促脱贫  齐心奔小康

为了发挥好党建的引领作用,做到以党建促脱贫,该总队坚持把帮助寺庄村党组织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作为结对共建的重要任务来抓,抓基础夯实、抓素质提升,进一步提高了村党支部的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及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强化了村党支部的堡垒作用,筑牢脱贫的组织保障。他们先后投入专项经费改善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办公条件,举办一系列党员主题活动,增长了寺庄村党支部党员的知识,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进一步增强了村全体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提升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形成了“共抓组织建设、共育党员人才、共谋科学发展、共享党建资源、共帮贫困群众”的长效机制。

在总队和寺庄村党支部的引导下,党员马孝明通过长期以来在新疆务工的经验和资源,积极带领村里的青壮劳动力到新疆务工,每人年收入3万多元,已有近100人因随他去新疆务工而脱贫,马孝明也因此被聘为临夏县驻新疆劳务输转站站长;党员马一奴也积极吸纳村里十多名富余劳动力到他在县城经营的餐馆务工,使他们有了一份稳定收入。

每逢全国“两会”召开后或是有关国家惠民政策的出台,为了让寺庄村党员干部深入领会最新的党中央精神,该总队都会派出理论宣讲小分队第一时间前往寺庄村村委会传达,走进村民家中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党中央的精神和惠民政策送到群众身边,传递党的好声音。

强劲的帮扶之力,给贫瘠的寺庄村注入新能量。随着该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不断推进,寺庄村的变化一天一个样。2015年底,寺庄村顺利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实现整村脱贫。但是寺庄村的发展仍然牵动该总队党委“一班人”的心,该总队政治委员许长有告诉笔者:“要让群众稳定脱贫,真正远离贫困,我们一直在持续发力,目的就是为了脱贫也不能脱钩,还要扶上马、送一程,全面巩固提升脱贫成效。”

猜你喜欢
庄村教学设施总队
烟台牟平区小红薯“烤”出好日子
下庄村见闻
姚家庄村的幸福和烦恼
分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年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环保警察
2016年1—8月全市经济运行简况
小学开展“特色阳光体育”的途径
怎样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