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头均仔猪需母猪饲养日为指标评定一胎母猪的繁殖性能

2020-04-22 04:04卫恒习吕敏勇张惠文俞理辉张守全
中国畜牧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长白大白日龄

徐 桢,卫恒习,吕敏勇,张惠文,李 赞,俞理辉,李 莉,孟 立,张守全*

(1.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农业动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642;2.东瑞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河源 517583)

随着规模化、集约化养猪场大量涌现,一胎母猪繁殖性能低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提高一胎母猪的繁殖性能,降低生猪养殖企业的成本已成为生猪养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影响一胎母猪繁殖性能的因素众多,如品种、配种季节、进群季节、营养和首配日龄[1-4]等,其中品种、配种季节和进群季节是影响一胎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因素,是母猪自身的遗传特性或自然气候所赋予的环境特性。国内外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综合指标来评定一胎母猪繁殖性能。本实验旨在以头均仔猪需母猪饲养日为指标来评定品种、进群和配种季节对一胎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以期为猪场的均衡生产及生物技术调控下的批次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实验选取广东省河源市某规模化猪场 2017 年 7 月—2018 年 8 月进群的 1 534 头后备母猪,包括193 头长白、241 头大白和1 100 头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进群时的日龄均为190 日龄左右,最小的不低于180 日龄,最大的不超过200 日龄。母猪进群后均饲养在大栏,待其发情时再转至定位栏里进行人工授精。所有进群的母猪均进行统一的饲养管理,并严格按照猪场的常规程序进行疫苗的免疫、猪体与猪舍的消毒、母猪的诱情、发情鉴定及人工授精等母猪的生产操作管理。

1.2 统计方法

1.2.1 不同品种头均仔猪需母猪饲养日的统计 将选取的母猪按照不同品种(长白、大白、长×大二元杂)分为3 组,分别统计长白和大白母猪的配种率、参繁母猪分娩率、参繁母猪窝均总仔数、参繁母猪窝均合格仔数、头均总仔数需参繁母猪饲养日、头均合格仔数需参繁母猪饲养日,并统计长白、大白和长×大二元杂母猪的头均首配日龄、头均分娩日龄、分娩率、配种母猪窝均总仔数、配种母猪窝均合格仔数、头均总仔数需配种母猪饲养日、头均合格仔数需配种母猪饲养日、一胎分娩母猪窝均总仔数、一胎分娩母猪窝均合格仔数、头均总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头均合格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其具体计算公式(下同):

配种率=配种母猪头数/进群母猪头数×100%

参繁母猪分娩率= 分娩母猪头数/ 进群母猪头数×100%

参繁母猪窝均总仔数=一胎母猪分娩总仔数/进群母猪头数

参繁母猪窝均合格仔数=一胎母猪分娩合格仔数/进群母猪头数

头均总仔数需参繁母猪饲养日=(一胎母猪分娩日龄+配种未分娩离场日龄+未配离场日龄)/一胎母猪分娩总仔数

头均合格仔数需参繁母猪饲养日=(一胎母猪分娩日龄+配种未分娩离场日龄+未配离场日龄)/一胎母猪分娩合格仔数

头均首配日龄=配种母猪首次配种日龄和/配种母猪头数

头均分娩日龄=一胎母猪分娩日龄和/分娩母猪头数

分娩率=分娩母猪头数/配种母猪头数×100%

配种母猪窝均总仔数=一胎母猪分娩总产仔数/配种母猪头数

配种母猪窝均合格仔数=一胎母猪分娩合格仔数/配种母猪头数

头均总仔数需配种母猪饲养日=(一胎母猪分娩日龄+配种未分娩离场日龄)/一胎母猪分娩总仔数

头均合格仔数需配种母猪饲养日=(一胎母猪分娩日龄+配种未分娩离场日龄)/一胎母猪分娩合格仔数

一胎分娩母猪窝均总仔数=一胎母猪分娩总仔数/分娩母猪头数

一胎分娩母猪窝均合格仔数= 一胎母猪分娩合格仔数/分娩母猪头数

头均总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 一胎母猪分娩日龄/一胎母猪分娩总仔数

头均合格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 一胎母猪分娩日龄/一胎母猪分娩合格仔数

1.2.2 不同进群季节头均仔猪需母猪饲养日的统计 将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按照春(3、4、5 月)、夏(6、7、8 月)、秋(9、10、11 月)、冬(12、1、2 月)不同进群季节将其分为4 组,并且统计长×大二元杂母猪的头均首配日龄、头均分娩日龄、分娩率、配种母猪窝均总仔数、配种母猪窝均合格仔数、头均总仔数需配种母猪饲养日、头均合格仔数需配种母猪饲养日、一胎分娩母猪窝均总仔数、一胎分娩母猪窝均合格仔数、头均总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头均合格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

