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小提琴运弓技巧在刻画音乐形象中的应用

2020-04-22 05:59詹轩
北方音乐 2020年2期

【摘要】优美的音色是小提琴演奏者的毕生追求,小提琴演奏者的右手运弓技巧直接决定着其琴声的表现力。若想拥有好的音色,科学的演奏和练习方法必不可少。几百年来伟大的作曲家们为小提琴谱写了大量经久不衰的作品,我们在演奏一部作品的时候,通常要对谱面的音符、表情記号、弓法等进行分析才能更可靠地诠释这部作品。本文将通过对小提琴右手运弓技巧的探究以及笔者在平常练习与演奏中的经验,帮助大家掌握右手运弓技巧的理论知识,包括发音、起奏与换弓,以及各种弓法在刻画音乐形象当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运弓技巧;演奏方法;音乐表达

【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1-0063-02

【本文著录格式】詹轩.解析小提琴运弓技巧在刻画音乐形象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20,01(02):63-64.

一、发音和运弓

良好的发音是小提琴演奏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关键因素,最重要的是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小提琴演奏的发音离不开三个要素,即弓速、压力和接触点。弓速是指一个单位时间内琴弓在弦上运行的速度越快,弓速加快会直接导致琴声的响度增大,反之弓速减缓,音量也随之变弱。压力的来源有很多种,可以是琴弓自身的重量,也可以来自手指的压力、小臂和大臂的重量,或是控制肌肉的动作所带来的力量。小提琴各弓段的重量并不是平均的,所以在弓速和接触点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运弓时,由于琴弓的弓根重弓尖轻,要想演奏出均匀的声音,右手给琴弓的压力并不是保持不变的,需要在弓根处适当释放一些压力,在走向弓尖的过程需要逐渐增大压力以平衡在这个过程中失去的重量。但是在发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注重发音的质量,而不是重量;其次,靠近琴码运弓其声音的穿透力要比靠近指板处强得多,因此,为了诠释乐曲的需要,我们通常不在固定的接触点上演奏小提琴。

这三者处于共生的关系,弓速保持不变时,增加琴弓的压力,弓毛和琴弦的接触点需要适当地移向琴码,这时会演奏出更具穿透力的声音;弓速保持不变,减小琴弓的压力,同时接触点移向指板,这种情况演奏出的琴声会相对较弱,音色偏柔和;压力不变,运弓的速度加快,发音点不需要过于靠近指板,相比于用压力制造声音响度的方法,这种靠弓速演奏出的音色更为干净;压力不变,运弓的速度减慢,这种情况下发音点还停留在靠近指板处,演奏出的琴声会较为虚弱。

二、起奏与换弓

(一)起奏

起奏,就是演奏者对一首乐曲的第一个音要怎样的开始,有非常平滑的,有极其清楚的,还有的添加或多或少重音。平滑的起奏,如马斯涅的《沉思》,演奏方法通常是把弓子从空中缓慢地放到琴弦上,用少量的弓毛接触琴弦,不需要添加琴弓对弦向下的力量。这种平滑的起奏方式加上一定频率的揉弦,可以营造一个优美柔情的故事背景。

极其清楚的起奏,通常是将琴弓放在弦上,然后“出发”,弓子在垂直的轨迹下平稳地运行,在一定的压力下保持固定的弓速演奏,这样演奏出的实际音色效果就是清楚、干净的。这种起奏方法广泛应用于莫扎特的小提琴作品中,追求清晰纯净的声音,塑造一个典雅、真切的音乐形象;最后一种是有重音的起奏,可以根据作品的不同要求利用弓速、琴弓的压力来制造重音。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弦上开始起奏外,还可以在空中开始,琴弓对弦施加向下的压力,如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的一开始,像敲响了命运的钟声一样,凸显流浪者的苦难之情。

