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血液成分减少输血反应

2020-04-21 13:37石晓兰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全血血浆白细胞

石晓兰

【中图分类号】R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4-12-228-02

输血作为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种医疗措施,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如果使用方法或者流程出现纰漏,就会严重的威胁到受血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同时,因为现阶段医疗检测水平方面还有一定的限制,还存在“窗口期”,这样一来就也增加了血液传染病传播的可能性,即使是已经经过严格检测后才投入使用的相关血液成分,其也具有传播病毒的风险,除此以外,输血还有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溶血反应急性肺损伤以及血小板输注无效等情况。那么如何合理的利用血液成分,降低输血反应就显得非常重要。

1 输血后常见的不良反应

1.1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主要指的就是患者在接受输血后的1h-2h之间内,体温升高1℃以上,且排除因其他原因所引发的体温升高。

1.2 过敏反应:在输血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性反应,症状比较轻的受血者,发生单纯性的荨麻疹,中度的受血者,则会表现出过敏的反应,而严重者,可能会出现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1.3 溶血反应:因为免疫或者非免疫两种原因的影响,导致受血者体内输入的红细胞出现异常,进而造成不良反应。

1.4 其他反应:比如输血后紫癜、细菌污染反应、枸橼酸盐中度、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以及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等。

2 明确成分输血理念

2.1 相比于成分输血,全血输血的风险性更高

现阶段,虽然有大多数临床意识医师已经接受了成分输血的理念,但是却缺乏全血输血的相关风险意识。对于全血输血的风险而言,其主要表现为在输血后,可能会造成循环超负荷情况的发生,这种情况会对心血管疾病和儿科患者造成更大的影响。与此同时,有一部分病毒性的传染病是通过全血中所具有的白细胞和血浆进行传播的,比如,巨细胞病毒就是将白细胞作为媒介而传播的,所以应该将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进行去除,从而降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除此以外,利用成分输血,也能够使血液资源的利用更加具有合理性,进而达到节约使用血资源的目的。

2.2 不同的输血目的,新鲜血液的含义也有差异

对于血液中的不同成分而言,每一种成分对保存条件的要求都不同,对于4℃全血的保存液和保存温度而言,其主要针对的就是红细胞;血小板应该在22℃左右的震荡条件下进行保存,如果在4℃的温度条件下保存,在12h后就会使全血中大部分的血小板失去活动,在24h后,就会使其全部失去活性。

2.3 新鲜全血

对于新鲜全血而言,其屬于一种具有相对性的概念,主要就是因为输血目的的不同,新鲜全血的的实际意义也有所不同。为了能够使红细胞的补充更加充足,应该使用时间在21d内的全血,这样一来就能够提高人机体内所含有的则血红蛋白,并且帮助其有效的改善体内的缺氧情况。在补充粒细胞时,应该将时间在8h内全血进行输注。在补充血小板时,则应该将时间在12h内的全血进行输注。而在补充凝血因子时,则必须要输注当天的全血。

2.4 去除白细胞成分,提高输血安全性

在开展输血治疗时,血液中所含有的白细胞属于一种不具有治疗作用的成分,不能没有实际的用处,而且还很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大量的不良反应,比如发热、血小板输注无效等。同时,白细胞也是巨细胞病毒的进行传播的主要载体,如果在输血过程中,将带有巨细胞病毒的白细胞输注其中,就会增加病毒传播的风险,所以说,在临床输血中,应该将白细胞成分去除。在去除白细胞成分时,通常使用过滤法。

3 推荐使用血液成分

急性出血:首选疗法:全血;可替代疗法为:红细胞与血容扩张剂。

严重贫血但不具有血容量减少情况:首选疗法:红细胞;可替代疗法:具有过敏反应风险者,可使用经过洗涤后的冰冻红细胞。

严重低血小板血证:首选疗法:血小板浓缩液;可替代疗法:含有血小板的血浆。

带脓毒症的粒细胞减少:首选疗法:含有粒细胞的血浆;可替代疗法:正常红提血液中的血沉棕黄层。

付血友病但无严重贫血:首选疗法:新鲜冰冻血浆;可替代疗法:新鲜血浆。

输血作为临床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医疗措施,虽然其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但是也有一定的风险性,所以,应该明确合理使用血液成分输血的重要性,科学用血,降低输血反应,从而提高临床效果,确保病人用血的安全性。

猜你喜欢
全血血浆白细胞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献血的间隔期需要多久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
宝宝感冒发烧为何要做全血CRP
白细胞总是低是有病吗?
探讨如何合理调控成分血液资源,避免血液浪费
大量输血实施方案的研究进展
逼中小学生卖血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