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音乐家(1949-1999)

2020-04-22 05:59崔明浩
北方音乐 2020年2期
关键词:声乐情感

【摘要】本文研究了哈尔滨音乐家(1949-1999)的音乐事业发展,認为在此阶段哈尔滨音乐家们严格按照科学训练的方法,注重内心情感表达、追求语言审美的目的进行了大量的演唱、创作实践,这也是他们始终奉行和坚持的音乐准则,毫无疑问,这些成果对他们的事业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哈尔滨音乐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哈尔滨音乐家;声乐;情感

【中图分类号】J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1-0042-02

【本文著录格式】崔明浩.哈尔滨的音乐家(1949-1999)——以声乐家、作曲家为例[J].北方音乐,2020,01(02):42-43.

哈尔滨音乐家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为人们带来了众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以马可、汪立三、张权等人为代表所创作、表演的音乐作品帮助他们取得了艺术道路上的成功,同时也对哈尔滨当地音乐事业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一、哈尔滨音乐家严格的日常训练理念

纵观哈尔滨音乐家们的音乐成就,与十年如一日的训练是分不开的。这种“训练”是作为其“舞台创作”的首要理念。举例来看,马可作为著名的音乐创作者,他经历了严格完整的专业训练,也成名后依然保持日常声音训练,他认为演唱的基本功训练是一个不断挑战自己的过程,更是一个表演积累的过程。马可的演音乐生涯离不开训练,通过主观判断来增强客观认知,并将这种客观认知继续转化为更高级别的主观判断,这是马可对音乐演唱的训练观念。

汪立三也认为日常训练是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功,他在钢琴练习时坚持每日手指训练,这对他的钢琴创作有积极的影响。张权认为,演唱者是作曲家意图的执行者,虽然演唱者对音乐作品有“再创造”的重要功用,所以,音乐家要通晓音乐艺术的普遍规律,要能准确完美地理解、感知作曲家的思想情感,完美、准确、创造性地理解和传递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要尽可能多地掌握不同作曲家、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这些内容都需要长期不断的训练来强化。音乐作为一门非常复杂特殊的操作艺术,还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进行细致甚至枯燥的技术训练。像马可、汪立三、张权这样的成功的音乐家几乎都是自幼就接受严格系统的技术技能训练。衡量音乐家的创作能力,一个是看他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把握不同难度的音乐作品,再一个就是看他能否将训练的成果在舞台表演中熟练运用。这些训练观念和与之相应的方法在高等音乐艺术院校的演唱教育中登峰造极。

在此阶段,哈尔滨大多数音乐家早期都是东北文工团的文艺工作者,后来成为当地高等音乐学院的中坚力量,他们根据自己的专业所长,以社会需求为目标,立足于成规模地培养高水平的实际演唱人才,进行严格、系统、全方位的培养训练。这个为培养特殊技能、培养演唱人才的理念而进行的教学至今深刻地影响着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充分说明了日常基本功训练在哈尔滨音乐家们心目中的地位。

综上,日常训练在哈尔滨音乐家的音乐生涯中的重要性体现如下:

第一,利用师承关系形成初步的音乐演唱训练观念。比如马可、严仁明等人从苏联音乐家那里吸收了中为体、西为用的教学观念。他们在训练时,以西方的严谨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自身进行审视,通过自我判断和质疑来提升认知,因此他们的创作风格非常具有特性和辨识度。

第二,善于吸取其他艺术的理论成果和经验,除尊重声乐的基本特征外,广泛借鉴其他艺术形态的长处,丰富自身演唱内涵。

第三,将人格与声乐品格积极融合。哈尔滨音乐家将民族歌唱事业看作与人生同等重要,他们认为一个优秀的音乐家家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品格高尚的人。无论是什么唱法都是为生活服务的,都是为了人,只有将演唱和人格处于同一位置,才能达到演唱的真善美。

二、哈尔滨音乐家注重情感表达方式

许多哈尔滨音乐家的音乐观念中,情感体验也是十分重要的观念。他们认为情感体验不仅仅局限于对音乐作品本身的体验,更高层次来看,音乐应该是对生命存在的中级体验。这种终极体验包括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比如马可的《南泥湾》就是充满历史感的音乐作品,他用饱满的情绪和游刃有余的气息控制将历史感表达得完美无缺;《咱们工人有力量》是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一种情绪抒发,如果没有真实的内心体验、对信仰充满敬畏,怎么会演唱得如此情真意切?

