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年龄特征 培养小学生学习能力

2020-04-17 09:00王尚海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学习能力培养

王尚海

摘   要:学习能力是一种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在小学各个阶段,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自控能力、自学能力、自评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习能力;自控能力;自学能力;自评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0)06-0020-02

哈佛大学柯比教授在他的研究中提出,比勤奋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一种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是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能独立地思考问题,并发挥自身创造力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阶段,小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在遵循小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从自控能力、自学能力、自评能力三个方面来探索小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正处于从幼儿园到小学生的转化期,此阶段的小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的现象,而这个时期又正是学生建立学业自我的重要阶段。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专注力最为重要,其中,引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为关键。

(一)生活自律习惯的养成

教师在学生入校后需认真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看指内是否有污垢,衣服是否干净、整洁;上课后,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摆放好书本及文具,做到“左书右本笔中间”;下课后,教师要监督学生爱护公物、爱护环境,不在墙体上乱写乱画;放学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整理个人书包。

(二)学习自律习惯的养成

具体包括:教师需提醒学生课上要学会倾听、写字注意“三个一”、回答问题要声音洪亮、读书时保持眼与书本平行等;課下需要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与此同时,小学低年级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学会专心听课,不东张西望,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

二、小学中年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建构主义理论》中说“让学生成为有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探索法、发现法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因此,要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建构知识,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课前学会主动预习、课上学会自主探索、课后学会自觉复习。

(一)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开始之前,教师需开展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的课前预习活动。通过集体研究、课堂实践,我们认为可采用课前预习五步法:

1.读。初读课文、例题,了解所学的新知识。

2.画。在读课文过程中画出重点、圈出困惑。

3.记。记忆课文中重要的语句、概念。

4.思。对所学知识提质疑、做批注。

5.测。通过做课后练习,检测预习效果。

(二)课上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平等和谐的育人环境,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其自学能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并做出自己的判断,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全面,而且可以充分放飞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具体表现为:

1.设置自主看书环节。

2.指导学生找到疑惑点。

3.带领学生尝试自主探索。

4.进行讨论交流。

5.总结发言。

(三)课后复习

课堂学习后,为了及时巩固知识,教师应培养学生自觉复习的习惯,即让学生自觉学会归纳知识、梳理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用以下五种方法进行复习:

1.忆。掩书回忆本课学习内容。

2.理。梳理知识,用思维导图梳理脉络。

3.习。温习错题,并在错题本上进行整理。

4.思。反思疑惑之处。

5.省。写学习日记,总结得与失,对学科知识和学习方法进行归纳。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自评能力的培养

进入小学高年级,随着学生大脑发育的逐步成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飞速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小学低年级时,学生更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和家长的评价,而到了高年级,学生已能够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并开始以一定的标准来评价事物和社会现象,同时,学生的自我意识有所发展,独立意识逐渐增强。

(一)课上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建立学习目标。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要学会反思自己在小组中的作用以及自己的学习态度,要懂得与其他成员积极配合、讨论交流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成果的产生。再如:学生假如出现朗读课文不流畅的现象,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分析,并找出朗读不流畅的主要原因是预习没有做好,还是朗读基础、胆量、性格等方面的原因。

(二)利用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

许多学生在完成一次书面作业后,会自动对自己的作业生成优或劣的评价,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自我评价心理,帮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全面的分析,并让学生自己总结优劣之处。此外,考试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自己的试卷,从“对自己成绩的满意程度、存在问题、改进办法”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方法。如:词语默写、课文背诵等基础知识需掌握牢固;阅读短文能力不强,需多动脑筋,多回答问题;数学计算粗心马虎,需要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等。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学习能力培养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浅析(二)
中学数学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业导师制对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素质教育造成的影响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