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要点

2020-04-18 08:27郭育培王李辉赵美雪方先珍
河南畜牧兽医 2020年4期
关键词:水禽新城疫毒株

郭育培,张 健,王李辉,程 果,宋 丹,赵美雪,靳 冬,方先珍

(1.河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8;2.平顶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 什么是新城疫?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 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引起的禽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紊乱、黏膜和浆膜出血为主要特征,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所列的疫病目录必报的动物疫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病毒性传染病。

NDV是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成员之一,病毒核酸类型为单股负链不分节段的RNA,有囊膜。目前新城疫病毒基因组包含NP、P、M、F、HN、L 基因,编码核衣壳蛋白、磷蛋白、基质蛋白、融合蛋白、血凝素-神经氨酸酶以及大蛋白等6 个结构蛋白,以及两个额外蛋白W 蛋白和V 蛋白。

虽然新城疫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禽副粘病毒Ⅰ型),但是它有两个组,ClassⅠ和ClassⅡ,其中以ClassⅡ最为常见,其包含10个基因型。

2 新城疫病毒的致病性及引起疾病类型

很多动物对NDV 易感,特别是近些年来NDV 感染谱在不断扩大,在50个鸟目中,有27目至少241种可以通过自然或实验室感染NDV,其中包括鸡、鸭、鹅、火鸡、野鸡、鸽子、鹦鹉、金丝雀等家养鸟类和野生鸟类。但是,任何特定的毒株感染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疾病因宿主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也较大。NDV对鸡的致病性涉及因素包括感染剂量、感染途径、鸡群的日龄以及饲养环境,与鸡的品种几乎没有关系,主要取决于毒株种类。其中,感染途径不同所产生的疾病类型也存在差异,自然感染(主要经口、鼻、眼感染)往往表现为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而经脑内、肌肉、静脉途径感染则以神经症状为主。目前,新城疫在免疫鸡群中仍然可能发生,同时,也不断有鹅、鸽、鹦鹉、孔雀、鸵鸟等发生新城疫的报道,因此,越来越凸显出对NDV致病性进行研究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NDV所引起的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差异较大。胡子信等根据鸡的临诊症状将NDV 的不同毒株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无症状型病毒株,主要是缓发型病毒肠道感染,不引起明显的症状;二是缓发型病毒株,由缓发型病毒引起轻度或隐性呼吸道感染;三是中发型病毒株,致病性较弱,一般仅限于雏禽发生死亡,通常呈呼吸道症状,成年鸡产蛋下降明显;四是速发型病毒株,包括嗜内脏速发型和嗜神经速发型,所有日龄的鸡均易感,可出现急性、致死性感染。

3 新城疫的世界流行史

ND自然宿主很多,流行范围广,是严重危害养禽业的重要疾病之一,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世界范围内,一般认为新城疫已经引起了四次大流行,其中第一次大流行源于印度尼西亚爪哇,即为该病首次暴发之时,主要由基因Ⅱ~Ⅳ型引起,从亚洲逐渐移动到欧洲,30年后已经传遍世界各地;第二次大流行在20世纪60 年代末起始于中东地区,由于家禽饲养方式的改变和大规模的国际贸易,导致这次大流行比第一次大流行的传播速度快了很多,至1973 年就已经波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这一流行期间出现了基因Ⅴ型和Ⅵ型。第三次大流行暴发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源于中东地区,由于ND第二次大流行给许多国家养禽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从而促进了疫苗的开发利用,增强了对家禽饲养业预防措施的重视,因此第三次大流行是由疫苗的广泛使用导致。此次流行在1981年传到欧洲,之后迅速蔓延到世界各地;第四次大流行发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后,涉及亚洲、中东、非洲、南美和欧洲,大部分是由基因Ⅶ型引起。依据病毒基因型划分结果发现,在历史上4 次ND大流行中,每次都有新的基因型出现。

