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性河流滨江绿道设计案例剖析

2020-04-16 12:44王鹏于悦
科学大众 2020年2期
关键词:桥梁

王鹏 于悦

摘   要:文章以丽水段瓯江绿道设计为案例,充分剖析区域现状,确定绿道设计目标及设计原则,并展开了绿道规划与选线、路面选型、桥梁、景观绿化等内容的剖析,探讨山区性河流滨江绿道的设计思路及理念,为滨江绿道的设计提供实际的案例参考。

关键词:滨江绿道;绿道选线;绿道路面;桥梁;景观绿化

丽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重要发源地,习总书记[1]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丽水之赞”更是对丽水不断开辟生态发展之路予以充分肯定。

根据新一轮丽水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空间格局的设想,将在原有“一江双城”的空间结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强化中闲、打造中轴、一体发展”的空间策略,形成“北居中闲南工”的空间功能布局[2],如图1所示。

“强化中闲”即以瓯江两岸生态走廊为载体,开展生态产业、文旅产业等非工业化发展路径。以生态绿道建设为契机,开启“水、岸、城”的层次发展之路。

1    工程概况

工程位于浙江省丽水市,设计范围为瓯江干流碧湖镇新亭村至小水门大桥段。规划总面积171.7 ha,两岸环线周长约47 km。该工程在已建堤防基础上,结合区域防洪排涝安全进行河道生态修复、水生态、水景观提升改造,并整合马拉松赛道功能推动中间区域发展[3]。

2    区域现状及问题

2.1  水安全现状

目前,工程范围内瓯江两岸24.45 km,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或20年一遇,基本能够满足城乡发展的防洪要求,但是两岸堤防功能单一且亲水、景观、生态、交通等功能严重不足。

2.2  水生态现状

瓯江水量充沛,大溪两岸树木茂盛,江中流水、沼泽、河滩变化万千,自然风光旖旎,物种丰富,河流、滩涂、沼泽、森林等为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整体来看生物多样性丰富、水生生态整体良好。当前仍然存在着如下问题:(1)采砂导致河床基础及河滨水带破坏。(2)开垦导致湿地面积萎缩。(3)局部区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态功能退化。

2.3  水环境现状

近年来,丽水市政府通过多重措施管控河流外源污染,实现了瓯江水质的稳中有升。但部分区域存在外源污染进而影响水体水质的问题。

2.4  景观现状

瓯江两岸的风貌沿程变化较大,城市区段以人工景观为主,其他区域以自然景观为主,沿程多分布道路、防洪堤等工程。整体来看,存在如下问题:(1)上下游景观差异大,上游湿地段自然风景优美,下游城市段多为硬质护岸且风貌单调、景观单一。(2)景观连续性差,瓯江两岸间隔存在着农田、村庄、堤防设施等,割断了滨水空间,景观风貌破碎、不具特色。

3    设计目标与设计原则

3.1  设计目标

本工程的建设将实现以下目标:

(1)串联瓯江两岸的人文自然景观区域,创造连续游览路径,并可作为马拉松赛道。

(2)连通瓯江两岸堤防,形成闭合防汛通道,便于检查、检修。

(3)修复破碎滩地及堤身生态景观,打造区域景观特色,保护流域生态系统。

(4)实现流域管理智能化,包括智能监控、智能浇灌、智能养护、智能亮化等。

3.2  设计原则

(1)结合区域现状及发展规划,实现项目目标和功能。

(2)充分利用区域现有生态群落及设施,随形就势,打造生态、自然、富有特色的景观空间。

(3)优先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打造智能化绿道。

(4)严格满足环保、安全、节能等相关要求。

4    绿道方案剖析

4.1  绿道规划与选线

绿道的总体规划应充分结合绿道作为马拉松赛道的功能,因地制宜布置绿道路线,利用滨江优势实现绿道视线的“蓝绿交织”。

本项目选线经多次实地踏勘、调研,并多方案论证分析确定。绿道共包括路湾段、苏埠段、石牛段、四都段、白岩段、大溪南岸段等6段,路线总长约50 km,并包含4座桥梁。

绿道的选线主要考虑如下因素。

(1)亲水性。绿道沿瓯江布置,所经之地包括河滩、河岸、湿地公园、山体、已建堤防等,均布置于滨江地带,充分展现瓯江两岸山水交融的自然风光。

(2)生态性。绿道选线应充分贴近自然、保护自然,绿道的建设和运营尽量减小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3)连贯性。绿道选线应充分结合已建堤防、道路、区域地形地貌等,实现绿道的生态景观和游览路径的连贯性。

