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关系变局与中国经济发展策略

2020-04-20 10:46马晓河
财经·年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消费

马晓河

我们应该转变发展方式,調整经济发展战略,短期内通过需求结构调整推进中国经济增长,长期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毫无疑义,这是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其中对外开放,与美国改善经贸关系也是重要方面。但是,近期中美关系变化引起国人迷惑,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中美关系都很好,唯独这两年突然会发生变化了,这对我国经济会带来什么影响,今后经济发展走势如何,宏观上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拟作出基本解析。

中美贸易争端加剧

外需面临萎缩风险

中美贸易争端对中国的影响已经显现。下一步,中国对美外需还将萎缩。

我认为,中国跟美国的贸易谈判可能会形成阶段性休战协议。但是,真正的中美贸易纠纷和政治、军事、科技、金融领域的纠纷都不会彻底解决。从中国和美国两方面看,目前,美国国内共和党、民主党、左派、右派,军界、商界、学界的精英,都认为美国过去对中国的全面接触、合作、交流吃了亏,战略选择是失败的,现在应该改变战略,应该从过去的接触、合作、交流转向全面对抗竞争。只是在对抗竞争的方式上鹰派与鸽派存在分歧。

但他们一致认为,中国崛起已对美国提出了挑战,从现在开始就要遏制中国。尽管,中国认为世界足够大,可以容纳中国和美国共存,但美国不这么想,他们认为世界是美国的,贸易体系、金融体系、政治体系(联合国)都是以美国为首建立缔造的,他们无法忍受中国和美国“平起平坐”。

就当前的中美关系演变状况看,中国同美国的贸易问题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体制、经济、军事、外交之间的矛盾原因。归根结底是老牌强国与新崛起中大国之间的矛盾。美国表面上在搞贸易保护主义,实际上它正在下一盘大棋,正在构建一项新制度安排,这种安排主要是针对中国。

第一,对盟友推行更加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美表面在搞保护主义,实际上通过双边谈判签署“三零协议”,搞更长远的、更新的贸易自由化,而这次美国联合发达国家(利用发达国家与中国的问题同美相似)、拉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建立贸易“新群”,企图把中国排斥在群外。

第二,在科技领域围剿中国,在对美投资、科技交流、高端科技企业技术产品购买、5G应用、赴美就学、专家学术交流等方面,都收紧了口子。假定过去中美科技合作是互补关系,目前就是竞争关系,将来就可能是供应链脱离关系。

第三, 在金融领域制裁中国,给中国扣上汇率操纵国帽子,在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的同时,阻挠人民币汇率按市场波动。

值得注意,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禁止投资行为,逮捕企业高管,阻止技术转让,限制科技交流,阻挠汇率波动,就是要切断美国同中国的经济技术联系。如果这种趋势发展下去,可能会导致中美产业链发生分离,科技关系脱钩,人民币国际化被阻断。这会对双方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将是世界悲剧。

现在,美国正在退出“老群”、建立“新群”。联合发达国家,拉拢发展中国家,把中国排除在外,对中国形成了围追堵截圈。40年前美国是千方百计拉中国进群,40年后美国是千方百计把中国向群外推。在这种环境下,我国的战略机遇期在哪里?就需要重新研究寻找。

当前,令人欣慰的是,一些非洲、拉美、东南亚国家在向中国学习,运用“中国模式”发展本国经济。他们以为,中国模式的真谛就是大办园区、招商引资,吸引世界500强到他们国家去,发展跟中国一样的产业,生产跟中国一样的产品,产品生产出来后,本国内消费不了,再向中国学习,向发达国家出口。这些国家成本比较优势明显,土地不要钱,环境污染少收费,汇率更低,生产出的服装、鞋帽、电子玩具、家具、家电跟中国质量一模一样,但价格更低。出口到发达国家更具竞争优势,最后在供给环节上对中国形成了市场替代。

