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自贸区政策 推动黑龙江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2020-04-20 11:47高玉海吕景和孙宇
商业经济 2020年2期

高玉海 吕景和 孙宇

[摘 要] 上海、广东、福建、重庆、陕西、河南和辽宁等省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监管新模式、拓展对外开放领域等建设自贸区的做法值得黑龙江省借鉴。黑龙江省利用自贸区政策,推动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还面临着体制机制创新仍需提质提速、构建差异化全国首创的难度较大、突出对俄及东北亚对外开放优势的任务艰巨、现有人事制度将影响自贸区建设的内生动力等障碍与难点。黑龙江省抢抓自贸区获批机遇,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应强化国内外政策对接沟通、加快互联互通设施建设、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水平、大力发展跨境产业合作、推动境内外区域协调发展、筑牢人文交流基础。

[关键词] 黑龙江自贸区;外省建设经验;障碍与难点;推进措施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 F6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20)02-0001-05

Abstract: Heilongjiang could borrow lessons from its peers, like  the city of Shanghai, and the provinces of Guangdong, Fujian, Chongqing, Shanxi, Henan and Liaoning in transforming government's role, improving business environment, innovating market regulation and expanding areas of open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so as to better develop its pilot free trade zones and deeply involve in national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addition, Heilongjiang should work hard in raising the quality and speed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formulating indigenous and differentiated policies, leashing potential of openning up to Russia Federation and Northeast Asia countries, and reforming current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to spur the development of pilot FTZs. And Moreover, Heilongjiang should make efforts to improve compatibility of its polices with international practies,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facilites for inter-connection and accessiblity, elevate the level of investment liberalization and trade facilitation, enhance the cross-boder industrial cooperation for the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cultural and people-to-people exchanges.

Key words: Heilongjiang Pilot Free Trade Zone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other provinces, obstacles and difficulties, measures and advices

2019年8月26日,中國(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获得国家批复,8月30日举行了揭(授)牌仪式暨建设动员大会。9月17日、28日和29日,黑河、哈尔滨和绥芬河片区分别举行了挂牌仪式。黑龙江自贸区获批之后,课题组先后到绥芬河、哈尔滨、黑河和沈阳、营口、大连、厦门、武汉等自贸片区进行了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考察项目和收听专家讲解等方式,发现黑龙江省利用自贸区获批机遇,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还面临诸多难题,需全省各级部门合力破解。

一、外省自贸区建设做法与经验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陕西自贸区创新办税模式,建立容缺受理机制,压缩申报事项,开通发票“网上申领、线下配送”平台和微信办税、在线预约等掌上服务产品,让纳税人少跑路,企业类纳税人网报开通率达98.53%。推出“诚信纳税贷”产品,有效降低了诚信企业融资贷款门槛。福建自贸区创新不动产登记工作新模式,实施不动产登记查询证明、不动产登记、房屋交易、申报纳税“四合一”工作模式,并推出了网页版、手机版、自助申报终端三个网上办事平台,实行“外网提交、内网审核、现场核验”不见面审核工作模式。福建自贸区平潭片区在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并联审批”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审批”,将投资建设项目从招商对接到竣工验收涉及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整合为规划选址与用地、项目评审与核准备案、设计审查与施工许可、统一竣工验收等4个阶段,每一个阶段均采取“一表申请、一口受理、并联审查、一章审批”的综合审批。同时将各个阶段办理情况全过程纳入绩效考核,并实行“超时默认”、“缺席默认”绩效管理倒逼机制,最大限度优化投资项目审批办理流程。通过实施“四个一”模式的“综合审批”,使投资建设项目的审批办理时限压缩到93个工作日以内,整体行政效能提高近3倍。

