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病毒引起猪流行性腹泻病的诊治

2020-04-17 22:20宋贤春宋贤中樊利芳夏小春
吉林畜牧兽医 2020年5期
关键词:流行性水样传染性

宋贤春,宋贤中,樊利芳,夏小春

1.吉林省农安县开安镇畜牧兽医站,吉林农安 130201;2.吉林省农安县青山乡畜牧兽医站,吉林农安 130225

猪流行性腹泻多为冠状病毒所引起,与传染性胃肠炎的病原很相似。首先是病毒浸入小肠壁细胞破坏绒毛组织,造成小肠吸收营养物质障碍,小肠壁组织充血严重的造成组织坏死,最终导致脱水而引起死亡。但当病毒进入猪机体一定时间内(多在15 ~20 d)也可能产生一定强度的免疫力或引起免疫耐受,尤其是小规模母猪场即母猪数量在不足200 头时这种现象较突出。同时大多这样的猪场内出生仔猪因通过母体可获得抗体。

冠状病毒引起猪流行性腹泻当病毒首次侵入时会发生大面积的腹泻现象,不分年龄大小公母,多呈水样粪便,呈黄褐色;也有时只发生育肥猪群中,病死率可达30%~40%左右。

1 临床症状

1.1 母猪

多在感染后一周发病,其表现症状为多数厌食,体温呈先高后低,精神不振,持续性腹泻,先呈糨糊样稀粪,黄色,后期呈水样下痢,但自愈率较高,多数转归良好。

1.2 仔猪

多发在冬季与春季,仔猪感染后多在2 ~3 d后表现临床症状,多数先呕吐,然后出现腹泻症状,粪便呈水样,很难治愈,后期严重脱水而死亡,多数养殖场死亡率在50%以上。

1.3 断奶猪与生长猪

在感染后一周发病,呈急性水样下痢,但无黏液或血便出现。发病率很高,但死亡率较低。

总之,当病毒首次感染某个猪场时,年龄越小的猪死亡率越高,育肥猪与母猪会随着抗体产生逐渐转归,仔猪死亡率较高。

2 致病原因

由于病毒在易感猪只中不断传染扩散,病毒在肥育猪群可长期存在。但通常情况下猪群只在首次接触病毒时才会发病。现在研究表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 属于Ⅰ类冠状病毒,传染性较强,在规模大的猪场会持续反复传染,小规模猪场成年猪会覆盖因此会产生抗体,有的会持续性带毒。

3 诊断技术与方法

本病易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发生混淆,应从发生季节性、病死率,及发病年龄上考虑;同时结合临床症状如发生多在寒冷季节,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水样粪便,抗生素治疗无效等进行辩别诊断;同时可通过临床解剖在患病猪小肠内可见黄色稀粪;肠系膜及肠淋巴结充血、水肿等;同时也可采用行标NY/T544-2002 猪流行性腹泻诊断技术(免疫荧光法、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的血清中和试验、间接ELISA 试验技术)进行实验室诊断。

4 防制措施

本病没有特效药,多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

4.1 对症治疗

4.1.1 采取口服补液盐方法,可用注射器从仔猪口处进行推入,一次性可注入20 ~50 mL。

4.1.2 对于腹泻严重的仔猪可注射诺氟沙星、恩诺沙星等药物防止继发感染;同时可灌服白头翁散止泻类中药。

4.2 生物疗法

可采已康复的大猪血液,进行血清分离,然后灭活,进行肌肉注射或口服,一次性2 ~3 mL,连续3 d。

4.3 采取紧急预防接种方法

对于没有发生病的猪,采取注射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的方法,使未发病猪获得后天免疫。

4.4 采取圈舍清毒措施

在发病过程中应进行圈舍内外彻底性大消毒,至少每2 d 一次,不留死角,在现场多采用酚类、氯制剂和碘制剂,也可用弱碱性消毒液进行消毒。

猜你喜欢
流行性水样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小青龙汤在流行性感冒中的应用
猪流行性腹泻研究进展
流行性感冒
我国相关标准水样总α、总β放射性分析方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平行水样分配器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水样童年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