而发达国家也在按照市场比较优势原则,选择增加印度、越南、印尼、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家产品的进口,梯级减少对中国的进口。因此,中国模式输出的最终结果是,我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培养了一批竞争对手,他们正在市场上联合起来把中国挤出劳密产业市场。可见,如果我国不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中国将会在新一轮的全球贸易过程中被边缘化,美国的目的就是希望中国边缘化,如果我们不改变,边缘化进程将会加快。

现在,如何应对国际环境变化,我们到底有什么牌?中国政府作出了正确选择,2018年9月24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和中方的立场”,“八个坚持”,从“八个坚持”看到,中国政府应对是对的,非常理性。主要是:第一,维护国家的尊严和核心利益;第二,继续推进中美关系健康发展,就是不对抗;第三,要推进多边贸易体制;第四,保护知识产权;第五,保护外商在华的合法权利;第六,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第七,共赢合作、互利共赢;第八,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八条都是正确的,值得赞赏。

结论是,面对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中国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等方面仍然没有力量去改变世界。跟邓小平时代相比,只能说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但还没有上升到足以改变世界的那种程度。在美国加强攻势下,我们如何选择?第一,是要在条件还不具备时强势走向世界中心,刻意追求改变世界,带来的成本是什么,需要考虑。第二,是要借势,借美国的势、借世界的势,积极发展壮大自己,还是封闭自己国家,把自己关起来,跟世界隔离?这种选择需要理性和智慧。因为,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是美国联盟遍布世界,我们体制跟现有世界贸易体系、政治体系有很大差异,在此情况下怎么走向世界是需要思考的。

国内结构性矛盾突出

经济出现稳中向下

当前,在我国遇到外需萎缩、出口风险加大的条件下,我们应该转向国内,转变发展方式,调整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短期内通过需求结构调整推进中国经济增长,长期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因为我国有近14亿人口做支撑,完全有条件做出这种选择。但是,以下问题使我们的选择遇到了困难:

(一)从2010年以来,中国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增长率都在下降。2010年投资名义增长率23.8%,此后一路下滑,下滑到2018年1月-12月5.9%,消费名义增长率从18.3%下降到2018年12月份8.2%。从国际经验看,一个国家从低收入向中高收入迈进时,投资率上升,消费率下降,经济增长快是必然的。但是,当一个国家从中上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时,投资率下降、消费率上升,经济增长放慢。从经济增长的历史增长曲线分析,投资率是先上后下,消费率是先下后上。当前中国正处于这个节点上,从中高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迈进,按道理投资率应该下降,消费率上升,经济增长放慢。但是,近几年来,我国投资增长率不断下降,消费增长率也在持续下降。投资率下降是必然的,因为公共投资经过几十年的高增长,投资空间在变小,投资边际效率下降,此时消费增长应该加快,由此改变国内需求结构。

一个国家从中高收入向高收入迈进时,一旦从投资打头转向消费打头,经济增长必然要下降,任何国家都这样,因为投资的特性是少数人决策、短期见效快,是非理性。这种特色跟中国的体制结合得天衣无缝。消费是人人决策,渐进式见效,理性消费。一旦从投资打头转向消费打头,经济增长必然下降。但我国遇到的问题是,在投资增长快速下降中,消费增长率不升反降。有人说,我国消费率不是大幅度上升了吗?真相是在投资增长率和消费增长率双双下降过程中,由于投资增长率下降快于消费增长率,使消费在GDP中的结构比例明显上升,而非消费增长率加快引起的。为什么?体制出现问题了。

比如,目前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有利于投资,不利于消费。第一,多年来全国各级政府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政府是搞公共投资主体;第二,企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也在上升,企业又是生产投资主体。两个主体国民收入占比越来越高,显然有利于增加公共投资和生产投资。但是,作为消费主体的居民,占国民收入份额不断下降,当然就不利于消费。

