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毛泽东发动延安整风运动的原因

2020-04-20 10:48段慧杰
锋绘 2020年1期
关键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

段慧杰

摘 要:延安整风运动是我党思想解放史上的一大壮举。毛泽东开展延安整风运动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严峻的抗战背景下,我党领导的抗日敌后根据地遭遇了巨大的困难;第二,党内“三风”问题突出,持续侵害党的肌体;第三,皖南事变的爆发促使毛泽东欲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预。延安整风运动是毛泽东从实际出发,根据革命需要做出的重要的必要的战略决策。

关键词:延安整风运动;教条主义;主观主义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共党史上第一次在全党范围内开展的马列主义思想教育运动,鉴于其具有开创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长久以来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其中关于毛泽东发动延安整风运动动机的研究存在着诸多不同的观点。对此,学术界比较主流的观点是毛泽东欲通过开展延安整风运动清算理论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的恶劣影响,摆脱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教条式的指导,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革命,以保障党和革命事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也有学者站在权力斗争的角度分析毛泽东开展延安整风运动的动机,如:台湾学者王建民在《中国共产党史稿》中将延安整风运动扭曲成一次“最大规模之党内斗争”,污蔑毛泽东开展延安整风运动的动机是与王明争夺最高领导权。此外,也有学者质疑开展延安整风运动的必要性,如:苏联学者彼得·弗拉基米洛夫在《延安日记》中宣称“党的作风也许须要整顿,但这无疑是个次要问题”。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我们应该用历史的眼光研究毛泽东开展延安整风运动的动机。只有放眼到延安整风运动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当时的党内环境来分析其发动目的,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1 抗日敌后根据地遭遇巨大困难

1.1 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加剧

1938年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受战略物资紧缺的限制,日军调整了侵华策略。一方面,日军减弱了对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的进攻,对待国民党的政策由“以击溃为根本方针”变为“军事打击为辅,政治诱降为主”。另一方面,为掠夺战争资源,日军加大了其“以华制华”和“以战养战”策略的推行力度,对中共领导的抗日敌后根据地展开了更频繁、更残酷的“扫荡”。

受日军诱降策略的影响,国民党内部出现了对日投降的妥协危机。一方面,为抑制国民党对日妥协的倾向,另一方面,为打破日寇对华北地区施行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了百团大战。受百团大战打击的日军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看法,有学者指出百团大战是日军重新认识中共智慧和实力的转折点。出于对中国共产党的恐惧和仇怨,日军对我党领导的抗日敌后根据地展开了野蛮的报复,实施惨绝人寰的“烬灭作战”策略。侵华日军惨无人道的“扫荡”对抗日敌后根据地军民的生存造成了毁灭式的威胁。

1.2 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活动日趋活跃

百团大战以后,日军从华东和华中调出了两个师团到华北战场,此举极大的缓解了国民党战场的压力。随着抗日战场压力的缓解,为遏制中共的发展,1939年开始,国民党先后发动了三次反共高潮。1940年第一次反共高潮被击退以后,反共受挫的国民党开始对陕甘宁边区实施经济封锁,更是于1940年11月全面停止了对八路军抗日军饷的供给。

受日军疯狂“扫荡”和国民党经济封锁的影响,陕甘宁边区爆发了严重的财政危机。在如此严峻的革命形势下,只有通过整风运动才能实现全党在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团结统一,进而增强全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2 党内“三风”问题突出

2.1 主观主义学风危害革命安全

自建党以来,右倾和“左”倾错误的反复出现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究其根源在于党内盛行的主观主义学风。主观主义的实质是理论脱离实际,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其中教条主义更是整风运动亟需清理的重点。毛泽东深知教条主义的危害,并为反对教条主义做出了长期巨大的努力。

早在1930年,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虽没有运用“教条主义”一词,但明确提出了要将“本本”同我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思想。1935年至1937年,毛泽东撰写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重要著作来揭示教条主义的危害。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区分了两种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号召全党要坚持“理论和实际统一”的原则。然而,这篇倾注了毛泽东众多心血的报告却并未在党内引起很大的反响。这使毛泽东认识到要克服主观主义“非有一个全党的动员是不会有多大效力的”。于是1942年2月,毛泽东作了《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两次重要讲演,系统的提出了整顿“三风”的任务,整风运动在全党范围内普遍展开。

可见,反对主观主义的学风是毛泽东开展整风运动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反复出现的右倾和“左”倾错误对党和革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激发了毛泽东要开展整风运动的想法;另一方面,毛泽东长期致力于反对教条主义的工作,然而至1941年仍未有实际的成效,教条主义久治而不愈的顽固性亦坚定了毛泽东要将其彻底清算的决心。需要注意的是毛泽东针对的是教条主义思想而非王明本人,因此毛泽东对王明的斗争是路线之争,而非权力之争。

2.2 非无产阶级思想泛滥,宗派现象始终存在

1937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国人民踊跃参军以抗击侵略者,我党的实力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截止1940年底,我党党员数量激增至80万。由于广大新党员同志大多出身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他们身上难免会存在狭隘性、片面性和动摇性等非无产阶级思想。这些非无产阶级思想“如果不加以节制,不加以改造,就很容易产生主观主义、宗派主义”。