1.2.3 不同配种季节头均仔猪需母猪饲养日的统计 将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按照春(3、4、5 月)、夏(6、7、8 月)、秋(9、10、11 月)、冬(12、1、2 月)不同配种季节将其分为4 组,并且统计长×大二元杂后备母猪的分娩率、配种母猪窝均总仔数、配种母猪窝均合格仔数、一胎分娩母猪窝均总仔数、一胎分娩母猪窝均合格仔数、头均总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头均合格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

1.3 统计分析 所有的实验数据均先使用Excel 2010 办公软件进行汇总整理,其中参繁母猪配种率、参繁母猪分娩率等百分率数据使用Excel 函数公式进行χ2检验;参繁母猪窝均总仔数、参繁母猪窝均合格仔数、头均总仔数需参繁母猪饲养日、头均合格仔数需参繁母猪饲养日等非百分率数据使用SPSS 18.0 常用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 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

2 结 果

2.1 品种对头均仔猪需母猪饲养日的分析 由表1 可知,长白母猪的配种率及参繁母猪窝均总仔数均高于大白母猪(P<0.05),长白母猪的头均总仔数需参繁母猪饲养日少于大白母猪,长白母猪的头均合格仔数需参繁母猪饲养日比大白母猪少6.17 d(P<0.05);长白母猪的参繁母猪窝均合格仔数高于大白母猪(P<0.01)。

由表2 可知,长× 大二元杂母猪的配种母猪窝均合格仔数高于大白(P<0.05),同时长白母猪的配种母猪窝均合格仔数也高于大白(P<0.05)。

由表3 可知,长白母猪的头均分娩日龄低于大白母猪(P<0.05);长×大二元杂母猪的头均总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比大白母猪少3.89 d(P<0.01);长白母猪的头均总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比大白母猪少2.80 d(P<0.05);长× 大二元杂和长白母猪的头均合格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均少于大白母猪(P<0.01);长×大二元杂母猪的一胎分娩母猪窝均总仔数高于大白母猪(P<0.01),并且高于长白母猪(P<0.05);长×大二元杂和长白母猪的一胎分娩母猪窝均合格仔数均高于大白母猪(P<0.01)。

2.2 进群季节对一胎母猪头均仔猪需母猪饲养日的分析由表4 可知,春季进群的长× 大二元杂母猪头均首配日龄高于夏季和秋季(P<0.01),冬季进群的长× 大二元杂母猪头均首配日龄也高于夏季(P<0.01)和秋季(P<0.05);春、夏、秋、冬季进群的长×大二元杂母猪头均总仔数需配种母猪饲养日及头均合格仔数需配种母猪饲养日均无显著差异。

由表5 可知,长×大二元杂母猪在春季和冬季进群时其头均分娩日龄高于夏季(P<0.01)和秋季(P<0.05);春、夏、秋、冬季进群的长×大二元杂母猪头均总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及头均合格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均无显著差异。

2.3 配种季节对一胎母猪头均仔猪需母猪饲养日的分析由表6 可知,长×大二元杂母猪在夏季配种的分娩率相对较高,秋季配种的分娩率相对较低,但四季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长×大二元杂母猪在春季和秋季配种的配种母猪窝均总仔数和配种母猪窝均合格仔数相对较低(P>0.05)。

表1 品种对一胎母猪头均仔猪需参繁母猪饲养日的影响

表2 品种对一胎母猪头均仔猪需配种母猪饲养日的影响

表3 品种对一胎母猪头均仔猪需分娩母猪饲养日的影响

表4 进群季节对一胎长×大二元杂母猪的头均仔猪需配种母猪饲养日的影响

表5 进群季节对一胎长×大二元杂母猪的头均仔猪需分娩母猪饲养日的影响

表6 配种季节对一胎长×大二元杂母猪的配种母猪窝均产仔数的影响

表7 配种季节对一胎长×大二元杂母猪的头均仔猪需分娩母猪饲养日的影响

由表7 可知,春、夏、秋、冬季配种的长×大二元杂母猪的头均总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头均合格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以及一胎分娩母猪窝均总仔数均无显著差异,但长×大二元杂母猪在夏季和冬季配种时的一胎分娩母猪窝均合格仔数高于秋季(P<0.01)和春季(P<0.05)。