对于不同的消费主体来说,不同的收入分配结构也会影响消费。把城乡居民按照五等份划分,目前我国居民收入结构是阶层固化、分化,想消费的人钱少,不想消费的人钱多。2000年-2017年,按照五等份法,20%的高收入家庭和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比发生了变化,2000年城镇居民跟2017年相比,20%的高收入家庭人均收入与20%的低收入家庭相比,高收入家庭人均收入是低收入家庭的3.6倍,2017年扩大到5.62倍,农村居民则扩大了3.01倍,就是说农村差距扩大更大。

这种收入结构对消费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就在于,越是中低收入人群边际消费倾向越高,越是高收入人群边际储蓄倾向越高。我国的居民收入结构恰恰是,收入分配越来越不利于边际消费倾向高的中低收入群體,而越来越有利于高收入者,但高收入者不消费。再看社会保障,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解决了中低收入者社会保障“有”的问题,但还没解决“高和优”的问题。比如,60岁以上农民每人每月基本养老金只有85元,这无法使他们能过上一个体面的养老生活。从宏观层面看,我国遇到的现实矛盾是,在需求侧,低收入者没钱消费,中等收入者有钱不敢消费,高收入者不愿意消费。在供给侧,大量制成品产能过剩,有人说这些产能是低端产品、低质量产品,但到商店去看看,电冰箱、洗衣机、电脑、手机,哪个不合格?哪个不优质?就是没人买。关键是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到位,制度供给不及时。

2013年以来,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分配差距并不是向好的方面转化。2018年与2013年比,20%的高收入家庭人均收入与20%低收入家庭的差距,从10.78倍扩大到10.97倍。绝对额扩大更惊人,2013年高收入家庭人均收入比低收入家庭人均收入多了43054元,到了2018年多了64200元,这期间扩大了21145元。

多年来,我国已经出现了一个很大问题,就是消费增长慢于储蓄增长。2000年跟2017年相比,我国消费从3.9万亿元增加到36.6万亿元,但人民币储蓄却从12.38万亿元增加到164万亿元,目前已经超过180万亿元,储蓄增长快于消费4.8倍以上。有几个问题需要研究:第一,高收入阶层不消费,存钱;第二,中等收入者有点钱不敢消费,存钱;第三个,大量的国有企业也存钱。最后导致我们储蓄增长快。储蓄从中长期是要变为投资进而转换成产能的。

(二)从供给侧看,实体经济发展处于低谷阶段。

第一,在制造业领域,中低端产业投资拥挤,产能过剩,中高端技术门槛高,体制制约,进不去。

第二,实体经济所需的营商环境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目前国务院实行“放管服”是正确的,在现实经营活动中,我国企业营商环境还需要继续改善,审批多、许可发放多、税费多,影响企业发展。欧盟曾对中国做过调查,当前中国的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条例,影响投资者进入市场的各种法规条例就有1800多条。近几年,有的地方政府还增加了对企业管控的条例。

第三,民间创新缺乏动力。一般来说,创新分为两种,国家创新和民间创新,当前中国最缺乏的是民间创新。中国产业要迈向中高端,最大问题就是创新。这两年中国进步最大的是国家集中式创新,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既要靠推,又要靠拉,推拉结合。拉靠集中创新,国家通过在关键环节、重要领域创新把产业结构水平向上拉;推是靠民间创新,民间创新是众多企业极力创新推进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多年来,我国创新的拉力强、推力不够。为什么?因为我国体制结构适应于拉国家式创新,不适应民间创新。民间创新需要三个基本条件,都需要通过改革。

第一,市场主体创新需要充分的市场自由,市场自由需要减少审批和行政许可发放,现有体制还达不到。第二,市场主体创新需要有公平的竞争环境,这就需要不断减少买方、卖方垄断,我国买方、卖方垄断太多。我国的生产要素包括水、电、路、气、网、房,价格都高于世界同等发展水平国家,更高于发达国家。垄断抬高了要素成本价格,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和居民生活成本升高。第三,创新需要无边界。创新者在中国边界限制太多,查找个科技文献资料都上不了国际网站。