(4)独立性。尽量减少与市政主干道的交叉影响。

4.2  绿道路面

绿道的路面设计一般要求如下:产品效果自然美观,兼具防滑、透水、弹性特点,强度高、耐久性好等。

本工程为山区滨江绿道,除了满足以上需求之外,还应考虑雨季江水泥沙漫流、浸泡的因素,选择适宜的路面形式,便于清洁维护。根据以上要求,充分调研路面材料市场,对以下3种材料进行了比选分析。

(1)弹性树脂彩石铺装。

(2)改進型透水混凝土铺装。

(3)弹性硅砂透—滤一体化铺装。

通过对比分析,弹性树脂彩石铺装美观、自然、舒适、造价略高;改进型透水混凝土铺装造价最低,实用性、美观性略差;弹性硅砂透—滤一体化铺装兼具美观、实用性与耐久性,造价适中。

结合工程区域现状,分段、分类选择绿道的路面材料。绿道的路面材料以弹性树脂彩石为主;部分防洪堤二级马道区段的路面材料采用弹性硅砂透—滤一体化材料;部分区段已建沥青道路,为做好衔接,此部分区段路面采用彩色透水沥青材料。

4.3  桥梁

桥梁设置主要为了实现绿道的亲水性、连贯性,丰富绿道沿线景观类型。特别是对于绿道布置遇到山体和河道,开山及填河從景观、生态、实施难度、投资等角度均不适宜时,考虑适当占用河道空间布置桥梁。沿江布置的桥梁位置尽量贴近山体,游客站在桥上可手拈绿叶、观赏“半山半水”的美景。

为了降低桥墩的阻水效果以及提高桥梁的景观效果,应尽量优化桥梁选型,减小桥墩尺度,增大桥梁跨径。

桥梁施工的工期紧张,特别是工程区域,在雨季,周期较长、瓯江的径流量大,易发洪水影响施工,为了尽量减小施工难度、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投资,桥墩采用钢筋混凝土桩基础,上部结构采用钢结构。

4.4  绿化及景观

瓯江为山区性河流,环境优美、生态基底良好、自然风貌层次丰富。该景观设计以绿道沿线的绿化为主,同时辅以部分生态破碎区域的生态修复及人工景观节点等措施,打造自然和谐、人文点缀的特色滨河绿道。

对于生态呈现退化、人工破坏严重的河滩,采用化零为整、本土植物修复的措施,植物种类选取以适应河滩地潮湿环境、能抵抗汛期洪水冲击且不影响行洪、具有防土固沙土壤改良功能的本土小型植物为主。

对于耕地、防洪堤等原始绿化不足的区段,结合区域空间规划,植物的配置以远近相宜、疏密有致为原则,同时考虑林冠线、透景线的变化以及季相色彩的丰富多样、空间搭配层级分明等因素。

5    结语

滨河绿道对人居环境的改善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既是生态走廊,给人以亲近自然、体验生态风情的路径,又是展现区域生态景观、人文特色的文化廊道。山区性河流河道变化多样,丰水季、枯水季对绿道的使用和自然景观影响很大,且地形地貌丰富,既给绿道的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天然景观条件,又增加了绿道的设计和建设难度。

山区性河流滨江绿道的设计,应充分联系区域自然环境和生态基底,有效利用和改造已建设施,丰富绿道内涵,使绿道成为区域特色的展示舞台,进一步带动区域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2]宁波市风景园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丽水大溪治理提升改造工程—规划设计方案[EB/OL].(2017-04-26)[2020-02-10].http://www.doc88.com/p-8731303370673.html.

[3]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丽水大溪治理提升改造工程初步设计[EB/OL].(2017-05-09)[2020-02-10]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509/105483360.shtm.

猜你喜欢
桥梁
高速公路扩宽桥梁设计研究
重庆桥梁发展史揭开新篇章
公路桥梁荷载试验检测在桥梁养护中的作用
桥梁伸缩缝常见病害及处理措施
敢不敢接受挑战?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浅析我国桥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
用提问搭建有效初中数学教学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