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2020-04-17 11:21马明
基础教育(教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加速器柳州市职教

马明

“没有职业学校提供的智力支持,我们公司产业转移到广西不会如此顺利。”近日,广东精进公司总裁陈光森谈起与职业学校合作在广西创办七星公司的事情时说。2008年,广西岑溪市职业学校通过承接广东企业的产业转移,帮助七星公司由起初的几百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千人,成为岑溪有名的纳税大户。

七星公司只是与广西职业学校合作的上百家公司之一。在广西,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唇齿相依,逐渐成为企业离不开的“秘密武器”。

2008年,广西在全国率先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各地职校依据地方特点、企业以及地方经济需求,发展特色职教,走出了一条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之路。

学校与岗位“零距离”对接

不久前,柳州汽车城第一个汽车整车制造基地正式投产。同时,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工程机械实训基地教学楼里,汽车城的主体项目、上汽通用五菱40万辆轿车生产基地正式投入生产。

柳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说,通过建设职教园,支撑一个产业新城,从而使整个职教园成为柳州实现城市转型和经济升级的“加速器”。柳州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工科部主任陆珈璐自豪地说:“我们紧密对接经济发展的轨道,学生们毕业后大多能直接进入柳工、上汽通用五菱、东风柳汽等企业。”

作为工业重镇的柳州市,分散的汽车产业链正在聚集形成汽车产业城,产业升级导致企业大量需求中高级技能人才,特别是对一线“蓝领”极度渴望。

柳州市职业教育主动适应这种变化,迅速设置与之相对应的汽车制造、营销、维修等专业群,为柳州发展提供高素质产业大军。近年来,柳州市新增的10万产业工人中,有近7万人是职业院校的毕业生。

随着广西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旺盛,自治区分别对应柳州市工业基地发展地位、北部湾经济区建设需要、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重点规划建设了柳州市、北部湾、南宁市和崇左市四大职教园区。目前,四大职教园区已经建成,50个县区职教中心正在建设中。

南宁市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提出打造中国—东盟区域性“三基地三中心”服务的专业体系。南宁市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调整优化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与食品、石化、电力等7个千亿元支柱产业紧密对接,每年培养近2万名毕业生,直接服务南宁市的产业发展。

“这种‘零距离对接,正是当初建设职教园的目的所在。要将发展职业教育与当地优势产业同步进行,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同步发展,努力实现职业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广西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说。

职教成企业用工“蓄水池”

2007年初,为配合岑溪市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需要,岑溪职业学校先后派出了3批学生共1200多人到广东七星(国际)集团顶岗实习。

职校生的优秀表现,赢得企业的青睐。学生实习结束,企业直接跟到广西。2008年,七星集团进入岑溪投资,成立广西七星精进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订单”的方式向岑溪职校要人。

为了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以人力资源优势赢得先机,岑溪市将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投资1.2亿元建设占地近500亩的职教中心。

“到2012年底,我们实现了每个专业与3个以上企业合作的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成为当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积极因素。”岑溪市职业学校校长梁庆铭说,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实用人才,吸引了广东50多家企业落户岑溪,拉动了石材、陶瓷、砂糖橘、软枝油茶等岑溪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通过调整办学定位,岑溪市把家电、电子、模具和机械制造、服装产业作为重点引进培植的主导产业,同时灵活调整培训计划,把职业教育筑成企业用工的“蓄水池”。家电企业落户岑溪后,曾出现用工短缺,职教中心当即采取强化短训的形式,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如今,岑溪全日制在校生由2005年前的800人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人。

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为职教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广西各地普遍建立了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通力合作,解决了长期以来妨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土地、资金、规划、建设等突出问题,并厘清了政府管理职责。

河池市迅速整合全市4所中等专科学校。2008年,市政府筹资5亿元,拿出城区最好的500亩土地,成立河池市职教中心,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安排4600多万元为学校购置设备。此举彻底改变了过去4所学校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条块分割、恶性竞争、资源浪费、发展举步维艰的局面。