还有,实体经济融资难、成本高。比如2017年,A股上市企业将近3500家,总盈利3.3万亿元,其中26家银行企业赚利润1.39万亿元,其他的3470多家企业平均每家企业盈利只有5.5万元。2018年A股上市企业3602家,盈利3.3833万亿元,其中32家银行1.4893万亿元,其他企业平均利润下降到5.3萬元。如果把上市企业中那些垄断性行业扣除掉,其他上市企业平均利润更低。2012年以来,我国居民买房还利息、企业贷款还利息总量已经连续多年大于GDP增量。比如2018年预测金融机构利息11.2万亿元,当年GDP增加大概是7.96万亿元,如此高的利息、如此低的利润,制造业、实体经济还能发展吗?

(三)体制改革出现了结构性矛盾

我国体制改革目前遇到几个问题:一是经济体制内部部门之间出现了相互掣肘,改革的效用相互抵消。二是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行政体制出现了不协调。社会行政体制改革严重影响了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例如,收入分配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文化体制,都受到影响。三是对内开放已经适应不了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如果对内不开放或者开放缓慢,都将会严重影响对外开放。所以现在看,对内、对外开放现在已经融为一体,越来越需要对内开放。

对改革开放和宏观政策的几点思考

面对国内外变化,下一步我国经济发展及宏观经济政策应该如何安排,有以下建议:

第一,对外应实行更高层次的开放。有几条建议,一是不对抗,不争做老大,要与美国寻找共同点,开辟更多的合作领域,寻求更大的共赢方案。二是扩大自己的朋友圈,要积极推进新的贸易自由化,赶快进行多边、单边的“三零协议”谈判进程。与美国相比,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对中国更有利,我们有条件跟美国竞争,美国搞“三零协议”,我国也要搞自己的“三零协议”。三是开展务实外交,少说多做。特别是对外、对内,意识形态宣传要适度,要理性,要淡化中国特色,不刻意输出中国模式。四是改革自己,为取消最惠国待遇做准备。一定要适应全球化,改革不适应自由贸易的体制,加快国企改革,取消产业补贴。出口退税完全可以取消。然后适当时机全面降低关税,强调不强制实行技术转让。

第二,为扩大内需、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做准备。一是平等保护国有、民营产权,不搞歧视。民营产权、国有产权都一样,都是自家人,应该在法律上一视同仁。二是继续减少审批,减少行政许可发放,减少三种垄断。我国的垄断太多,行政垄断、自然垄断、市场垄断,都要反对。三是要真正实行大幅度减税降税,降低增值税率至少应该在5点以上才算大幅度。不但要降增值税税率,企业所得税上也要减。四是实行所有企业当年的研发费加计扣除所得税,凡是当年所有企业,只要你用于研发的投入,都实行加计加倍扣除。假如这个企业研发100万元,当年直接扣除所得税200万元。对所有的企业,当年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设备投资要对等抵扣增值税。就是说你这个企业当年固定资产投资用于设备投资的,当年一对一对的抵扣,100万元投资抵扣增值税100万元。五是最大幅度降低中产负担。这次个人所得税中有几个扣除是对的,但我觉得不够,比如说能不能对中产阶层的首套房实行免息贷款20年,只要第一套房贷款免息20年,还款额每年抵扣所得税。大幅度提高基本养老保险标准,现在基本养老保险一个月85元不够用,能不能每个月给他200元,老两口每人200元,加起来400元,400元在偏远地区过一个基本有尊严的养老生活,农村有上亿老人,每人每月200元,一年2400亿元,还不如奥运会投资3000亿元多。

第三,支持民间创新,打造若干个公共服务平台,让创新者共享:第一,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第二,科学仪器设备服务平台;第三,专业技术服务平台;第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第五,投融资服务平台;第六,科技信息服务平台。这些平台任何企业创新均可以使用。不要搞选择性政策,一定要搞公共性功能政策,谁都能用。

编辑:苏琦

猜你喜欢
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消费降级了吗?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消费新经济
熔断机制
28
读者消费俱乐部
读者消费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