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数计数单位”的教学

2020-04-16 04:03陈莉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0年11期

陈莉

摘 要:“计数单位”是小数学习的基础,也是掌握小数意义的关键。然而,小学生初次学习小数计算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对“计数单位”这部分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教师在教学中对小数“计数单位”不够重视外,还存在小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的个数混淆、小数的计数单位和分数的计数单位混淆等问题,需要教师重视,并进行教学调整,以帮助学生攻克“小数计数单位”的难关。

关键词:计数单位;小数学习;教学调整

小数计算一直是学生作业失误较多的知识点。教师往往重视学生计算能力,而忽视学生对小数基本概念理解的检测。教师在辅导学生提高小数计算这一板块成绩时,应了解学生对于小数计算这一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到有的放矢,有效指导。笔者以小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单元复习的课前检测作为例子,就“计数单位”这一概念,谈谈在不同年段对“小数的认识”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错题如下:

①小数2.05中,2表示(2)个(1),5表示(5)个(0.1);

②在小数0.051里有(51)个(0.01);

③小数0.256的计数单位是(0.001),它有(6)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错题的原因很明显,是出现在小数的“计数单位”上。学生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一、教师对小数“计数单位”重视不足,落实不够

“计数单位”是小数意义的本质,它不仅是“数感”形成的前提,更是四则运算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关键,因此,它是正确认识小数的基础。

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是在三年级下册,虽然这时教材没有出现“计数单位”的说法,但我们也可以在练习中进行渗透。

比如,可以指图(尺子)提问:

(1)0.9米还差(   )米就是1米?

(2)数一数,1米里面有(   )个0.1米?

像这样,用具体的量,再对计数单位进行渗透。

到四年级,在教学中就应当突出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教学中,可以把小数置于数位顺序表中,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以及计数单位上个数的多少,以此学习小数的意义、读写、大小比较等。

另外,很多教师在四年级对“小数的意义”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时,在内容主次的把握上出现了问题:把第一阶段“通过直观引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都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讲述过多,除了利用课本的米尺外,还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个小正方形,或把一个立方体平均分成1000个小正方体等等。学生的注意力过于集中在这些現实原型中,导致第二阶段对“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可以用十分之几表示、两位小数可以用百分之几表示、三位小数可以用千分之几表示……”抽象概括的过程不够深刻;这自然导致用十进分数的“分数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小数单位之间的进率”不能落到实处。

当然,熟悉的现实原型能够多角度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但是否可以把这一环节稍稍延后,在学生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明确了小数不同的“计数单位”后,练习部分的时候,再用面积、体积、质量等这些学生熟悉的现实原型,从“计数单位”的角度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更能让学生印象深刻。

其实,计算的本质就是确定“计数单位”和计算“计数单位”个数的过程。因此,我们对“计数单位”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认真地落实。

二、小数的组成和计数单位的个数混淆

整数是学生认数的开始,学生学习的时间最长且生活体验最为丰富,他们对256里面有2个百、5个十,6个一耳熟能详,对0.256就很自然能迁移出,里面有2个0.1、5个0.01,6个0.001。又由于教材非常强调数的组成,书本上的练习基本是这样呈现的:

我们发现:上述的练习中没有出现以“一”为单位的,于是导致学生在小数的学习中以0.1、0.01或者0.001为单位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学生认为0.256里面只有6个0.001,而不认为有256个0.001,把数的组成和小数的计数单位的个数混淆了。

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就要在一年级“认识数”的起始阶段,对“一”“十”这些基础“计数单位”的教学予以重视。

一年级认数开始,学生就接触计数单位“一”,如“认识2”的时候,2是怎么来的?是在1颗珠子的基础上,再添上1颗珠子得到的;3是从2颗珠子的基础上,再添上1颗珠子得到的……每一个新的数都是在前一个数的基础上再添上“一”得到。在数数的过程中,我们一个一个地数时,其实就是在不断地累积“一”的个数。同样地,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不应该在“11—20各数的认识”这个单元,应该在“认识10”的时候,在课的末尾就应该帮助学生建立“十”的概念:学生一根一根数出10根小棒后,把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这就是“十”。数数的时候,除了可以一个一个地数,还可以十个十个地数,一个十,两个十,三个十……地数下去。当然,在日后的练习中,我们还可以适当地补充如“15里面有(  )个一,104里面有(  )个一,8000里面有(  )个一、(  )个十”这样一类的题目。

四年级学习小数的计数单位后,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数轴:

学生通过实实在在地数一数“计数单位”的个数,能更深刻地通过计数单位的个数来理解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的计数单位和分数的计数单位混淆

三年级“小数的初步认识”,还不把小数作为一个“数”来研究,没有出现“数位”以及“计数单位”等概念,仅结合具体的量进行初步学习。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四年级教材又淡化“十进制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和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进行说明。

如果仅仅是记住“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这些抽象的概念语言,学生很难从本质上完成对概念的构建和理解。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数位顺序表,在介绍小数计数单位的时候,教师强调:“十分位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可以写作“0.1”,以此区分小数和分数计数单位,在“写法”上的不同。还可利用分数与小数的关系,[410]里面有4个[110],所以,0.4里面有4个0.1,用这样的方法来避免小数计数单位0.1和分数计数单位十分之一的互相干扰。

“计数单位”是数的意义本质,不仅是数感形成的前提,更是四则运算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关键,因为无论是整数小数的加减法,还是乘除法的计算,计算过程的本质就是确定“计数单位”和计算“计数单位”的个数的过程。因此,理解“计数单位”的教学是“数的意义”,甚至是“数的计算”这一类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

复习课是对之前学习的一次整理和巩固,教师除了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地复习,更应该从复习课的错题中反思,找出前段教学过程中的漏洞,及时地做出调整和改变,才能更好地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