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环北部湾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研究的几点思考

2020-04-16 12:44周佳
科学大众 2020年2期
关键词:外宣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带一路

周佳

摘   要:在“走出去”政策和“一带一路”发展背景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和文化的对外交流程度得到明显的提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加,我国也更加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与宣传。环北部湾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瑰宝,对其进行外宣翻译能够有效促进相关文化的推广。文章就环北部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进行研究,从其发展现状出发,结合非遗文化的外宣翻译特点,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促进相关外宣翻译的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

“走出去”的文化建设方针从21世纪初就被广泛关注,我国政府也积极出台各项政策方针来促进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的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环北部湾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历史悠久,该区域保留了大量文化价值极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推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素材。

1    “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环北部湾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希望能够借助我国古代丝绸之路来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交流与发展,也被称为“一带一路”。我国作为拥有五千年优秀历史文化的大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一带一路”发展理念的提出,对于加强沿线地区经济交流、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环北部湾经济区是中越两国政府倡议建立的“两廊一圈”中的“一圈”,是一个跨国际、跨省级的经济圈,包括南宁、北海、钦州和防城港等多个沿海城市,是西南地区便捷的出海口,是双向沟通华南与西南的结合部,是实现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新格局的重要节点,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和沿线国家经济的发展。该区域历史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具有独特性、区域性、异质性等特点,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宝库之一。

2    环北部湾非遗外宣翻译的发展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承担着传承世界各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作用,是弘扬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是一种以群体、团体或者以个人为单位的一种对文化遗产的实践和表演模式。我国是世界上非遗文化最多的国家,就当前对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上来看,主要是基于人文学、经济学以及纯文化等视角,现阶段对外宣传的翻译研究较少,基本上还处于起步的状态。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发展纲要,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的研究,就环北部湾而言,截至2020年1月,该区域对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翻译研究的项目就有一百多项,涵盖戏曲、民俗、传说、医药等十余种门类,为我国非遗的外宣翻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题材资源。

自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颁布以来,各地都开始注重当地的非遗文化的管理,地方政府也逐渐开始关注当地非遗文化的宣传,但是这方面的发展并不乐观,很多文化遗产的翻译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虽然各个地区也组织开展了相关的非遗宣传活动,包括举办非遗文化宣传活动、出版地区文化遗产名录、开展非遗工艺巡演活动等,但是相关外宣翻译资料的数量还远远低于需要进行宣传的非遗数量;而且在现有的非遗资料中,有些只进行了笼统的介绍,非遗资料的翻译浮于形式,只对名目简单列举,研究工作较为欠缺,不能深入地对非遗文化的特色进行反映;除此之外,在非遗的英文宣传上,手段较为单一,没有构建专门的宣传推广平台,大众知道的非遗数量极少。

加强非物质文化的对外宣传与推广,重要的是要进行相关文本的交流与推广。但是就环北部湾的现状来看,在很多的非遗文化宣传节目中,都极少进行相关的翻译,有些翻译通过当地的涉外导游,有些是直接采用网络翻译的方式,不能深入地反映当地非遗文化的特色,不能体现较好的翻译效果。

目前,关于环北部湾的非遗外宣翻译的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随着近年来环北部湾建设的不断发展,旅游与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在非遗文化的外宣翻译上加大重视,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双向有力发展。

3    非物质文化遗产英译的特点及环北部湾非遗外宣翻译的策略

3.1  非遗英译的特点

一是具备文体属性。就非遗的外宣翻译而言,其文本属性属于信息型和诱导型。在进行非遗的外宣翻译时,应该就这两种文本类型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进行翻译。

二是具有翻译功能。翻译具有表达、呼唤、信息、审美、應酬与元语言这6种功能。在进行环北部湾外宣翻译时,就要针对翻译的目的来制定合适的翻译策略,彰显出翻译的功能。

三是重视语言差异性。外宣翻译要注重信息的有效性传递和关注读者的感受,在进行环北部湾的非遗的外宣翻译时,既要体现出区域文化特色,又要考虑到读者的语言文化背景。

3.2  外宣翻译的方法选择

1995年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指出翻译策略的方法包括异化翻译法和归化翻译法。异化翻译法,就是指在翻译时注重语言文化差异,保留原有文化语言中的词汇特色;归化翻译法就是减少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将其翻译成与目的语一致的语言,便于读者的理解。

