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改革 力推集团化办学

2020-04-22 00:29黑河市爱辉区教育体育局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集团化分校校区

黑河市爱辉区教育体育局

黑河市爱辉区坚持从实际出发,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在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方面把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摆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新途径,先后推行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有效破解了优质教育资源不足难题,走出了一条教育均衡发展的成功之路。

一、勇于探索,攻坚克难,奋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准确把握教育发展的历史新定位,积极迎接教育改革的新机遇、新挑战,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突出优质均衡发展主题,学习先进对标发展经验,着力补齐短板弱项,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借鉴成功经验,奠定改革基础。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组织教育相关部门先后到南京、上海、杭州等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改革经验。从集团机构设置到各项工作流程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交流,并对全区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充分调研,进一步坚定了改革信心。

加强宣传动员,营造改革氛围。多次召开教育改革座谈会,努力破解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鼓励各学校坚定信心、勇挑重担。组建四个工作组深入各校与教师家长交流沟通,全面了解学校现状、师生家长想法,通过教师大会、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对学区制改革进行宣传,有效消除各方顾虑,使改革顺利启动。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校区环境。投入300余万元为第六小学两个校区修建塑胶操场,维修多功能厅,安装三通两平台信息设备,建立校区视频会议系统,更新学生桌椅,按标准化先进学校标准充实教学设备;投入244万元为实验小学两个校区筹建综合活动室、舞蹈形体教室和书法棋类教室,更换食堂餐桌椅,新建校史馆和室内卫生间;投入19万元为四嘉子中心学校建设微机室、维修教学楼、改造学生食堂;投入15万元为实验小学东、西校区粉刷教学楼,铺设运动草坪,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做好师生流动,实现均衡发展。为解决学生流动难题,消除家长抵触情绪,从毕业年级开始迁移,并由原班教师带学生同时迁入新校区,在新学期一年级招生中,把优秀师资放在相对薄弱校区争取生源,平稳有序地解决了学生迁移问题。受大班额问题困扰的学校,平均班额减少10人左右,招生困难校区“人气”日益增长,各校区发展呈现勃勃生机。实行“输血”“造血”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教师轮岗、“走教”方式让优秀师资流动起来;另一方面通过校区之间的交流带动和形式多样的教研培训,加速教师成长,各校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

加强校区互动,实现深度融合。制订教育集团章程,统一办学理念,明确集团发展目标和共同愿景。开展学科教研、年组大教研、教学经验交流,举办教工联欢会及各类竞赛,让各校教师在共同的工作、学习和活动中充分交流互通,真正由“学校人”变为“集团人”。积极建构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并充分挖掘教师资源优势,开发家长、社区、共建单位等资源,建立数十个学生社团,学生自愿选择,全员参与,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建立友谊。

二、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深入实施教育集团化“三型”改革模式

坚持“深化学区制改革,推行集团化改革”工作思路,结合各校实际情况,采取紧密型、协作型、复合型的“三型”组建模式,发展三个教育集团(即實验小学教育集团、第五小学教育集团、第六小学教育集团),逐渐缩小城乡学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和教育质量的差距,实现共享教育资源的最优利用。

紧密型模式。实验小学、第三小学和幸福中心学校组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以“一套班子、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运作方式,实行“人事管理统一、经费管理统一、教学管理统一、资源配置统一、考核评价统一”的管理模式。设一名总校校长,各校区分别任命一名执行校长,成立师德建设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学生成长中心、后勤服务中心,四个中心协调运转,统一谋划学区各项工作,打通校区限制,充分整合利用三校区资源,打通年级限制,成立各年级部和科任级部,设立年级主任和大教研组长,有效推进集团三校区之间师生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实现了三校区管理一体化、人力物力资源作用最大化。

