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双语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
——以“MATLAB在物理中的应用”为例

2020-04-18 04:22
教育观察 2020年2期
关键词:上机双语物理

王 红

(荆楚理工学院数理学院,湖北荆门,448000)

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际化速度加剧。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概念后,我国的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加快,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趋显著。这要求国内高校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提升学生的英语技能,成为“双语型”人才。[1]因此,双语教学成为近年来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为了提升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的社会[2],荆楚理工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双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但是,如何做好双语教学,真正地将专业课知识融入双语教学,真正培养学生在双语教学中学好专业知识,达到教学目标,仍然是有待探索的重要问题。[3]本文以荆楚理工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的“MATLAB在物理中的应用”这门双语课程为例,初步探讨双语教学的实践。

一、开展双语教学的方式

“MATLAB在物理中的应用”是我校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在已经学习了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力学、热学等先修课程后开展的一门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MATLAB软件的使用方法以及在物理专业中的应用问题,要求学生重点学习和掌握MATLAB软件用于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MATLAB软件是美国MathWorks公司出品的数学软件,软件的操作环境本身为英语,因此,对这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改革是有可行性的。

结合我校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水平,经教研室讨论,该课程采用中文课本,英语PPT讲义,中文授课的形式进行。学生用书为钞曦旭等人主编的《MATLAB及其在大学物理课程中的应用》第1版。教师授课前,做好中文讲义和英语讲义,并在每次课前一周提前将讲义上传至学生群中,供学生提前预习。上课时,教师结合讲义,向学生演示和讲解软件的具体操作。课后,教师在学校课程中心网站及时上传课程PPT和课后思考题,鼓励有疑问的学生与教师在网站上互动答疑。

二、双语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校共有三届学生参与了“MATLAB在物理中的应用”课程的双语教学改革。实际显示,双语教学主要存在如下几点问题。

(一)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

我校属于省属二类高校,大多数学生普遍习惯使用中文教材,教师中文授课,因此,在试行双语教学之初,学生大多表现出了畏难情绪。虽然在开设该门课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专业外语”,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不佳。在被调查的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中,通过英语四级人数如图1所示。

图1 应用物理学专业不同年级学生英语四级通过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14、2015、2016三个年级的本专业学生中,学习该门课程前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人数不超过本班学生人数的30%。课下走访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英语的问题集中在听力和口语中。因此,当学生的英语水平很难跟上双语教学的要求时,任课教师也很难在课堂上采取英语教学。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改革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挑战。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渡时期,72%的学生表示课程变难了,课堂上跟上教师的节奏有点困难,需要课下复习。

(二)课程专业知识面广,对学生要求高

“MATLAB在物理中的应用”将物理专业知识融于计算机软件操作中,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专业知识,同时还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有所要求。如果前期学生在物理学知识不够充分或者对计算机软件基本操作不熟练的情况下,学生会面临巨大的挑战。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对某些基本物理模型理解不够透彻,或对软件编程语言不熟练,导致在处理实际物理问题时,经常出现运行调试不出结果、检查不出错误等情况。

(三)课程的双语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应用物理学专业的专任教师仅15人,但需承担该专业和学校大学物理基础课程的所有教学任务,每位教师的教学任务都是巨大的。笔者在担任该课程任课教师期间,仅能通过课下时间及时与教研室的其他教师进行团队协作,请教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课程的设计与制作,但时间有限,仍不足以满足该门课程的要求。

三、解决课程双语教学问题的方法

针对在实施“MATLAB在物理中的应用”双语教学期间出现的上述问题,高校和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

(一)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针对学生英语能力有限的问题,教师在实施双语教学时,可以对照课程英语PPT,用中文教学的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课程的前期教学中,我校教师着重在学生软件的认识上下功夫,让学生掌握MATLAB软件中经常出现和使用的英语单词、编程语句所代表的意义,在给学生打好一定的基础上,再加深课堂教学难度,由浅入深。学生的词汇量逐渐增多后,学习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教学节奏便可逐渐加快。同时,在课堂教学时,教师也采取课堂互动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对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MATLAB在物理中的应用”课程为48个学时,其中课堂教学24学时,上机实验24学时,分布如表1所示。因此,给予任课教师的教学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我校教师依托学校课程中心,建设了“MATLAB在物理中的应用”课程网站,并将中英文讲义及时上传至课程中心网站中,供学生课后复习。此外,我校教师还将平时课后思考题及解题思路也上传至网站中,鼓励学生课后在网站上与教师沟通交流,解决问题。网页浏览数据显示,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课后使用课程网站,少数学生愿意在网站上交流。

另外,本课程实用性较强,适合用教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上机操作的方式来加强学习。因此,我校教师一方面将教学搬入机房,让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对照软件实时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在上机实验学时中,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组内成员互相帮助学习,同时指导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及时解决问题,双管齐下,使学生真正能融会贯通。

表1 “MATLAB在物理中的应用”课程学时分配

(三)提升教师的双语授课水平

针对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双语水平不够高的情况,我校教师在课后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英语培训班,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与此同时,我校教师还与大学英语、物理专业英语等课程的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备课方法,听取本校和其他高校优秀教师的授课方法,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四)改变考核方式

根据该课程的内容和特点,经教研室开会讨论通过,我校教师将“MATLAB在物理中的应用”课程考核方式由原来的期末闭卷考试改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4]在平时的上机实验教学中,学校了加大实验考核力度,每阶段实验课程结束后对每个小组每位学生的上机情况进行考核,降低期末考核的占比,包括学生的考勤、回答问题情况、上机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参与情况等,占总成绩的50%;期末考查时,考核采取英文出题的方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上机完成程序的编写并调试成功。

对三个年级的学生的课程考查得分如表2所示。从表中数据来看,学生在70分以上分数段的人数逐年增多,表明学生总体成绩有所提高,也说明了这门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表2 各年级分数分布表

本文以“MATLAB在物理中的应用”课程为例,探讨了双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难点以及对应的解决方式,通过师生共同学习进步、课堂教学与课后课程网站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了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突出了人才培养的实践应用导向。[5]

猜你喜欢
上机双语物理
周金应
只因是物理
标准化护理程序对体外膜肺氧合术患者上机各阶段用时的影响
处处留心皆物理
上机数控“可疑”的高毛利率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我不是教物理的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