许多哈尔滨音乐家对待音乐都充满情感,仔细听他们的作品会发现有时代表欢乐的炫耀、宣告,有时代表伤痛的发泄、抚慰,这是对人生体悟的结果。因为声音表达了人性需求、表达了情感。音乐只有充满表情达意,是演唱表演的最高境界。以演唱来看,演唱起源于宗教祭祀,是与仪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演唱形式发展后虽然表面上脱离了仪式感,但本质上依然夹带着仪式的情感属性,体现着一种体验精神。演唱是表达情感的抽象事物,是描摹事物的精神,是刻画和营造气氛。人与生俱来就拥有以声音、动作表达情感的本能和需要。人的情感也会本能地、直接地体现于声音和动作,同时,人也有互相通过声音和动作来感知同类情感的本能和需要。

纵观哈尔滨音乐家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总结为对人生的感悟。他们通过具体生活实践的亲身体验,将音乐的内在视角放在了多样化的现实生活当中,不断地揣摩各类人生百态,不断积累丰富情感技巧,以此更好地传达音乐作品的情感。情感观念是哈尔滨音乐家始终奉行的演唱实践准则,他们坚持认为脱离了情感体验的演唱实践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事情。

三、哈尔滨音乐家重视音乐语言的审美

语言认知是哈尔滨音乐家另外的一个重要的音乐成功秘诀。

李书年自己曾经说,他从演唱中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律动、生命的律动。的确如此,李书年演唱十分善于通过语言和情感结合起来传达情感,这也是气氛体现的一种最佳组合方式。众所周知,音乐艺术通过不断的丰富和发展,慢慢开始涉及人类精神中更加丰富的内涵,比如爱、宗教、神圣、壮丽、诗意等的内涵和意境。人类演唱则始终不落地跟随着这些变化,演唱语言的内容和形式越来越丰富多彩。其中语言作为最重要要素之一,从气氛的营造、情感的抒发,发展到传递人的非意识思维形式的思想与感受,开始全面深入地映照人的内心,成为了内心的抽象的体现。语言随着音乐内容的发展进化也有了传递理性与非理性思维的过程和结果的功能,它渐渐体现出了情感和思想的影子。

音乐是语言的延伸,语言的尽头是音乐。音乐演唱也体现出语言的特点,西方古典音乐的形式,是西方多音节的语言特点的体现。音乐演唱体现出来的是语言所表述的情感,不是语言表述的内容;是传情达意,不是纪实写事;它侧重于语言的情绪、语气,而抽取掉了语言传达的实质内容。音乐演唱传递的情感是经过深厚积淀的、真善美的情感,演唱成为了人类文化艺术的特殊形式。这说明,演唱很可能在系统语言体系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在系统、完善的语言出现前,演唱的形式很可能已经相当发达了。哈尔滨音乐家之所以能够将语言和情感的结合产生出高超的体验效果,是因为他们牢牢抓住了语言的情感表达功能和需求,牢牢把握语言最纯真的一面,即原始歌唱性。但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哈尔滨音乐家的成就,我们应该说他们的音乐成就是建立在语言、情感、训练的统一基础之上的。其中训练作为贯穿于语言和情感的紐带,为语言表达情感、情感烘托语言气氛提供了平台。

四、结语

研究哈尔滨音乐家的艺术渊源和成就,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那个阶段哈尔滨音乐家们的面貌和发展特征,有利于从历史视角去剖析音乐的内在逻辑。

参考文献

[1]金春一,王洋.从佳木斯飞出去的歌——《咱们工人有力量》[J].奋斗,2017(15):63.

[2]武慧,王正明.扎根沃土谱华章——纪念伟大的人民音乐家马可先生[J].歌唱世界,2014(5):10-14.

[3]周津羽.哈尔滨音乐团体历史考察(1945-1949)[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

[4]王恒昕.哈尔滨百年音乐文化生活历史考察[J].北方音乐,2019,39(3):1-2.

猜你喜欢
声乐情感
声乐技巧与声乐表演的相关性分析
情感
台上
浅析声乐技巧在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与作用
冲动购物源于情感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
让孩子把情感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