3 讨 论

3.1 不同品种对头均仔猪需母猪饲养日的影响 头均仔猪需母猪饲养日不仅可以精确地评估一胎母猪的生产性能和利用价值,而且还可以反映猪场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本研究中长白母猪的头均合格仔数需参繁母猪饲养日显著比大白母猪少6.17 d,假如按照母猪一年的饲养成本为5 000 元/头[5],则长白母猪每提供一头合格仔猪要比大白母猪约多付出84.66 元的饲养成本。在本研究中不同品种母猪的头均总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相差较大时,其品种间头均总仔数需参繁母猪饲养日和头均总仔数需配种母猪饲养日却无较大相差,可见情期配种受胎率以及母猪的淘汰日龄对母猪的饲养投入产出比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还发现,大白母猪的头均总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和头均合格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与长× 大二元杂母猪相比较高,但其头均总仔数需配种母猪饲养日和头均合格仔数需配种母猪饲养日不高,这反映出了在后备母猪的配种管理工作中,不能单纯地为了追求后备母猪的配种利用率而忽视后备母猪的饲养周期。另外,本研究还发现,长×大二元杂母猪的一胎分娩母猪窝均总仔数和合格仔数较高,长白母猪次之,大白母猪最低,这基本与付茂忠等[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因此,在养猪生产管理中,当无法改变品种所带来产仔性能优劣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地降低首配日龄并提高情期受胎率以及及时淘汰空怀、返情、流产等异常母猪的方法来降低纯种母猪的饲养成本,进而提高饲养纯种母猪的经济效益。

3.2 不同进群季节对头均仔猪需母猪饲养日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长×大二元杂母猪的分娩率和产仔数不会因进群季节的差异而受到影响,不过在春、冬季进群的长×大二元杂母猪头均首配日龄和分娩日龄要高于夏、秋季,这可能是由于在寒冷季节进群时棚户型猪舍的保温效果较差所导致,也可能是由于春、冬季光照时间相对较短,促使母猪体内生殖激素的分泌有所减少,进而导致后备母猪发情延缓[7]。然而,长×大二元杂母猪在不同进群季节间的头均仔猪需配种母猪饲养日和分娩母猪饲养日均无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夏、秋季进群的长×大二元杂母猪配后多次空怀或返情等原因不能及时淘汰所导致,这也反映出了头均仔猪需母猪饲养日的指标在养殖生产中的重要参考意义,它综合了母猪的产仔性能及饲养周期,更能客观地评价一胎母猪的繁殖性能。在规模化猪场,母猪的发情鉴定及配种时机的准确把握对母猪繁殖性能的高低也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养猪场仍采用传统的人工发情鉴定,根据母猪的静立反应状态或阴道黏液等发情症状来决定是否需要进行配种,这需要职业技能较高的养猪技术人员,但猪场防疫要求决定了职员不能随意外出或走动,常出现年轻职工流失的现象,从而导致猪场技术人员职业技能偏低,不能准确地把握配种时机,这可能是长×大二元杂母猪在不同进群季节的一胎分娩母猪窝均总仔数和窝均合格仔数均不高的缘故。

3.3 不同配种季节对头均仔猪需母猪饲养日的影响 吴先华等[8]研究表明,长白母猪在冬季配种时分娩率最差,大白母猪在夏季配种时分娩率最差。而本研究中发现不同的配种季节对一胎长×大二元杂母猪的分娩率均无显著性影响,同时对一胎长×大二元杂母猪的头均总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和头均合格仔数需分娩母猪饲养日也均无显著性影响,这可能是长×大二元杂母猪的杂合优势。本研究还发现夏季和冬季配种的长×大二元杂母猪的一胎分娩母猪窝均合格仔数均极显著高于秋季和显著高于春季,这与杨润泉等[9]的结果基本一致。母猪的妊娠期为114 d,故一般春配夏分娩,夏配秋分娩,秋配冬分娩,冬配春分娩。有研究提出,高温天气会使母猪出现热应激,从而降低母猪的采食量,进而影响到胎儿的生长发育,低温天气会使母猪出现免疫系统损伤及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同样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母猪的繁育[10]。在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夏季高温湿热、冬季低温湿冷等的气候特征,然而棚户型猪舍的降温及保温效果又不好,这可能是长×大二元杂母猪在春季和秋季配种的一胎分娩母猪窝均合格仔数较低的缘故。

4 结 论

本研究通过以头均仔猪需母猪饲养日为指标的方法对一胎母猪繁殖性能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大白一胎母猪的繁殖性能较差,春冬季节进群和春秋季节配种的长×大二元杂母猪一胎繁殖性能较差。

猜你喜欢
长白大白日龄
长白老林
大白
虎头虎脑的“大白”
不同初配日龄对二元杂种母猪繁殖成绩的影响
26日龄肉鸡腹胀后死亡怎么办
秘密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大白诞生记
蛋鸡合理投料量
助学老人马长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