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可持续经营对策

2020-04-20 11:50马延宏马延娟
乡村科技 2020年2期
关键词:可持续经营退耕还林

马延宏 马延娟

[摘 要]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给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耕地面积的增多使林地面积大大减少,尤其是陕北地区,其生态环境正在向着越来越恶劣的方向发展,不仅给当地生产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还给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所以要高度重视生态修复和重建工作。退耕还林是生态修复和重建最主要的途径,大规模退耕还林使得各种生态植物得到了恢复生长。但是,由于陕北地区生态恢复工作难度大,加之受到退耕还林机制的影响,导致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面临巨大的阻力。本文主要对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进行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 退耕还林;可持续经营;陕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2-71-2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陕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不高,所以开展生态修复和重建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一些经济学者曾经对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过详细的分析,发现生态环境落后是造成陕北地区贫穷落后的一大因素。而退耕还林不仅可以改善陕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且可以促进陕北地区经济发展。

1 可持续经营的概念和理论内涵

现阶段,我们可以将可持续经营发展理念的概念归纳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利用科学技术来对其进行适当的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管理,以此来保持生态系统内部的物种多样性以及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此外,在生态系统发展的过程中,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能尽可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些需求。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发展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其工作对象包括现有的人工林、自然林,其中人工林就是我们所说的退耕还林。退耕还林的主要目的就是增强生态系统的适应力,使生态系统具有的各项功能得到恢复,以此来满足人类对森林资源的需求。

2 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发展现状

陕北地区的大多数地区都属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水土流失情况非常严重。但是,陕北地区很早之前就已经开始开展退耕还林工作,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些年,陕北地区不仅森林资源的覆盖面积有所增加,其水土流失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整个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尤其是陕北地区的农民,因为他们是退耕还林的主体对象,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3 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工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退耕还林工作的不断推进,因退耕还林带来的一些弊端逐渐凸显出来。在陕北地区森林资源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出现生产力低、纯林种植面积大以及林分结构单一、森林病虫害发展严重、生态系统稳定性大大降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森林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在退耕还林工作长期开展的过程中,仍然沿用最原始的发展与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并不能满足当前阶段的发展要求,缺乏制度创新也是现阶段我国退耕还林工作开展中面临的问题之一。所以,为了捍卫数年来陕北地区退耕还林获取的成果,我们必须针对现阶段退耕还林工作暴露出来的问题,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稳步推动工程建设的发展。具体要对国家制定的退耕还林政策及发展状况进行详细的分析,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及需求来科学制定发展制度,推动退耕还林工作可持续开展。

4 实现退耕还林可持续经营的对策

针对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弊端,相关部门要结合这些问题和弊端来制定一个长效的发展机制,同时要对退耕还林工作开展中的各项管理机制进行进一步完善,实现退耕还林法制化管理。由于退耕还林涉及的工程建设范围非常广,建设周期相对来说比较长,所以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我们需要对现有工程技术进行不断创新,同时运用科学手段实现退耕还林工作可持续开展。

4.1 考虑经营技术条件的特殊需要

虽然陕北地区开展退耕还林工作已经有很多年,但是不得不面对现实,即使造林多年,但陕北地区的造林保存率却非常低。数据统计显示,这些年来陕北地区的退耕还林保存率不足15%,也就是说每一次退耕还林工程项目都有将近85%的森林资源没有被保存下來,给整个陕北地区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陕北地区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恶劣。

在退耕还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对植物种子及各种机械工具进行引用时,要遵循林业发展的基本原则,要根据适应性要求来制定恰当的规划方案,这样才能将退耕还林的价值发挥到最大。此外,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培训活动的开展力度,对退耕农户进行技术培训,用科学技术来提高退耕还林后森林资源的存活率,从根本上解决陕北地区退耕还林中植被存活率较低的问题[2]。

4.2 考虑后续产业与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来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在现阶段退耕还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提高对这些退耕耕地的利用率,不仅要关注退耕后耕地的建设,而且要足够重视退耕后配套后续产业的发展,尽可能帮助退耕农民提高自身的经济收入。陕北地区是干旱比较严重的地区,因此该地的粮食种植并没有多大的发展优势,所以为了增加收入,必须另辟蹊径。

在强化退耕还林工作的过程中,要想保证退耕还林可持续经营和发展,必须依靠产业支撑,要大力发展农林产业,对退耕还林后的森林资源实现产业化经营管理,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退耕还林后的林木经济价值。退耕还林产业有林果产业、旅游资源产业及畜牧业等,大力发展这些产业是退耕还林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4.3 要以生态移民及新农村建设为契机

移民本质上属于人口迁移,而生态移民就是将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不适合人们继续生活地区的人口进行大规模转移,转移到生态发展良好、适合人们居住的生态区域中,因此生态移民也被叫称为环境移民。生态移民可以大大减少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可以缓解该地区的生态压力,同时可以使治理工作能顺利开展。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主要因素是承受的人口压力大,人口多,人类活动密度大,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就大。所以,在退耕还林工作开展过程中,要高度重视生态移民,这也是实现退耕还林可持续经营发展的重要途径[3]。

陕北地区的退耕还林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可以说是同步开展的,因此我们要抓住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将退耕还林的发展思想进行进一步宣传与落实。退耕还林可持续经营发展,不仅能改善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且能适当调整农村地区的经济结构,使农民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

4.4 制定科学的发展政策,提高后续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

退耕还林工作的最大阻碍是农村地区的耕地持有者,耕地是农村地区大多数居民重要的生活保障,加之大多数农民对退耕还林的发展情况不够了解,导致大部分农民并不支持退耕还林。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加大对退耕还林的宣传力度,帮助农民树立正确的认识。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这是退耕还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在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研究一些适用于当地的管理模式,同时利用这些管理模式来调动农民开展退耕还林工作的积极性,以此来推动我国退耕还林可持续发展。为了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要组建专业的人才发展队伍,建立健全发展激励机制,以推进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可持续经营与发展。

5 结语

在陕北地区开展退耕还林,对于陕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想实现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快速发展,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保障体系,所有的退耕还林工作都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开展。其次,由于陕北地区气候条件及自然生长条件的限制,需要建立自然灾害应对机制,防止自然灾害对退耕还林建设带来巨大的影响。不管是制度的建立还是应对措施的制定,主要目的都是推动陕北地区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促进陕北农村地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建华,喻理飞,孙保平,等.陕北地区退耕还林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林业资源管理,2015(3):151-155.

[2]于梅.大通县退耕还林可持续经营策略[J].中国科技纵横,2014(9):228.

[3]吕学艺,闫强.陕北地区退耕还林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讨[J].现代农村科技,2016(18):34.

猜你喜欢
可持续经营退耕还林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探究
南华森林抚育的技术与措施
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
大姚县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威宁县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
广德县公益林资源现状及可持续经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