(二)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服务国家战略

上海自贸区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以保税片区外高桥港、洋山港、浦东机场三大国际交通枢纽为重点,推进与苏州港、舟山港协同发展,共建长三角港口集群,率先形成相应配套政策和试点经验。上海自贸试验区2013年挂牌伊始即出台全国首张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经4次修订,长度从最初的190条缩短至目前的45条,外资企业注册登记时间由30天左右压缩到3个工作日内。陕西自贸区狠抓特色改革创新,围绕“一带一路”特色试点任务,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聚焦难点堵点,积极探索差别化改革,形成118个制度创新案例。福建自贸试验区发挥沿海近台优势,福州片区、厦门片区创率先实施《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推进金融、医疗、旅游、人力资源等50多个领域对台开放,允许台湾建筑、医疗、旅游等服务机构执业人员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业务,构建闽台合作新模式,成为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示范区。重庆、四川自贸试验区依托“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连接点重要区位,建设西部开放门户城市、西部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实现西南地区中欧班列、贸易网络、商品货源延伸至上海、江苏等东部沿海地区,形成西部、西南地区内陆开放的两大强劲支撑。河南自贸试验区围绕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物流体系建设,推进贸易新经济、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服务外包等产业集群发展。湖北自贸区探索跨区域部门合作机制,推进通关监管、检验检疫制度创新,健全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推出20多项税收服务创新举措,在全国首创涉税执法容缺容错机制,率先发布税收优惠政策自享清单,率先实现出口退税当天申报、当天到账。厦门自贸片区针对企业需求推出一系列自贸创新支持措施,先后推出“修理物品+保税仓库”、法检维修航材“预报备+集中查验”等措施。率先在全国试验“航材包修转包区域流转”创新业务,形成以太古飞机整机维修为龙头,发动机、起落架、航电设备等部附件维修集聚的一站式维修基地。据厦门海关统计,2019年1-8月,共有322架次飞机进出境维修,同比增长17.5%。

(三)创新监管新模式,促进跨境电商规范发展

河南自贸区郑州片区海关监管部门本着“以交易真实性为重点、以电商企业为单元”的监管原则,将海关正面监管无缝嵌入企业经营环节,建立以风险预判为重点的事前防控模式,以交易真实性核查为重点的事中监管模式,以网上巡查、大数据分析为重点的事后监管模式为主体的较为完备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事前、事中、事后正面监管模式,以规范促发展,存优汰劣,促进了新兴业态规范健康发展。郑州片区跨境电商首创“1210网购保税”进出口监管服务模式,跨境电商通关能力实现50单/秒,日处理能力达500万单,集聚了全球近4万种产品,基本建成全球网购商品集疏分拨中心。广东自贸区由境内的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牵头,会同商务、发改等部门,简化口岸环节,对跨境电商企业及商品实行网上备案并实施“一点备案,全关通用”的管理办法,对电商商品出入境实施全申报管理,对进口保税货物实施“先放后征”的快速通关模式,建立跨境电商质量追溯体系并推行跨境电商第三方采信制度,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事前评估、入区备案、第三方检测、事后追溯等闭环监督管理体系。既方便企业申报和实现商品“源头可溯、去向可查”,又大幅提升检验检疫效率,有效地促进了片区跨境电商产业的发展。

(四)对外开放全方位拓展,融入国际格局

在厦门片区仅厦门港就有52条航线途经“一带一路”沿线,与1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38座港口有航务往来。河南自贸试验区以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高地为目标,推动空中、陆上、网上丝绸之路建设,对接海上丝绸之路,构建起“四路并举”的开放通道。郑州国际陆港建成进口水果、冰鲜水产品、食用水生动物、澳洲活牛、肉类、汽车整车指定口岸以及国际邮件郑州经转口岸、进境粮食口岸等8个功能口岸,中欧班列实现每周“去九回八”常态化均衡开行。湖北自贸区吸引聚集全球创新资源,支持国内国际领先的相关研发机构、总部、产业组织落户自贸试验区。四川自贸试验区推动不同运输方式、不同企业间信息的开放共享和互联互通,成都国际地区航线已增至111条,打通了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海铁联运通道,站点遍布境外22个城市、境内14个城市,借力中欧班列与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重庆自贸试验区2018年中欧班列开行1442列,主要货物从笔电产品、汽车零部件、通讯设备拓展到化工品、食品、冷链、医药及医药器械等,重庆以外地区的货源占比近60%,集拼集运模式、宽轨段集并运输模式在全国推广。

