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游榕树头

2020-04-21 10:39李璧如
珠海 2020年10期
关键词:榕树朝阳珠海

李璧如

“一个警察,一盏红绿灯,一条马路。”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曾流行一句谜语,谜底便是当年的珠海,1979年11月11日,珠海市第一盏路口信号灯在香洲凤凰路榕树头路口安装启用。从“一条马路”发展成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老香洲印刻着珠海的过去,也与珠海共同生长。百年香洲埠

香洲成为珠海的老城区,可追溯到1904年。当时清政府颁行“新政”,鼓励华侨实业家回国投资,当时爱国华人华侨及港澳同胞投资100多万元,开拓了吉大与山场之间、当时被称作“沙滩环”的七百亩海港荒野,作为清政府的唯一无税商埠。这就是中国“最早开拓的经济特区”——香洲埠。因新埠位于香山场与九洲洋之间,所以称其为“香洲商埠”,珠海主城区“香洲”之名就来源于此,珠海的城市建设也由此发端。《开辟香洲商埠章程》开宗明义道:“以垦荒殖民,振兴商务,讲求土货,挽回利权,使我伟大帝国四百兆同胞绰然立于地球。” 这本章程内容丰富、全面、详细,勾勒出一个现代港口城市的完整蓝图,体现出开埠创办人的革新精神和民主思想,但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中国人民的自立自强和对压迫的反抗。

在龙舟亭的珠海市港澳流动渔民陈列馆中,有一幅修复后的珍贵照片,它是1910年三月初三香洲商埠开埠一周年的纪念日当天,由一位葡萄牙摄影师在狮山半山腰拍摄。这也是珠海第一张全景照片,原件收藏在里斯本档案馆内。照片右上角是野狸岛,由此可以确定,中央部分的平房正是现在香埠路和香洲百货一带,而左侧人群密集处,是当时香洲开埠的中心区,也就是今天的朝阳路,路两侧有不少两三层高的西式建筑,从中可见百年前这里已是珠海商业发源地,街市格局初显,人流熙攘。

榕樹头下望朝阳

百年前的香洲埠,已为老香洲的商业发展埋下种子,在成立经济特区之前,珠海几乎没有市区的概念,最繁华的是榕树头——今天凤凰路与朝阳路交界的地方。

在珠海还是一个渔村时,榕树头曾是一处渔农市集,让渔民上岸补淡水的地方。这里长着四棵树龄达百年以上的榕树,榕树枝繁叶茂,是当地居民、游客经常聚集的休闲好去处。根据居住在榕树头附近的人回忆,其中一棵榕树就在凤凰路与朝阳路交界的立交桥位置上,后来城市建设时,它没能存活下来,还有一棵移走了,现在香埠路与朝阳路交界处还剩下两棵老榕树。随着珠海蝶变,新的城市地标不断涌现,榕树头也逐渐褪去了地标的象征,但这两棵榕树依然郁郁苍苍,树下一圈石座,仍有人坐在树下乘凉小憩。

与香埠路、凤凰路相交的朝阳路,也是一条许多老香洲居民熟悉的老路,这条路上最人流熙攘的地方,便是朝阳市场。朝阳市场于1990年建成投入使用,是一个集农副产品、水产品、化妆品、美容产品等卖场于一身的大型综合性市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迎来了黄金时期。朝阳市场离曾经的香洲渔港极近,这让朝阳市场售卖水产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今的朝阳市场依然是许多人购买水产品的首选地,这里一楼全是生猛海鲜,粗绳捆好摆放得整整齐齐的螃蟹,不时会从水箱蹦到地面的活虾,以及琳琅满目、品种丰富的海鱼海味。二楼则有肉类、禽类、蔬菜、腊味,也有干货、熟食、冻品,还有几间宠物店,金鱼在水缸灯光中成群游动。

站在天桥上,越过朝阳路上被阳光浇灌的榕树枝叶,越过停在朝阳市场门口正忙碌卸货的货车,还能望到珠海大剧院洁白的双贝,伫立在并不遥远的海面上。新与旧在这里交融,见证着珠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猜你喜欢
榕树朝阳珠海
迎朝阳
珠海 革命风云
一棵榕树能成林吗
编读往来
珠海之旅
不许耍赖
榕树
圆周上的有理点
朝阳创业地图
榕树军团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