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红注射液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凝血和炎症的影响

2020-04-22 14:09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20年3期
关键词:丹红组间注射液

陈 琼

(郑州市骨科医院药学部,郑州 450052)

下肢骨折在临床骨伤科较为常见,以骨折部位明显疼痛、肿胀及伴下肢功能障碍等为典型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1]。目前,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是临床上治疗此类患者的常用方案,可使骨折断端获得有效复位及固定,利于骨折愈合及功能改善。但骨折及手术创伤往往会导致患者机体凝血功能紊乱[2],并可诱发炎症因子分泌增多,加之术后软组织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等,增加患者的生理心理痛苦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不利于切口愈合及早期功能锻炼。丹红注射液是从中药丹参、红花中提取的并按科学配方的一种复方制剂,可活血化瘀、通脉舒络,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且取得较好成效[3]。有研究表明[4],丹红注射液在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具有益气活血的功效,可加快骨折愈合,促进康复。另有研究显示[5],丹红注射液可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的凝血功能,控制炎症反应,促进骨折愈合。但该药物是否可应用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以改善其凝血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尚需深入探讨。鉴于此,本研究特对该问题进行探讨,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113例拟行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7例)。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0.68±7.52)岁;股骨骨折17例,胫腓骨骨折13例,胫骨骨折21例,腓骨骨折5例;开放性骨折11例,闭合性骨折45例;骨折原因:车祸伤26例,摔伤19例,打击伤11例;合并症:高血压11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3例,高脂血症6例;髓内钉固定23例,锁定钢板内固定33例。研究组:男性34例,女性23例;年龄19~78岁,平均(41.59±8.03)岁;股骨骨折18例,胫腓骨骨折14例,胫骨骨折19例,腓骨骨折6例;开放性骨折10例,闭合性骨折47例;骨折原因:车祸伤28例,摔伤20例,打击伤9例;合并症:高血压10例,糖尿病3例,冠心病2例,高脂血症7例;髓内钉固定26例,锁定钢板内固定31例。两组基线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① 均为下肢骨折患者,经X线确诊。② 新鲜骨折。③ 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④ 意识清楚。⑤ 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 伴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病变者。② 有恶性肿瘤者。③ 骨原发肿瘤、骨瘤样病变所致病理性骨折者。④ 精神异常者。⑤ 脑血管疾病者。⑥ 凝血功能、免疫功能障碍者。⑦ 活动性出血者。⑧ 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⑨ 感染性疾病者。⑩术前使用过止血药物者。药物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对术后有合并症的患者对症给予降压、调脂、降糖、抗感染、消肿镇痛、补液、康复训练等常规处理。研究组除常规处理外,另给予丹红注射液(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6866,规格:10 ml/支×6支/盒)静脉滴注,将30 ml丹红注射液加入2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中,qd,共治疗2周。

1.3 观察指标

1.3.1凝血相关指标

均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4 ml,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PT、TT、APTT、FIB。

1.3.2炎症因子

均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抽取空腹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CRP、TNF-α、IL-4、IL-6水平。

1.3.3骨折部位疼痛明显缓解时间、肿胀消退时间

疼痛明显缓解是指疼痛减轻2级及以上(无痛为0级,集中注意力时疼痛为Ⅰ级,活动时疼痛为Ⅱ级,疼痛影响睡眠为Ⅲ级)。肿胀消退是指肿胀评分减少>2分[无肿胀为0分;轻度肿胀(较健侧增长≤3%)为1分;中度肿胀(较健侧增长>3%但≤5%)为2分;重度肿胀(较健侧增长>5%)为3分][6]。

1.3.4用药安全性

评价两组用药安全性,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凝血指标

PT、TT、APTT、FIB在组间、时间、交互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PT、TT、APTT均为治疗2周后>治疗1周后>治疗前,FIB均为治疗2周后<治疗1周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1周、2周后的PT、TT、APTT均长于治疗前和对照组,FIB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组别例数PT(s)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TT(s)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研究组579.74±1.3711.98±1.64ac13.45±1.56abc10.18±1.3413.45±1.83ac16.97±1.31abc对照组569.82±1.4310.66±1.53a11.59±1.38ab10.23±1.4611.93±1.72a14.08±1.59abF值F组间=5.475,F时间=4.016,F交互=4.983F组间=6.132,F时间=4.983,F交互=5.477P值P组间=0.000,P时间=0.001,P交互=0.000P组间=0.000,P时间=0.000,P交互=0.000组别例数APTT(s)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FIB(g/L)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研究组5729.35±4.6735.84±3.62ac39.45±2.03abc3.89±0.583.42±0.33ac3.11±0.35abc对照组5629.18±4.9332.17±3.29a35.16±2.44ab3.81±0.543.62±0.36a3.36±0.29abF值F组间=6.785,F时间=4.674,F交互=5.613F组间=6.793,F时间=5.068,F交互=5.329P值P组间=0.000,P时间=0.000,P交互=0.000P组间=0.000,P时间=0.000,P交互=0.000