二、黑龙江省自贸区建设面临的障碍与难点

(一)体制机制创新仍需提质提速

一是管理机构职能需要进一步理顺。哈尔滨、黑河和绥芬河自贸片区管理机构主要依托哈尔滨新区、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和绥芬河综合保税的原有机构组建,原有的工作人员对自贸区复制推广创新设计、政策把握等还不十分熟悉,往往用惯性思维和办事方法处理自贸区事务,缺乏对自贸区的认知,理顺“新政”与“旧政”的关系尚需适应过程。二是体制机制创新亟需提质。近年来,国家相继批复在黑龙江省建立哈尔滨国家级新区、绥芬河—东宁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哈尔滨综合保税区等国家级政策区域,但经过多年发展,这些国家级政策区域建设发展不尽人意。从省级层面看,总结过去的发展经验,按照过去的建设思路和发展构想以及当前体制机制创新力度,不能够有效支撑自贸区的发展建设,甚至会一定程度上产生阻碍。未来在自贸区建设上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才能充分激发自贸区建设的活力。当前,黑龙江省需要针对过去的发展经验进行梳理和总结,避免在自贸区建设的道路上重蹈覆辙。三是系统协作体系仍需完善。从部门和市地间系统协作看,自贸区建设需要多部门联动、多地区协作的系统工程。目前在省内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缺少统一指挥、协调高效的工作推进体系,信息滞后、落实不畅、各行其是的现象时有发生。此外调研中我们发现,个别干部在自贸区建设上缺乏干事创业主动性,甚至有的干部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将来自贸区建设的任务重、难度大,而且很难完成国家考核任务。这种思想的存在,将嚴重影响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自贸区建设。

(二)构建差异化全国首创的难度较大

自贸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目前我国自贸区已批复18个,相关自贸区建设已经提供了示范样板和成功的改革案例,在政策创新、制度创新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和优异成绩。黑龙江省为国家第五批建设的自贸区,在已有的创新基础上,再实现“首创”的难度加大。另外,黑龙江省是全国首批沿边省份建设的自贸区,国内没有现成的建设经验可以借鉴,必须要经历从无到有、从零到有的探索过程,这也为黑龙江省自贸区建设增加了难度。

(三)突出对俄及东北亚对外开放优势的任务艰巨

从目前看,黑龙江省打造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对外开放窗口的任务距离自贸区建设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一是构建面向俄罗斯及东北亚的交通物流枢纽的任务还未完成,特别是黑龙江大桥建成后,现有的黑河至绥化铁路仍属地方铁路,运力不足、运输成本高,不能够满足自贸区建设发展需要。以绥芬河--满洲里--俄罗斯--欧洲铁路和绥芬河--俄远东港口陆海联运为主的战略通道还未完全打通,未来给黑龙江省自贸区建设带来发展障碍。二是进口能源资源国家储备基地尚未建立。中俄原油管道已经正式运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建设也已接近尾声,但目前国家仍未批复在黑龙江省建立进口能源资源国家储备基地,既不利于黑龙江省对俄石化产业合作,也不利于黑龙江省解决“油头”,发展“化尾”,延伸石化产业链。三是境外园区发展受限。境外园区是黑龙江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平台,但目前黑龙江省在俄建设的园区多数存在规划不完善、缺乏现代管理意识、法律风险意识不强、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等诸多障碍亟待解决。四是尚未建成全国对俄贸易投资结算中心。尽管黑龙江省是全国对俄贸易大省,但在外贸融资担保、跨境金融结算、内保外贷等方面还存在着与自贸区建设衔接不够匹配的问题。

(四)现有人事制度將影响自贸区建设的内生动力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营口自贸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营口片区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自贸区管委会采用打破身份障碍、实行全员聘用;总量控编、员额动态管理;改革内设机构、按需因事设岗;工资总量调控、落实自助分配;科学考评、绩效管理等办法,并引入第三方咨询顾问机构,对管委会内设机构及个人进行管理和考核,并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与职务晋升挂钩,充分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反观黑龙江省自贸区人事制度来看,哈尔滨片区和黑河片区在原有机构基础上成立或翻牌,其编制管理、工资收入、绩效考核等跟以往没有差别,缺乏对管委会干部的激励,进而影响自贸区建设进程。此外,黑河、绥芬河作为沿边口岸城市,常住人口少,绥芬河常住人口仅10万人,黑河常住人口也不过20万人,人口、人才的流动性大。自贸区片区成立以后,外贸、金融、法律、外语等领域的人才严重短缺,并已成为当前自贸区建设面临的最迫在眉睫的问题。