4 当前我国新城疫流行状况

目前,NDV在我国仍然是最重要的家禽疾病,新城疫感染的家禽饲养场达到了约70%,并且每年大约有10%的鸡群暴发ND。尤其在冬季、春季期间,我国北方地区最容易暴发ND。我国ND流行情况比较复杂,曹殿军等通过ND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基因Ⅳ型、基因Ⅶ型均有流行,基因型Ⅸ可能具有潜伏发病的危险性。就目前而言,我国集约化养殖程度仍然不高,养殖环境比较复杂,我国防疫要求所有的鸡均需要多次注射新城疫疫苗,虽然疫苗的广泛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ND 的流行,但是由于多基因型并存,传统疫苗无法完全对变异与重组病毒株提供保护,所以疫苗的使用效果还不太理想。在我国的大中型养鸡场,新城疫在免疫鸡群主要以非典型形式出现;在国外,Ballagi(1996)、Lomniczi(1998)等也报道了某些地区新城疫多暴发于免疫鸡群中,给鸡群生产性能带来严重影响,可见这一现象应引起重视。

自1997 年以来,在我国东南部的鹅群中首次发生和流行一种鹅传染病,类似于鸡的剧烈临床症状的新城疫,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经过对华南、华东地区所分离毒株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鉴定,确定为新城疫病毒强毒株,随后各地相继分离到对水禽具有高致病性的毒株。这也打破了以往认为NDV 可以感染水禽但不致病的传统理论。我国东南部地区是家养水禽的主要供应地,也是多种野生鸟类迁徙避寒的目的地,这些地区鹅群中暴发严重临床症状的新城疫,提示我们对水禽等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诊断以及防制,无论在经济学还是在生态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基因Ⅶ型是引起我国ND 大流行的主要毒株,有学者对从免疫失败的蛋鸡体内分离到的毒株进行研究发现,其F 蛋白氨基端来源于基因Ⅱ型,羧基端则来自于基因Ⅶ型。这表明该毒株可能是流行于水禽中的基因Ⅱ型与家禽中基因Ⅶ型毒株重组的结果。一般认为野生鸟类,尤其是迁移的水禽由于对新城疫病毒具有易感性,因此被称为新城疫病毒的转移载体,有学者认为野生鸟类在新城疫的远距离传播与发生中可能具有作用。

总之,我国ND 流行情况复杂,目前以基因Ⅶ型毒株为主,多种基因型并存,疫苗虽广泛应用但无法完全抵抗变异株和重组株,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野生鸟类特别是水禽等携带的毒株,对我国家禽养殖业构成了潜在威胁。

5 新城疫防控要点

近年来国内外ND的流行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导致防控新城疫的难度增加,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新城疫的综合防控对养禽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1 选择正确的疫苗进行免疫

当前,由于我国新城疫流行的毒株主要是基因Ⅶ型,实践证明,免疫基因Ⅶ型新城疫的区域和鸡群,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因此,建议选择含基因Ⅶ型新城疫的疫苗,同时结合本场实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采用弱毒苗和灭活苗相结合的方式对鸡群进行程序化免疫。

5.2 加强免疫抗体和病原监测

免疫抗体和病原监测是防控新城疫的重要手段。通过免疫效果评估可以掌握鸡群整体免疫水平和抗体消长规律,用以指导鸡场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确定最佳免疫时机、适时开展免疫,对于避免免疫空白期、免疫麻痹及提高鸡群整体健康水平至关重要。通过新城疫病原监测,能够及时发现养殖环境中的风险隐患,掌握鸡群潜在感染状况,对于净化养殖环境、及时清除带毒鸡只具有重要意义。

5.3 提升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养鸡场户要强化日常饲养管理,根据季节和鸡群生长阶段实时调整饲料配方,做好鸡舍的通风保暖工作,减少对鸡只机体的应激,保证鸡群充足饮水,同时完善养殖场区生物安全综合防控措施,净化养殖环境,落实好免疫、消毒、灭蚊蝇、驱虫等防控措施,坚持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有效降低新城疫等禽病的发生风险。□

猜你喜欢
水禽新城疫毒株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
精彩绝伦的“水禽秀”
水禽耳边有枪声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新城疫诊断与防治
商品化鸡新城疫活苗分类及特点
比利时:商业家禽养殖场爆发新城疫
当前鸡新城疫流行特点和防控建议
秦始皇帝陵青铜水禽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