协作型模式。第五小学、西岗子中心学校、瑷珲中心学校和上马厂中心学校组建第五小学教育集团,以“资源共享、相对独立”为管理原则,采取多法人管理模式。总校和分校原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分校校长既是原学校校长,又是集团学校副校长,总校和分校之间原则上保持人、财、物独立,实行管理互通、研训联动、质量同进、文化共建、项目合作、捆绑考核“六大行动”。成立了集团理事会,聘请6名名誉理事,切实加强集团教学管理。在课程建设、师资培养、科研发展、学生活动等方面,充分发挥集团总校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集团内教师对备课质量、教学行为、教学效果实行自我监控,对分校教师的科研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指导,持续做好科研引领工作。创新学生活动形式,以本校活动为基础,邀请分校学生交流互动,成功举办访俄旅游实践、集团运动会等活动。三所分校依托第五小学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学习经验、取长补短,集团整体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复合型模式。第六小学、第六小学东校区(原名第四小学)和四嘉子中心学校组建第六小学教育集团。第六小学为集团总校,校长为总校长,总校与六小东校区之间为紧密型关系,实行一个法人代表、两个法人单位的管理体制。总校与四嘉子中心学校为协作型关系,保留原有校名,增挂六小教育集团四嘉子分校校牌,分校校长既是原学校校长,又是集团学校副校长。第六小学与第六小学东校区,以“名校联老校”办学模式深入融合。教师的融合,出台《教师轮岗实施方案》,实行师资统筹调配、均衡分配,有效消除了校际间的师资差异,闲置教室得到充分利用,大班额、教室拥挤等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四嘉子分校纳入六小集团后,教学设备设施显著改善,分校教师和学生投入改革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总校逐步向其输出教育品牌、办学理念、管理方式、优秀师资,四嘉子分校为市内两个校区提供实践基地,三个校区间通过“一对一”师师结对、生生结对,建立紧密联系,通过互相走进课堂、走进社团、走进教研组,加强教师间的密切交流合作,真正实现共同发展。

三、解放思想,真抓实干,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全面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积极探索实践,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改薄”工作扎实推进。爱辉区三个教育集团,通过城区三所知名学校带动六所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让更多学生拥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集团内学校注重发展自身特色,发挥名校优势,带动各校辦学行为更加规范,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城区相对薄弱学校加速发展。农村学校充分借鉴城区名校的管理经验与优秀教育教学资源,教师的工作热情更加饱满,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各校深入探索研究特色教育,加强与省内外特色学校的学习与交流,实验小学通过国学特色与杭州市凤凰小学结成友好学校,第六小学与全国知名童话特色学校浙江上虞金近小学结为友好学校,两教育集团接待省内外12所学校在特色办学方面的观摩学习。

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打破教师“一校所有”格局,开创集团化教师交流模式,根据各校办学特点优化教师资源配置,加强集团内干部、教师交流力度。集团内教师交流实现常态化,校区间教师实行无校籍管理。自2015年实施集团化以来,各集团校区间教师轮岗交流、走教上课教师达230人次,通过教师的合理流动、结对互助、同步开展教科研工作,教师各方面能力加速提升,部分校区的薄弱学科得到有效加强,各校区师资力量更加均衡,学科结构更加合理。通过教师论坛、教材研讨会、名师工作室等校本研训活动,各校区教师的认识差距逐渐缩小,实现了理念的优质同化。

加大集团化改革推行力度,教育难题逐步化解。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放大了优质教育效应,让优质教育资源在全区迅速扩散延伸,均衡了热点名校和弱校(农校)之间的办学规模、班级人数,择校难和大班额现象得到有效缓解。2016年,三大教育集团的特色办学经验在《黑河日报》相继报道;2017年10月爱辉区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认定,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众满意度达到98.5%。2018年4月,实验小学、第二小学、第二中学三所学校的特色教学成果获省级基础教育成果奖。

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广阔空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集团化改革有效促进了城乡和校际间教育资源互补,拓展了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各校区间教育教学活动统一安排,大型活动同台合作,为不同校区的学生交流互动和学习内容互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乡镇学校的学生能够享受到名校名师授课,体验设施先进的体育室、团棋室、舞蹈室等各种活动室,城区学校的学生能够体验乡镇学校的特色实践活动,为学生课余学习特长、发展兴趣提供了更多空间。

编辑/王    波

猜你喜欢
集团化分校校区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北京八中固安分校
黄埔军校分校概览
成都分校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打造集团化医疗航母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
集团化 分级诊疗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