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汕尾渔歌真善美探析

2020-04-22 05:59毕淑婷
北方音乐 2020年2期
关键词:渔歌汕尾妈祖

【摘要】汕尾渔歌——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展现了“海上疍民”在广东汕尾海域的审美创造和情感夙愿,蕴含“兼容并蓄”和“包容开放”的岭南文化性格,充满浓郁的民间渔俗文化韵味,汕尾渔歌文化体现真、善、美的价值意义,具有海洋文化的特殊性。

【关键词】汕尾渔歌;真;善;美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767X(2020)01-0046-02

【本文著录格式】毕淑婷.广东汕尾渔歌真善美探析[J].北方音乐,2020,01(02):46-47.

音乐是人类在特定地理环境中内心而外化的文化艺术,渔歌是渔民在捕鱼劳动中形成的歌谣,萌生于特定的海洋地理环境,是极具地方民间文化色彩的歌种,广东省东南部汕尾地区誉为“粤东黄金海岸”,依山面海,风景秀丽,丰裕的海湾、岛屿与渔港环境,渔民长期游居在海岛渔船中,劳动生活互为助兴,以歌传道传情,互斗渔歌,渔歌便成为汕尾渔民的精神食粮和审美创造。

汕尾渔歌作为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展现了汕尾渔民鲜活的海洋生存景象和情感夙愿。主题鲜明、节奏明快、实虚词使用,“微波流动”的旋律线条,犹如碧波荡漾的海浪,蕴含海洋性音乐特点,充满浓郁民间渔俗文化韵味,具备“兼容并蓄”和“包容开放”的岭南文化性格,体现了真、善、美的价值和意义,具有海洋文化的特殊性。

一、广东汕尾渔歌之真实——展现耕海牧渔的生存境遇

情感表达是民间歌谣的重要功能之一,它是人们情感与心理诉求的载体,“渔歌”这一民间歌谣萌生在广东汕尾海域,汕尾渔民在起蓬、摇橹、张网、起网劳作中诉说情感,渔歌中表达了真实的劳动节奏和生存境遇。

(一)汕尾渔歌主题逼真

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第785首歌曲《我有渔歌几千箩》:七言四句体,实词中使用虚词“喂”,“三只虾船载唔了,搬起滩头(喂)高过山”,“恁勿欺负俺无歌,我有渔歌(喂)几千箩”,描述汕尾渔民捕鱼满载而归、互斗渔歌的情景,体现主题之逼真。

(二)汕尾渔歌内容真实

汕尾海域是我国著名海洋渔业产区之一,海岸线455.2公里,海域面积2.39万平方公里,拥有93个岛屿、12个渔港和3个海湖等。渔歌是对一年12个月365天捕鱼劳动时节真实描述,《十二月捕鱼》:“正月撁鱼撁黄魰……二月白带遍海洋……三月撁鱼撁金龙……”,七言四句体,“啊”“呀”“咦”等衬词融入,吸收海陆丰民间音乐白字戏的拖腔,体现了汕尾渔歌对民间白字戏吸纳性,汕尾渔歌蕴含“兼容并蓄”和“包容开放”的岭南文化性格。

二、广东汕尾渔歌之至善——形成“团结协作”与“扶危济困”的传统文化特点

以礼制乐,礼乐治国,强调音乐与社会、乐与礼的关系,重视音乐教化功能,追求社会群体的统一,成为系统的礼乐思想。教育功能是民间歌谣基本功能之一,渔歌作为民间歌谣,体现民间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规范,崇尚尽善尽美,歌谣成为传承教化、使人至善的重要载体。汕尾渔歌对渔区生活的批判,映射出汕尾渔民恪守传统美德、劝人为善的情感诉求,形成了“团结协作”与“扶危济困”的传统文化特质。

(一)汕尾渔歌的批判精神

汕尾渔民在旧社会背景下,常常受到渔霸、渔地主压迫欺辱,渔歌流露出对渔霸渔地主行为的批判,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第809首歌《渔霸真凶残》:“渔主个称鱼真凶残,大秤秤入小秤出”描述渔民卖鱼时被渔霸渔地主大秤入小秤出的欺骗和刁难,揭露旧社会汕尾渔、民生活困境,以歌传道,祈求社会阶层平等和公正的道德伦理。

(二)汕尾渔歌的教化功能

民谣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传播教化,达到移风易俗的目的。《党和渔民心相连》弘扬汕尾渔民爱党爱人民传统美德,《学好文化来当家》《好船好木造好船》《生产积极奖红旗》启迪汕尾渔民学好文化知识,热爱劳动求上进的精神,汕尾渔歌为形成优良传统文化氛围发挥了积极的教化作用。

