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4-19 10:10王孟妍张紫薇王英蓉高雅斌徐祗坤
乡村科技 2020年4期

王孟妍 张紫薇 王英蓉 高雅斌 徐祗坤

[摘 要] 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及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政策导向,河北省平泉市政府和基层组织积极进行实践,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集体成员身份确认、加快推进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等工作。平泉市主动转变管理体制、运营机制,通过股份合作释放发展潜能,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创新了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模式。本文根据平泉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做法,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 农村集体产权;清产核资;股份合作;平泉市

[中图分类号] F321.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0)04--3

1 平泉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做法

农民和城市居民收入的较大差距,导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各地出现不同程度的土地闲置现象,甚至出现了抛荒现象,这些问题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河北省平泉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进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本文以薛杖子等4个村为对象进行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调研。

1.1 调研对象基本情况

1.1.1 薛杖子村。全村总面积18.0 km2,共有80 hm2土地、640人。清产核资后,实际用于折股量化的經营性资产2 430股、资源性资产23 623股,共26 053股。股金总额约为2 605.3万元,按股东人数1 635人分摊,每人15.93股。通过国家补贴200.0万元以及村民筹资43.0万元,建大棚用于滑子菇和香菇栽培,2018年人均收入1.6万~1.7万元。依托股份合作社这一平台,薛杖子村脱贫攻坚效果显著,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并解决了农村留守老人问题,为他们增加了收入。

1.1.2 后甸子村。全村总面积2.5 km2。2016年,后甸子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用有限土地搞开发,注册资金559.04万元,入社成员403户。合作社股权量化主要有3种形式:一是土地股,农户每667 m2折合成一股(租金1.2万元/hm2);二是现金股6 000元折合一股;三是人口股。依托流转土地大部分是荒山坡地的地理条件发展果林产业,收益按照2∶2∶6的比例分红,即提取20%作为公积金来壮大集体经济,20%分给土地股份户和资金入股户(股金分红),提取60%按全村人口进行分红(人口分红)。

1.1.3 河沟子村。全村371户,共计1 072人。河沟子村总面积370.33 hm2,流转土地166.67 hm2,清产核资共清理核实资产金额883.0万元。截至2018年,河沟子村共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1 048人,股份4 000股,每股500元,每人折合股份3.817股。政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投入资金200万元,对村133.33 hm2土地进行配套建设,合作社负责管护,租期15年,每年收取租金20万元,地租1.5万元/hm2。

1.1.4 围场沟村。全村共有1 268人,共有200 hm2土地。2016年,作为河北省第一批建立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有24户入股,截至2018年,已有303户加入合作社。村所有土地入股,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667 m2土地为一股折合500元,资金由老百姓和大户筹集,原始资金

68.0万元,667 m2土地租金500元。围场沟村主要种植药材苍术、苹果和板栗,每年收益600.0万~700.0万元,收益按照1∶2∶7进行分红,即10%为集体收入、20%为公益金、70%按全村人口进行分红。

1.2 调研总结

从2017年以来,平泉市总体规划了适合当地实际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程序。截至目前,平泉市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巨大成效。第一,实行市级领导包乡镇、乡镇干部包村制度,构建了市、乡(镇)、村“三级书记”抓改革的责任体系。第二,优化了村级服务结构,使村级组织架构由村“两委”变成“两委一社”,激活了资产,提升了经济效益。第三,结合各村实际情况,指导26个村建立土地股份合作社,依托“股份+合作”模式变“死”资源为“活”资产,探索了股权改革新途径,为农民赋权活股转变思路。平泉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十八步工作法如图1所示。

2 平泉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

2.1 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问题

目前,在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优先进行改革的村集体收益分红较多,出现非本村户籍的村民通过各种关系落户集体收益分红较多的村的现象。由于目前并没有明确、完善的法律来保障农村集体经济主体的法人地位,对这种新增户籍现象解决效果不佳。对集体组织成员的资格认定,中央及省市没有出台具体的标准和规定,也没有全国或全省共享平台,在具体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户籍迁移、生老病死、新生婴儿、计生政策,“出嫁女不迁出户口”“入赘女婿”“空挂户”“五保户”等情况,身份界定存在争议。此次开展改制的村有很多,如果各村标准不一致,群众容易通过对比引起误解,给工作推进造成被动。

2.2 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不足

当前在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基层干部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管理者,存在思想认识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如下:第一,将土地资源纳入农村集体产权改革范畴,土地变成股权,农民变成股民,出现土地流转困难、流转费用高、手续繁杂等一系列问题;第二,由于改革时还有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有些干部怕自己成为捅“马蜂窝”的人;第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风险大、工作难度大和程序复杂,导致基层干部责任变大,基层干部害怕既失权又失利。

2.3 清产核资工作量大

一是由于历史原因,有的村居荒山、机动地等集体资产底子难以确定,有些村干部不想承担责任,最后导致登记资产与实际不符。二是一些村居存在债务纠纷,有些债务时间较长,且村委班子经过多次换届,债务债权认定及登记都存在难度。三是一些村居损耗减少的资产需要核销,部分镇街经管站提出经管站不宜作为核销批准单位。四是对资产如何进行评估,采用第三方评估意味着需要耗费大量的评估费用,大多数村集体收入较少,无法承担高昂的费用。有的建筑物建设手续不齐全,中介机构无法评估,也会导致一些问题出现。五是由于对村里的资产了解不全面,在财产登记表上签字担心承担责任和风险。

3 平泉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议

3.1 提高认识,加强培训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要针对基层干部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怕难、怕乱、怕失权、怕失利等现状,认真做好思想工作,讲清政策,解疑释惑,消除顾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要注重宣传引导。要充分利用广播、网络、宣传册、村务公开和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和相关政策,提高群众知晓率,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关注、积极参与、积极监督[1]。三要加强业务培训。要针对清产核资和清人分类等关键环节涉及的会议、公示、档案保存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开展重点培训,加强业务指导,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基层干部进行培训,让他们熟悉政策,能大胆进行改革。

3.2 明辨成员身份

对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以及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等问题,要严格按照婚姻登记核实制度进行界定。对一些特殊情况,如嫁入、嫁出的女性成员和招赘、婚娶的男性成員以及大学生、外来人口等,要及时进行户籍登记核实,并以户籍是否迁出本村作为依据,在相关部门核实之后进行资格界定。对于新增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获得法律认可的身份并将户口落入本村之后,按章程获得集体资产份额和集体成员身份,避免出现多占、少占的情况[2]。女性成员到了法定适婚年龄没有外嫁,但户口在本村,不能终止其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成员身份的确认既要得到多数人认可,又要防止多数人侵犯少数人权益,切实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同时,要考虑村规民约及民主决议等,根据实际情况界定。

3.3 建构清晰的清产核资流程

首先,明确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的操作流程。第一,账务管理与清查核实工作最为繁重,涉及多种经营性资产的清理核实。第二,产权界定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把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确权,农村的集体资产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行使和管理。第三,价值重估是针对大型资产中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有较大出入时,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标准进行重新估价。价值重估针对流动资产,对于固定资产一般不进行价值重估。通过制度创新和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有序地发展。集体资产清算后,农民无法对集体资产及时知悉的解决方案是加强信息披露、村务公开等。聘请专业的手机软件开发团队,将集体组织的资产纳入数字信息化手机软件中。农民群众可以通过手机软件随时随地查看最新的村集体资产

情况。

参考文献

[1]刘安凤.我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向研究[J].学术论坛,2016(10):92-96.

[2]张俊.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N].安徽日报,2019-12-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