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专家谈: 工业互联网如何搭新基建快车?

2020-04-20 11:02
通信产业报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上云工业转型

近日,中央和地方相继出台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工业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加速落地。为应对疫情冲击、提振经济、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被寄予厚望,成为了本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主战场,那么工业互联网如何抓住新基建的“牛鼻子”,赛迪研究院多位专家给出分析建议。

赛迪工业互联网首席研究员袁晓庆:

新基建推动工联网迎新拐点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互联网是本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主战场。随着工业互联网被列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新兴技术交叉融合、推广典型场景应用、深挖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等将成为工业互联网投资建设的重要突破口。

而未来在新基建的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应该如何发展?这个问题应从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与应用的关键问题出发,结合场景需求与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赋能作用,切实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抓产业培育,夯实转型升级根基。一是发展基础技术相关产业,调动产学研用各方力量,针对工业互联网发展需求,弥补硬件基础、工业软件、数据传输、工控安全等技术短板。二是发展关键核心技术相关产业,围绕边缘智能、工业大数据分析、工业机理建模、工业应用开发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加快实现技术成果转化。三是发展融合创新技术相关产业,结合5G、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特点,促进创新技术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将创新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

抓平台建设,提升新型服务能力。一方面应注重垂直深耕,构建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综合性工业操作系统,汇聚技术、人才、数据、模型等各类资源,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另一方面应开展重点突破,壮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围绕企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流程痛点,持续迭代平台功能,不断丰富应用服务,加快培育基础共性、行业通用、企业专用等“杀手级”工业APP。

抓落地应用,加快解决方案培育。一方面,聚焦家电、汽车、电子等离散行业,基于平台打造设计制造协同、生产管理优化、设备健康管理等解决方案,推动行业内企业核心业务和关键设备上云上平台。另一方面,聚焦钢铁、冶金、石化、能源等流程行业,基于平台打造生产过程状态监测、故障诊断、预测预警等解决方案,实现生产过程的集约高效、动态优化、安全可靠和绿色低碳。

赛迪顾问软信业王云侯:

新基建下工聯网创新机会

在“新基建”包含的领域中,工业互联网是唯一一个与其他领域均有关联融合发展模式的领域,其中与5G基站建设融合为5G+工业互联网应用、与特高压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融合为智能电网应用、与城际高铁融合为智能轨交系统、与大数据中心融合为工业云和大数据应用、与人工智能融合为工业智能应用。

虽说疫情给我国制造业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但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工业互联网也迎来了机会点,一是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需求爆发。工业互联网通过连接医院、企业,发布口罩、防护服等物资需求,实现医院建设中设备远程调度等方式,成为提升应急处置效率的重要工具。同时,工业互联网帮助制造企业快速定位上游供应商,提升原料采购效率。

二是提升制造企业智能生产和管理水平。工业互联网通过离散制造MES系统和工业机器人等方式,提升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解决短期用工难题。此外,工业互联网利用远程办公协同软件帮助员工实现在线办公,利用ERP和BI软件提升业财一体化能力,改善企业现金流状况,提升企业管理智能化水平,从而更好地应对中长期财务压力。

三是帮助企业解决市场销售难题。工业互联网打通用户需求和企业生产,为制造企业寻找订单、拓展市场。同时通过建立区域工业互联网信息平台,实现产能分析和风险预测模型功能。

此外,工业互联网各细分领域中,短期内将迎来爆发的包括5G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传感器等方向,值得PE关注。同时,工业APP和FPGA等方向值得VC、天使机构关注。

赛迪智库信软所姚磊:

新基建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

在新基建背景下,针对整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协同推进。从政府层面要持续优化数字化转型发展环境。

从产业层面要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以数字产业化构筑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加快5G建设、统筹大数据中心布局、完善人工智能算法体系、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第一构筑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第二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一是加快建设智能工厂;二是加快培育新型制造模式和业态;三是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从企业层面要不断探索数字企业发展新模式。一是要加快推动企业设备、生产线自动化、数字化改造,推动核心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二是推行组织结构变革。构建“责权利”统一的组织管理体系。三是调整企业管理机制。建立全员共治机制、建立内部创业机制。四是加强数字人才培育。培养基于数据化决策的愿景型领导与赋能型领导,培养员工数字化技能,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赛迪智库信软所宋颖昌:

工联网深化行业应用的机会与挑战

工业互联网深化行业应用面临新机遇,一是经济内生需求与新基建窗口期交汇叠加。二是新兴技术集群性突破释放融合叠加效应。三是传统产业发展瓶颈倒逼新生态加速构建。

但有机遇就有挑战。一是发展观念相对滞后,部分企业经营发展理念固化。二是核心技术积累不足,受制于国外厂商。三是发展生态有待完善。

针对这些挑战,要想深化工业互联网行业应用,首先,要开展协同攻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引导行业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加强合作,制定工业互联网技术产业链图谱,围绕协议解析、边缘计算、工业机理模型等技术短板开展协同攻关。

其次,聚焦产业痛点,强化解决方案供给。围绕钢铁、冶金、石化、家电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痛点,遴选一批工业互联网创新解决方案和一批高价值工业App,加快传统企业上线上云。

再次,围绕块状经济,引导深化平台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結合产业特色推动“区域经济+产业平台”协同发展,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发展高地。

最后,强化宣传推广。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联盟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举办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者大会、创新竞赛等方式,推广典型案例和优秀做法,凝聚行业共识,营造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良好氛围。

在新基建背景下,针对整个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各方协同推进。从政府层面要持续优化数字化转型发展环境。首先强化顶层设计。其次强化数字治理与数据立法。再次构建公平开放市场环境。最后完善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体系。

从产业层面要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以数字产业化构筑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加快5G建设、统筹大数据中心布局、完善人工智能算法体系、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第一构筑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一是要突破智能传感技术和产业化发展瓶颈,发展万物互联基础设施;二是要加快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提升网络性能和速率;三是要加快云计算、虚拟化、绿色节能等技术演进,统筹大数据中心布局和建设;四是要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构建工业机理模型、工业微服务、工业APP等资源池,打造“双创”新生态;五是要突破人工智能核心算法以及与行业融合的应用算法,开发能够补充和增强人类能力的人工智能系统。第二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一是加快建设智能工厂;二是加快培育新型制造模式和业态;三是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从企业层面要不断探索数字企业发展新模式。一是要提升数字转型能力。加快推动企业设备、生产线自动化、数字化改造,推动核心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培育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二是推行组织结构变革。构建“责权利”统一的组织管理体系;构建平台型组织、生态型组织、网络型组织。三是调整企业管理机制。构建自我管理机制、建立全员共治机制、建立内部创业机制。四是加强数字人才培育。培养基于数据化决策的愿景型领导与赋能型领导,塑造创新型文化,培养员工数字化技能,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要想从企业层面实现数字化转型,第一是要加快企业上云用云。主要是核心业务系统上云、产品和设备上云、企业整体上云以及云上集成创新应用。第二是要加强企业管理变革。主要是进行扁平化管理机制,减少管理层级、增加管理幅度、裁减冗员;柔性化运行方式,快速响应、精准管理、灵活制造、高效服务;无边界组织形态,突破地域、领域、技术界限,迅速汇聚技术、资金、人才等创新要素。

猜你喜欢
上云工业转型
高速公路视频上云架构及视频智能分析
高速公路视频上云工程建设浅析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自然资源应用系统“上云”研究与探讨
工业人
转型
企业上云成数字化转型必经之路
沣芝转型记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