(五)内外协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对外协调方面来看,与俄蒙协调机制需要强化提升。黑龙江省与毗邻的俄罗斯州区的协调机制有一定的基础,但具体的跨境事务协调、智库合作、企业对接等方面还缺乏更为有效的机制。而与蒙古国的协调关系更为薄弱,贸易和投资合作的对接渠道则更窄,对于未来黑龙江省建设自贸区存在一定障碍。从对内协调方面来看,与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有首长联席会制度,也有一定的合作发展意向,但具体的产业合作、项目建设落实的不多。尤其是共同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规划设计、设施建设、产业合作、平台共建等跨省协调合作还很不充分。黑龙江省与广东省的对口合作,也需要向产业协作、市场对接的实施层面去协调推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思路措施与对策建议

(一)强化国内外政策对接沟通

一是与已有对外开放政策对接。在进一步用足用好哈尔滨新区、绥芬河东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等政策的同时,要认真做好已有政策与自贸区政策的对接,做好“新政”与“旧政”的承接衔接,切勿以“新政”替代“旧政”。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俄博览会、东方经济论坛及驻俄、日韩等东北亚国家使领馆宣传推介黑龙江自贸区政策,使更多的国内企业了解黑龙江省建设自贸区、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政策、新思路和新举措。二是与俄罗斯远东开发政策对接。在“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的框架内,争取将黑龙江自贸区政策纳入中俄国家战略对接机制加以推进,充分发挥哈尔滨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两个中心城市在远东与东北合作中的梯次带动作用,加快推进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依托黑河、绥芬河自贸片区实行境内关外的更加开放的模式,打造边境“自由贸易港”,契合俄罗斯“自由港”优惠政策,以此强力利好促进“两港”的互动发展。探索在招商引资、货物通关、人员签证等制度的合作机制,实现中俄政策的深度对接。三是与韩国对外发展战略对接。谋划韩国在试验区设立领事机构,办理赴韩国的商务、旅游和就业签证。建议深挖《中韩自贸协定》对黑龙江省的机遇,探寻“中蒙俄经济走廊”与“欧亚倡议”政策共同点,探寻两者关联性。建议做优对韩通道,依托“哈绥符釜”通道,发挥好陆海联运通道与韩国点对点互联互通的作用,多渠道向韩国交通部门和运输相关企业充分宣传推广陆海联运通道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具体规划内容,扩大对韩物流合作。以推进中韩自贸区建设为契机,在自贸区片区建设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推进共建中韩经济和产业合作平台。四是与蒙古国“发展之路”战略对接。深入开展黑龙江省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与蒙古国“发展之路”战略对接的联合研究,深入探讨经贸、人文等领域合作的思路措施,推动黑龙江省对蒙全方位合作取得务实成效。根据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建立健全中蒙毗邻地区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开展与蒙古国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及时准确地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促进政策沟通。

