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中无人机走向实战

2020-04-19 10:01武晨
环球飞行 2020年3期
关键词:消杀翼龙战疫

武晨

三年前的2月27日中午,在天空中翱翔了31分鐘后,一架涂有黄色底漆、翼展超过20米的无人机平稳落地。该型无人机总设计师李屹东快速跟上,陪着“他”一起滑行。这意味着“翼龙”2无人机首飞圆满成功!也标志着2017年的中国成为了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能够研发新一代大型察打一体无人机的国家。

提及“翼龙”2的诞生,李屹东说,“翼龙”2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弥补“翼龙”1的一些弱项。“翼龙”2的启动订单始于2015年,是用户经过对“翼龙”1的使用,对我们实战经验和战略眼光的肯定。

可以说,“翼龙”2是一款来自实战、走向实战的产品。2015年的那笔订单是也成为了当时中国军用无人机最大的一笔订单。

“翼龙”系列无人机的系列化快速发展,见证着中国航空工业无人机研制已过“春水初生、春林初盛”的时代,形成了完备的航空技术体系。这就是来自实战,又走向实战的中国军用无人机战略。眼下,我国民用无人机领域也正在经历这样的“实战”。

“战疫”进行中:来自实战,走向实战!

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让我国民用无人机“毫无防备”的成为了社交平台上的明星。

“百度”一下,在“疫情”与“无人机”词条下的资讯多达上10万条。从为火神山上空提供覆盖6000平方米持续10小时的照明助力夜间施工,到1小时内完成上海居民小区约1万平方米的消毒喷洒作业,再到喊话呼和浩特农村老奶奶“不要出去不要乱跑”……

无论是在搜索引擎还是社交平台,只要用“地名+无人机”作为关键词,几乎能找到任何繁华闹市或者三线小城,以及疫区一线,使用无人机发起了“硬核防控”的新闻。

经由近十年的发展,我国民用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已经遍及摄影摄像、农业植保、电力巡线等多个领域。而此次新冠疫情的爆发,更使得城市治理成为了无人机的新领域。并且,这次是客户主动上门来提需求——

航空工业金城表示,在疫情发生初期,他们就收到了江苏省南京秦淮区相关社区、街道以及工业园区的需求,要求协助各单位运用无人机助力疫情防控。

接下来,航空工业金城使用无人机携带喇叭,将事先录好的疫情防护知识播放出来,有效传递疫情防控消息:也用无人机携带消毒液,在空旷处进行喷洒消毒……

显而易见,在人员聚集与接触成为“危险场景”的眼下,无人机防疫具有效率高、速度快、覆盖面广、防止病毒传播和交叉感染等优点。

为了更好地支持此次“战疫”行动,各大无人机厂家也全力以赴:大疆设立1000万元基金支持各地战疫先锋,并发布消杀指南:易瓦特捐赠医用物资,组建专项“应急防控保障飞行队”:极飞科技设立防疫消杀专项基金,发起极飞科技全国无人机防疫消杀“春雷”行动……

尽管“战疫”还未结束,但可以想见,此次战疫期间发生的无人机防疫经济将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此次“战疫”正在令无人机更加深入人心,应用场景更加广泛,但这并不是说明,无人机企业就此“疫”战成名,高枕无忧了——此次“战疫”既是战斗,也是机会,更暴露了短板。

由于无人机调试、组装和操控等方面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必须得有工作间、试飞场地才能完成,所以无法远程办公,而此次疫情造成的交通隔绝,让无人机专业人士的短缺和流通成为了“无人机防疫战”的一大短板。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无人机物流应用并没有在疫情期间大面积铺开。无人机目前只能针对极其个别的在家隔离人群偶尔提供一次物资配送。背后的原因不只是成本,目前亟待提升的鲁棒性,依然存在炸机伤人毁物的可能性,还涉及到突发情况的快速部署、空域协调等问题。

防疫作为行业应用,只有具备防疫技术人员、运营人员、资源提供方等多个环节资源的集成商,才更有可能充分地挖掘行业特色,以整体解决方案找到无人机与防疫工作的结合点,但目前的无人机行业应用并没有细致到这个层面……

猜你喜欢
消杀翼龙战疫
艺高人胆大的风神翼龙
郑剑:争做战疫“急先锋”
校园消杀 迎接开学
天空的王者——翼龙
“蜘蛛侠”
执行消杀任务的无人机
战疫
荆楚战疫之歌
携手“战疫” 福建省小学生“战疫”主题美术作品选登
开学在即 武汉消防员开展校园消杀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