宗派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利己主义,表现为宗派主义者从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出发,而置党和集体利益于不顾。回顾党史,自1931-1937年间,党内发生过三次重大的宗派主义错误。 第一,1931年,六屆四中全会上王明取得了中央领导权后,在党内,王明建立小团体,排除异己,大搞任人唯亲的宗派主义,严重影响党内团结:在党外,王明将中间势力视为中国革命的敌人,对其进行严厉的排斥和无情的打击,严重影响党外团结;第二,1935年,张国焘在长征途中擅自南下,公然另立“中央”,自封“主席”,做出了反党分裂的行为;第三,1937年,王明开始领导中共中央长江局,到武汉后,他自恃有共产国际撑腰,一再地向中共中央闹独立。至此,宗派主义的危害不仅是影响党内团结的问题,已经上升到反党和危及革命事业的高度。因此,宗教问题必须作为延安整风运动的主要工作予以全面清理。

2.3 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宣传工具和表现形式

1937年,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我们的教条主义者违背列宁的指示,从来不用脑筋具体地分析任何事物,做起文章或演说来,总是空洞无物的八股调。” 此处毛泽东所批判的“八股调”,其矛头主要指向照搬苏联革命经验的留苏派。然而,党八股不仅是留苏派教条主义的产物,其产生亦有其他的历史根源。

1942年,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五四运动是党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五四运动时期,由于马克思主义刚传入中国不久,许多知识分子还不具有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批判精神,在看待问题的方法上具有形式主义的缺陷。他们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视作“一切皆好”的法宝,对其全盘接受而严重脱离了中国的革命实际。五四运动以后,一部分知识分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然而其形式主义的思想问题并未得到系统的清理。因此党内部分“马克思主义没有拿稳”的同志会犯形式主义错误,在发表文章时只知引用马列主义的文本和术语,而不知与实际相联系,所作之文就像八股文一样空洞乏味。

可见,毛泽东认为党八股不仅是留苏派教条主义思想的产物,亦是五四运动的消极产物。因此毛泽东清算党八股并不是针对王明或者留苏派,而是因为党八股是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表现形式,只有清算了党八股,才能使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无藏身之处。

3 皖南事变是延安整风运动的直接起因

1941年1月爆发的皖南事变使新四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关系开始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学者鞠健在《延安整风运动的直接起因和基本目的探析》一文中指出皖南事变是延安整风运动的直接起因。

3.1 皖南事变发生前后毛泽东与共产国际的意见分歧

1940年底,皖南事变发生前,由于国共关系高度紧张,毛泽东一度怀疑蒋介石的北移命令是一场巨大的“剿共”阴谋,并试图采取重大的军事策略予以对抗。鉴于抗日背景下蒋介石并未向日本妥协,所以毛泽东并未贸然对国民党采取军事行动,而是先致信共产国际,寻求其指示。在信中,毛泽东阐述了自己对当时国内革命形势的估计,指出国民党有意发动“剿共”行动,主张我党先打到国民党后方,以粉碎其阴谋。但共产国际方面却不赞成毛泽东对革命形势的估计,并且否定了毛泽东的军事对抗策略。共产国际的指示使毛泽东放弃了先发制人的军事计划,随后皖南事变爆发,毛泽东认为自己之前对革命形势的估计是正确的,进而对共产国际的指示产生了不满。

皖南事变发生后,毛泽东认为蒋介石蓄意破裂国共合作,主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对蒋介石实行全面大反攻。但共产国际却态度强硬的要求中国共产党不可主动破裂国共关系。此外,皖南事变后苏联一直没有停止对国民党的武器援助,这让毛泽东相当反感。总之,皖南事变发生后,共产国际的处理措施使毛泽东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之间存在着巨大分歧,促使毛泽东开始思索要改变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的关系。

3.2 党内的教条主义思想与共产国际密不可分

关于皖南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就党内原因而言,毛泽东认为依旧难逃教条主义这个根源。他指出党内有的同志不能正确了解中国革命的实际,未能理性认识“十年反共的蒋介石”,对蒋介石的反共行动放松了警惕,最终踏入了其“剿共”的陷阱中。

皖南事变后,毛泽东认识到大革命以来发生的历次右倾和“左”倾错误均与共产国际教条化的指示有关,只有破除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干预,用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指导中国革命,才能确保党和革命事业的健康发展。可见,毛泽东欲摆脱共产国际的出发点是清算教条主义而非争夺个人权力。

4 总结

关于发动延安整风运动的目的,毛泽东在《中宣部宣传要点》中已经明确指出“凡此主观主义与宗派主义的思想与行动,如不来一个彻底的认真的深刻的斗争,便不能加以克服,便不能争取革命的胜利。”可见毛泽东认为反对主观主义的斗争可以直接影响革命前途。从纯粹的权力斗争的视角研究延安整风运动的学者是狭隘的,因为他们没有站到“争取革命的胜利”的战略高度去分析这场伟大思想解放运动。

延安整风运动以后,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清算,党员的思想得到了极大的解放,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列主义中国化的产物确立了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在其指导下,全党在思想上达到了极致的统一,在组织上实现了高度的团结,从而极大的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进程。事实证明延安整风运动是顺应时势的,是利于革命的,因此延安整风运动是毛泽东基于对当时革命形势的分析和对党内环境的把握下而展开的成功的、必要的战略决策。

参考文献

[1]彼得·弗拉基米洛夫.延安日记.现代史聊编刊社出版,1980,(12):17.

[2]中央文獻研究室,新华通讯社编.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社出版社,2014:93.

[3]谌玉梅.毛泽东发动延安整风的原因,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5(1):78.

[4] 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12.

[5]毛泽东年谱( 1893-1949)中卷,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358.

猜你喜欢
主观主义教条主义
浅谈刑法主观主义
欧洲商法立法体例历史的启示
教条主义本质的多维审视
论毛泽东关于反对主观主义的理论
浅析李斯特的刑罚观
主观主义概率观溯源及其成就探析
中共党内教条主义研究述评
延安整风运动历史考察
王明与共产国际关系的历史考察
教条主义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