随着近年来中国语国外交流的不断增加,西方文化的不断涌入,冲击着我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为了更好地促进文化走出去,坚定文化自信,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区域性,在进行环北部湾的外宣翻译研究时,要注重文化背景的相关性。因此,在进行相关的翻译时,一般是采用异化翻译法,最大化的保障民族区域特色。

3.3  环北部湾的非遗外宣翻译的特点

就现有的环北部湾的非遗翻译目录来看,环北部湾的非遗文化的外宣翻译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独特性特点,大量的非遗文本中都蕴含着环北部湾地区的民族特色。

一些是基于民间传说故事,如《阿斑火(Fireball of Girl Aban)》《六湖垌传奇(Six Lakes and Holes)》;一些是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如合浦县廉州镇区《赛龙舟》(Lianzhouzhen District,Hepu County《Dragon-Boat Racing》)、北海贝雕技艺(Beihai Shell Carving Technique),一些是传统民俗有关,如杨氏太极拳(Yang Family's Taichi)和南康水籺制作技艺(Making Technique Of Nankang Rice Products)。

3.4  环北部湾非遗外宣翻译的方法选择

环北部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多样,包含传统民俗、传统舞曲、传统医药、戏剧、民间传说等十余种。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有效的方法便是进行异化翻译。在翻译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音译加直译法。音译加直译法就是一部分词汇直接音译,即“零翻译”,而一部分词语又直接翻译。如:钦州海歌(Qinzhou Sea Song)、三婆信仰(Belief of SanPo)。

二是音译加解释。在进行非遗的外宣翻译时,对于一些既定的术语,为了能够提高翻译的可读性与可理解性,在翻译时就可以对一部分的词语进行直译,对一部分的词语就可以进行适当的解释说明,如黄氏草药疗骨法(Method of Huang's Herbal Therapy for Bone)、灵山大粽制作技艺(Making Technique of Lingshan Big Rice Dumplings)。

三是音译加类别词。在进行外宣翻译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选取合适的方式,保留源语并对同类别加以界定,帮助读者更好的清楚源语名称和所属类别。如南宁大王节(Nanning Dawang Festival)、浦北跳岭头(Pubei Lingtou Dance)。

4    加強环北部湾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建议

4.1  政府需要加强非遗文化的宣传推广工作

环北部湾的非遗宣传上需要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要搭建相关的展示平台,加强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工作。政府要从政策、资金、人力以及物力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合理有序的非遗宣传工作,让区域非遗文化的外宣翻译更加科学高效;政府重视非遗的保护与推广工作,引进相关的历史学专家开展调研活动,增强大众对非遗文化保护与宣传的重视程度;要定期举办相关的非遗宣传推广等活动,落实到各个环节,提高人们对非遗的认可度与关注度。

4.2  重视非遗外宣翻译人才的培养

环北部湾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各大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对于非遗外宣翻译来说,其既涉及地区历史文化知识,又要涉及英语翻译知识,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异化翻译策略下,要想做到翻译的精准性,还需要译者对相关文化习俗进行深刻的了解与体会。高校具有培养专业人才的资源优势,与高校进行合作,在高校组建相关的非遗外宣翻译研究中心,发挥高校英语师生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区域非遗文化的调研活动,发挥出学术研究在推广非遗外宣翻译中的作用。

4.3  加强非遗外宣翻译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

由于现有的非遗翻译一般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参考,没有适合的翻译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非遗翻译的难度。针对环北部湾现有非遗外宣翻译研究的缺失,为了更好地提高当地非遗外宣翻译的研究,可以引进专业的非遗外宣翻译人才,定期进行对外的交流活动,分享相关的工作经验;定期开展相关的讲座,普及从业人员的外宣翻译知识,强化相关非遗翻译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

5    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工作是我国建设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环节,在国家大力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政策和“一带一路”的国际交往背景下,为非遗外宣翻译提供了宝贵的机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下,我们应该注重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弘扬与传播,重视区域非遗文化的传播与推广,加强外非遗宣翻译的研究与实践,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唐海清.特色·优势·挑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实施评析[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7-10.

[2]陈芳蓉.文化多样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译介[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56-78.

[3]王爱支.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英译调查研究[J].鄂州大学学报,2017(3):4-6.

猜你喜欢
外宣翻译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带一路
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特点探析
江西省高校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现状研究
跨文化意识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
从外宣翻译视角谈中药说明书的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