(三)汕尾渔歌的妈祖文化

根据海陆丰史料记载得知,汕尾海域先后经历东晋、唐末、元初、清初等时期文化迁移,粤东福佬人操持着妈祖文化迁移到汕尾海域,明朝时期妈祖分灵来到汕尾地区,妈祖是大海神灵龙女的化身;汕尾渔民敬奉妈祖,祈求平安幸福,妈祖文化象征着汕尾渔民团结协作、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正如《渔家姐妹拜妈祖》所唱:“俺学阿妈性善事,扶危济坤理当先。妈祖座殿真慈祥,救苦救难人敬仰。俺学阿妈积好德,传子及孙万万年。”妈祖文化选择了汕尾海域,丰富了汕尾渔歌文化,广东汕尾海域由此形成勤劳勇敢、团结协作、扶危济困的优良传统。

三、广东汕尾渔歌的海洋文化审美——蕴含“兼收并蓄”与“包容开放”的岭南文化性格

汕尾海域位于广东岭南地区,开阔南海,清丽山川,柔美珠江水系,无疑为岭南地区民俗文化萌生发展提供了最佳条件。汕尾渔歌自然表露出岭南海洋文化气息、语言特点和渔俗文化。

(一)浓郁的海洋文化气息

原生性区域音乐是区域特色鲜明音乐类型,生活生产内容取决于当地地形、海洋等地理条件,汕尾渔歌作为原生性区域音乐,汕尾碣石湾和白沙湖等海湖环境为渔歌提供了生存基础。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第818首歌《渔民出海如行兵》 :民族五声宫调式,四句体结构,二拍子节奏,速度稍快,音区较高,窄音域型;曲调连贯生动,描述汕尾渔民出海打鱼如行兵的场景,“苦战南海鱼(咧)鱼呀鱼满载,旗开得胜(喂)显名声(啊喂),”映射出汕尾渔民不畏艰辛的海洋文化气息。

(二)汕尾渔歌的语言特点

语言是文化传承重要组成部分,民歌来自于民间创造,口耳相传,语言朴实凝练,根据汕尾市志记载:汕尾地区“海上疍民”使用福佬话(闽南话)、粤语、客家话等多种方言,汕尾海域拥有闽粤客多元化的语言环境。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第852首歌《你知乜个做大兄》:“你知乜个做大兄?你知乜个做算盘?你知乜个做书册?你知乜个做钓竿?“乜”字多见于闽语和粤语,将其鲎的壳、籽、叶、尾形象口语化,运用多元化语言将其广府文化、福佬文化和客家文化融汇到汕尾渔歌,汕尾渔歌蕴涵“兼收并蓄”与“包容开放”岭南文化性格。

(三)汕尾漁歌的渔俗文化

根据海陆丰历史记载,汕尾“海上疍民”的渔歌文化在明清时期较为丰富,《广东新语》:“疍人喜爱唱歌,婚夕两舟相合,男歌胜则牵女衣过舟也”。清朝诗人黄道珪诗句:“海波城下接龙津,归棹咿哑入耳频。和笛渔歌天是籁,倚栏人满月为邻”。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第774首歌《打扮细姑作新娘》:描绘汕尾渔民婚嫁习俗场景,F宫五声民族调性,单段体,七字句,前起兴后叙事;2/4与3/4混合节拍,旋律“级进”,字音常见“拖音”,呈现汕尾海域渔民热闹喜庆的渔俗文化。

四、结语

汕尾渔歌,萌生于广东省东南部汕尾海域——“粤东黄金海岸”,展现海洋牧渔的生存境遇和审美写照,蕴含“兼容并蓄”和“包容开放”的岭南文化性格,充满浓郁的民间渔俗文化韵味,汕尾渔歌文化体现真、善、美的价值和意义,是汕尾渔民智慧的结晶更是海洋音乐文化的瑰宝。

参考文献

[1]蔡仲德.乐记·声无哀乐论注释与研究[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2]乔建中,韩锺恩,洛秦.音乐美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3]孟凡玉.关于区域音乐研究的几点思考[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2).

[4]王恩涌.文化地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5.

[5]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广东卷[M]北京:中国 ISBN中心出版,2005.

作者简介:毕淑婷(1984—),女,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中国音乐心理学学会会员,研究方向:音乐教育学。

猜你喜欢
渔歌汕尾妈祖
湄洲妈祖已分灵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
湄洲妈祖已分灵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
常海燕作品
洞庭渔歌: 在八百里洞庭湖上 放声高歌
Critical Translation of One Clip of Subtitles in the Film of Annie Hall
散步黄州长孙堤
天籁之音海边来
歌从海边来
老区速递
汕尾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