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治疗1周后比较,b: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2.2 炎症因子

CRP、TNF-α、IL-4、IL-6在组间、时间、交互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CRP、TNF-α、IL-6水平均为治疗2周后<治疗1周<治疗前,IL-4均为治疗2周后>治疗1周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1周、2周后的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IL-4水平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组别例数CRP(mg/L)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TNF-α(μg/L)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研究组5713.65±3.419.57±2.46ac4.07±0.69abc35.94±6.1226.73±4.82ac15.22±3.07abc对照组5613.58±3.3611.78±3.02a8.11±1.65ab36.38±6.0430.19±5.01a23.89±4.26abF值F组间=6.037,F时间=8.912,F交互=7.561F组间=6.139,F时间=10.664,F交互=8.958P值P组间=0.000,P时间=0.000,P交互=0.000P组间=0.000,P时间=0.000,P交互=0.000

(续表2)

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治疗1周后比较,b:P<0.05;与对照组比较,c:P<0.05

2.3 骨折部位疼痛明显缓解时间、肿胀消退时间

研究组局部疼痛明显缓解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局部疼痛明显缓解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对比 天

2.4 用药安全性

对照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研究组有1例面部潮红、1例头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1%。研究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轻微,患者均可耐受,未影响治疗计划。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483)。

3 讨论

下肢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类型,主要由车祸伤、摔伤等导致,给患者生活带来严重困扰[7]。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是治疗下肢骨折的主要方法,可促使骨折端及时获得解剖复位并有效固定,改善关节功能。但骨折术后患者机体血液流动性减弱,而凝滞性增强,可能是由于术中失血、术后缺乏锻炼所致,常可并发深静脉血栓,引发肺栓塞而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另外,炎症因子分泌增多亦可加重血液高凝状态及术后疼痛等,不利于术后恢复[8]。因此,积极改善术后凝血状态及炎症反应是很有必要的。

本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治疗1周、2周后的PT、TT、APTT均长于治疗前和对照组,FIB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IL-4水平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提示丹红注射液可改善下肢骨折术后凝血功能,促进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恢复至正常范围,减轻炎症反应。我国医学认为,骨折及手术可导致血脉受损,则瘀血内生;加之手术促使血液流失,则气血受损,无力推动,进而瘀血内生[9]。瘀血郁久可化热,耗伤津液,则血液黏稠,进一步引发血栓,需予以活血化瘀治疗[10]。丹红注射液中的丹参、红花均具有活血祛瘀止痛的功效[11],药理学研究表明[12-13],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酮可改善微循环、加快血液流通,并可抑制凝血及激活纤溶;红花的有效成分红花黄色素可改善血管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可改善血液流变性,加快微血流。有研究报道[14],妇科肿瘤术后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高凝状态以及减轻血栓程度。本研究在骨折术后应用丹红注射液,可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血液循环,发挥良好的抗凝作用,从而可延长PT、TT、APTT,降低FIB水平,促进机体凝血功能指标恢复正常。CRP、TNF-α、IL-6均为促炎因子,IL-4为抗炎因子。炎症反应与手术创伤密切相关,骨折术后CRP、TNF-α、IL-6水平升高,IL-4水平降低。有研究表明[15-16],丹参酮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具有抑制作用,影响成纤维细胞及巨噬细胞,减轻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分泌;红花黄色素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TNF-α、IL-6等炎症因子水平的表达。另有研究指出[17-18],对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可降低血清hs-CRP、TNF-α水平。本研究在骨折术后对患者予以丹红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炎症因子水平。

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局部疼痛明显缓解时间、肿胀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表明丹红注射液可减轻下肢骨折术后疼痛,加快消肿速度。丹红注射液可抑制凝血酶活性,促进血液流通,防止血栓形成,通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促进肿胀消退及减轻疼痛。另外,丹红注射液中丹参、红花均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通过拮抗炎症发展而发挥镇痛效果。有研究表明[19],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围术期予以丹红注射液,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本研究中,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对照组,但症状均轻微,患者均可耐受,提示丹红注射液在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中应用安全可靠。

综上,在下肢骨折术后对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可促进机体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局部疼痛及消退肿胀,且安全可靠,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丹红组间注射液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丹红注射液就冠心病临床疗效及药物机制研究进展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
丹红与血塞通治疗脑梗死的药物经济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