(二)加快互联互通设施建设

一是构建哈尔滨国际物流枢纽。加快哈尔滨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积极争取开通更多拥有第五航权的国际航线,进一步拓展对俄及日韩欧美合作领域。着力构建以哈尔滨为枢纽,满洲里、绥芬河、黑河和同江为节点的扇形国际物流集疏运体系。加快哈牡快速铁路建设,规划建设齐齐哈尔至满洲里快速铁路,形成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出绥芬河,西进满洲里的双向互济快速铁路网络。抓紧设立内陆无水港,拓展食用水生动物、肉类、整车进口等口岸功能,不断扩大哈欧、哈俄班列的运输规模。在充分利用松花江水运开展同日本、韩国的江海联运的基础上,谋划利用松花江从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出海,北向经过白令海峡到达北冰洋的新的江海联运通道。在充分利用“哈绥符釜”通道开展南向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积极争取增加内贸货物跨境运输入境口岸数量的基础上,要超前研究利用“哈绥符釜”通道开展北向国际运输的可行性,通过利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开展北向经过日本海、鞑靼海峡和白令海峡,到达北冰洋的北极航道。二是打造黑河沿边口岸物流枢纽。在改造升级北黑铁路、加快黑河跨境公路大桥建设的基础上,超前谋划跨境铁路大桥和国际陆海联运通道,推进哈尔滨--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雅库茨克--北冰洋国际运输大通道建设,构筑互联互通的跨境“冰上丝绸之路”。依托黑河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请升级为黑河综合保税区。依托黑河黑龙江大桥及月星集团投资建设的中俄跨境综合物流枢纽项目,打造国际物流运输体系。三是对接俄罗斯“滨海1号”国际运输走廊。加快牡绥铁路电气化改造和哈牡快速铁路建设,推动与俄罗斯“滨海1号”国际运输通道建设对接。推进绥芬河至符拉迪沃斯托克高速铁路、公路建设,打造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升级改造东宁--珲春相关路段,构建以铁路、公路、航空于一体的物流枢纽,共同打造服务东北亚、全国的开发开放战略平台,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三)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水平

一是探索贸易便利化领域创新。黑龙江省自贸区在改革创新过程中,要呼应市场主体诉求,以各类企业主体的发展(包括获得更多商机、业务开展更加便利、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更加广阔),来衡量制度创新的红利,以便吸引更多的企业来自贸区开展业务。以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为重点先行先试,力争为国家在东北亚地区开展国际合作探索新兴模式,积累更多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探索把中方人员派到俄罗斯对生鲜乳、肉类、饲草等农产品进行检验检疫,允许俄方人员到黑龙江省边境自贸片区对拟出口产品进行检验检疫。不断拓宽贸易品种,争取煤炭、肉类等商品资质。探索对清单内货物进入综合保税区免除风险评估管理,争取对于出口许可证管理的商品开展委内加工模式时免予验核出口许可证。探索招引国内开展对美出口家具的生产企业集聚,将大部分生产工序在绥芬河自贸片区内完成,出口到俄罗斯境外园区进行组装,组装后可视同俄罗斯原产地家具,出口到美国不征收高额关税。充分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俄博览会等平台,引导企业扩大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肉类、油菜籽、亚麻籽、大豆等商品。二是探索互市贸易区政策突破。国办发[2019]46号文件支持互贸发展,增加了互贸进口国别,并允许互贸进口商品落地加工,积极落实此项政策,将互贸区、跨合区与保税政策相结合,形成制度创新。创新利用国家互市贸易区政策,组建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扩大进口规模。将通过互市贸易进口的生活用品,每人每日8000元免税额度增加至2万元。互贸商品种类按照负面清单管理,凡是负面清单以外的商品,原则上都允许通过互市贸易进口。三是探索金融服务领域创新。积极探索卢布使用、管理和跨境运输以及人民币结算等方面创新举措,争取各个银行在自贸片区内新设分行或营业机构;探索自贸片区银行享受省级银行权限,享受最優汇率,增加贷款审批额度,放宽企业融资授信。四是探索投资自由化领域创新。支持自贸区围绕俄日韩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定境外投资便利化措施,形成区内外投资政策协同。加快“负面清单、一窗受理、并联审批、综合服务”等投资方面体制改革,加快复制推广其他自贸区的改革试点经验,探索对接省级政务服务软件系统,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四)大力发展跨境产业合作

一是辟建边境俄粮加工园区。根据国家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围绕产业兴边富民,大力发展边境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在靠近俄罗斯主要粮食产区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绥芬河、黑河等边境口岸,设立粮食进口专业口岸和仓储基地、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依托黑河北丰公司、绥芬河侨兴集团和东宁宏达公司等龙头企业,建设集储存、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俄粮加工园区。二是利用俄油气开展精深加工。充分利用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的现有基础,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研究东线天然气管道进口有效利用,推动天然气落地加工。依托黑河梦兰星河公司项目,加快边境油品储运与炼化综合体项目,大力发展利用俄油开展精深加工。利用过境原油管道优势,在大兴安岭地区建设若干个大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在国际原油价格走低的情况下,大量储备俄油,以确保国家战时之需。通过石油储备和加工,解决部分就业,为地方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助推黑龙江省由进口能源大省向能源强省转变。三是推动优势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结合黑龙江省推进“中蒙俄经济走廊”产业规划,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在进一步抓好中俄博览会、大黑河岛国际贸易展会及绥芬河国际口岸贸易博览会签约项目落实的同时,全面加强黑龙江省同东北亚国家在农机、食品、消费品和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合作,建设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全面合作的承载高地。按照产业链分工要求,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境产业集群,逐步实现国际产能合作由单项合作转向产业链合作,由国内配套转向国际整合与合作。