河池市职教中心成立不到一年,4个校区整合为2个校区,5个重复专业合并,原来各校区的78个中层岗位压缩到43个,通过竞聘上岗,配齐配强了中层领导班子。全日制招收的学生从当初的每所学校不到百人发展为现在的2700人,居广西中职学校前列。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7%以上。

“学技术,能致富”获农民认同

一技在身,发展不愁。广西北部湾职业学校学生小罗迷上了坭兴陶这门独特的手艺。“凭着这门手艺,一毕业就能拿几千元月薪,干得好的月入万元。”小罗兴奋地对记者说。

为传承坭兴陶千年技艺,钦州市在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坭兴陶專业实训基地,召集钦州坭兴陶知名陶艺大师授课传艺。

和钦州市一样,广西全面实施民族特色学校建设项目,重点支持民族特色专业和学校建设,引导职业学校传承民间传统工艺,弘扬壮锦、绣球、民族饰品等,培养民间工艺技能人才、民族文化艺术人才等。桂林的张艺谋漓江艺术学校主动服务桂林旅游产业的新发展,与全国知名的旅游文化品牌“印象刘三姐”高度融合,小学校撑起文化大产业。钦州市抢抓北部湾发展机遇,重点建设临海工业、石化造纸、农林水果、海洋、市政等特色品牌专业,为石油、造纸等重大项目落户北部湾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读职校、懂技术、能致富”的职业教育理念得到广大农村青少年和家长的高度认同,群众送子女就读职业学校的热情和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

南宁市马山县林圩镇农户谢树敏积极参加镇成人技校科学饲养竹鼠培训班学习,掌握了竹鼠的科学饲养技术,大大提高竹鼠出栏数量,年收入近60万元。去年6月以来,当地农民有100多人到竹鼠场参观取经。

为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广西积极开展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县工作,建立健全了城市优质职业学校与县域职业学校一对一帮扶制度,实行联合招生、共同教学、协同推荐就业的“1+1+1”联合办学制度,城市学校送教下乡,带动县域职业教育发展。

4年来,广西中高职院校累计为社会输送毕业生100多万人,毕业生就业率年均保持在95%以上,年均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成人继续教育与再就业培训等超过200万人次,为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

市场有需求,企业要员工,学生有意愿,政府就要加大投入。广西职业教育的发展背后,是政府庞大的投入支撑,据统计,从2008年到2010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投入75亿打造新“蓝领”。

广西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高枫:探索民族地区职教发展路

2009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教育部签署共建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协议。经过几年的建设,实验区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和成绩,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经验:

一是以产业园区建设为载体,贴近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利用试验区平台,积极推进试验区建设,加快南宁、柳州、北部湾、崇左4个职教园区建设,推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建设工程。

二是以探索集团化办学运行为机制,整合供需优势。推进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多方主体联合成立行业型或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建设,积极探索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集中办学新模式,减少学校的数量,扩大单校的规模,打破旧的部门和行业管理模式,重组和整合公办职校,逐步彰显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优势。

三是以示范区建设为动力,实施示范特色学校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截至2012年底,共计立项建设70所示范特色学校、126个示范性实训基地。

四是以特色发展为标志,撑起文化产业大繁荣。实施民族特色学校建设项目,加大对民族职业院校的支持力度,重點建设坭兴陶、铜鼓、绣球、民族服饰等民族特色专业和实训基地,带动民族地区产业发展。

五是以资助为保障,助贫困学生圆求学梦。在实施国家中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拓展了对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和库区学生的资助范围,中职学校特定专业学生全面享受生活资助和学费减免。

猜你喜欢
加速器柳州市职教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红军不怕远征难》教学设计
一口气喝完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头脑体操
关闭WindOWS 7下IE8中无用的网页加速器
回旋加速器中需弄清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