(五)推动境内外区域协调发展

一是推动三个片区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哈尔滨市对俄中心城市作用,以哈尔滨片区为中心,以黑河、绥芬河片区为支点,构建黑龙江自贸区扇形开放格局。三个片区要与所在区域及腹地的开发区、高新区等功能区合作,探索在外贸进出口、招商引资、贸易投资便利化、口岸管理、境外投融资、复合型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协同机制,将自贸区创新改革红利向腹地辐射,形成区域性的人才链、创新链、资本链、产业链。二是推动“两国一城”建设。依托黑河市和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比较优势,加强各类开放平台载体建设,打造跨境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推进产城融合,建设中俄产业开放合作示范区;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倡议与欧亚经济联盟,深度对接“阿穆尔河畔”跨越式发展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建设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两国一城”中俄边境合作战略支点。以自贸区获批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对俄合作、资源、跨境产业链条等方面发展潜力,把黑河市建成我国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兴边富边强边固边的重要依托城市和边境城市国际合作示范区。三是推动自贸区与境内外园区协调发展。依托绥芬河、黑河边境经济合作区及其他边境经济开发区,通过主导产业与黑龙江省在俄罗斯建立的境外园区对接和互动形成产业集聚,使境内外园区各具特色,跨境错位发展,避免因产业相同或相近而造成的恶性竞争。立足境内外园区的特色产业,依托龙头引配套,集聚众多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园区,带动园区快速形成产业集聚和市场竞争优势。四是建设“飞地”经济合作区。为有效避免园区项目建设雷同,产业同质化问题发生,减少恶性竞争,降低哈尔滨、黑河和绥芬河三个片区运营成本,增加园区经济效益,吸引吉林、辽宁、内蒙古及沿海省份企业到黑龙江自贸区建设“飞地”经济合作区,实现自贸区优惠政策共享、利益共享,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增加新动能。

(六)筑牢人文交流基础

一是着力发展边境旅游。结合黑龙江省2981公里边境线、18个边境县市、15个边境口岸以及毗邻俄罗斯5个州区的人口分布实际情况,加快跨境旅游合作区和边境旅游试验区建设,形成黑龙江省边境旅游产业新空间、新亮点。二是培育沿边重点城市。在黑河市、绥芬河市建立以对俄经贸合作为特色的专业学院或鼓励省内高校在边境地区设立分校区或研学试验基地,聚集人口人才,把黑河市打造成50万人的北疆重镇,把绥芬河打造成30万人的沿边城市。通过大力培养人才、用优厚待遇留住人才,推动黑河和绥芬河市成为东北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三是培养复合型人才。复制和推广福建、辽宁及上海等自贸区涉外人才创新政策,尤其是俄罗斯、朝鲜、蒙古国等外籍人才永久居留权申请、外国留学生直接就业及人才后勤保障服务,为高端人才提供健康、医疗、就业、签证、金融、生活服务等全方位咨询服务。降低自贸区国际人才服务机构的准入标准,按照产业链互补及产业错位发展的思路,开展全球人才联合招聘、全球校园联合招聘、定向招聘等服务,扩充自贸区及重点产业园区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董伟俊.加快“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助推老工业基地振兴[J].北方经济,2017(6).

[2]徐林实.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创建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8(3).

[3]孙宇,吕景和,高玉海.借鉴浙闽谋划新一轮对外开放战略举措培育黑龙江省高质量发展新动能[J].商业经济,2018(11).

[4]高玉海,安春生.关于利用俄罗斯农产品资源开展精深加工的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8(12).

[5]张润龙,张晓东.黑龙江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9).

[责任编辑: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