(二)换弓

换弓技巧最绝妙的就是让人们根本听不出来,也就是不留痕迹地换弓,或者是痕迹小的换弓,就是上一弓运弓将要结束时,收掉弓子对琴弦的压力,下一弓再在保持弓速不变的情况下平稳地奏出,这是一个提前准备的过程,用以展现音乐的延续性,音与音之间如果没有好的换弓来表现,也就是那种有疙瘩的换弓,是不会构成一个有旋律感的乐句和乐段的。换弓像是音乐的呼吸一般,是我们小提琴演奏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点也是难点。可以想象为一段音乐就是一个人,那么换弓就是他关节与关节之间的连接处,如果不能紧密地联合,这个人就是不健康的,也就是说没有良好的换弓,小提琴演奏出的音乐就没法给人带来美的享受,音乐形象的塑造也正是如此。

三、弓法

(一)分弓

根据乐曲发展的不同需要,我们演奏分弓时要对弓的长度、速度和力度进行合理选择,针对这种弓法的练习曲非常多,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开赛》的第一课和《克莱采尔》第二课。

这首巴赫的d小调第二组曲:阿列曼德舞曲(谱例1),这种连续的分弓对换弓水平的要求显得尤为苛刻。演奏这首乐曲,音乐要尽可能干净,虽然大部分是分弓,依然要注意运弓的色彩变化,乐曲给出了标题“阿列曼德舞曲”,所以塑造出的音乐形象如舞者一样,踏着轻盈的舞步,运弓的感觉也正如此。

第二种是波型分弓,在乐谱上表现为一组音符的第一个音上标有一个保持音的记号。这种分弓就是一开始的时候音色显得膨胀,但是没有真正意义上形成重音,它的原理是依靠每个音开始时,仔细地给该音符施加一点压力和速度,音与音之间给人带来有间断的感觉,这种类型的分弓可以在一组音符里添加更多的表情。

第三种就是带重音的分弓,这种分弓的起奏,弓速不变,一开始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要求运弓弓段的均匀,关于何时选择这种方式演奏分弓,有一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一组音符的第一个音的上方会标有一个重音记号,这种分弓在音乐表达上更多的就是强调着某种意向。

(二)连弓

连功和分弓一样,也是最为常见的基本弓法之一,并且很多时候,连功和分弓都不是单独出现在乐谱里的,连功和分弓的组合展现了音乐形象的多样性。用连功来塑造音乐形象时要注意两个重要的点:一个是运弓时换平面的流畅性,另一个是音色问题。

谱例2来源于贝多芬最为著名的一部小提琴奏鸣曲,标题为《春天》,该曲旋律优美,给听众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起奏可以用弓尖弱起,体现春天悄悄来临的感觉,塑造了一个给人带来美好印象的春姑娘的形象。然后伴随着一连串十六分小音符的连弓,感觉像是春天的毛毛细雨落下,唤醒了万物的生机,塑造了一幅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前两小节的连弓中,特别要谨慎的就是运弓弓速的均匀,换弓不允许有疙瘩,小音符演奏得像一粒一粒的珍珠吐出。第三到七小节,重点注意的就是换平面时同样的运弓流畅性,不可以因为换平面出现声音在响度上出现不均等,一定要表现出该旋律的平稳流畅,才能给听众美的享受。第十一小節往后,最重要的就是控制住了,将每一弓的演奏控制在平稳的范围内,像是平静的湖面泛起一道道涟漪,塑造一片安静祥和的春天美妙景象。

(三)跳弓

跳弓的演奏法,一种是感觉上的跳弓,弓子几乎没有离开琴弦,是在速度很快的情况下,弓与弦快速的摩擦产生的那种似跳非跳的感觉;另一种是弓子从空中掉到琴弦上,发音完成之后又离开弦,形成一个弧形的动作,这种动作是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运弓结合而成的,使演奏出来的音都具有音头,且带有敲击的感觉。前者被大量运用于技巧性小品和协奏曲中技巧性很强的乐段。

《流浪者之歌》里主题鲜明的一段快板(见谱例3),该乐段运用了大量的快速跳弓,ff的力度下,演奏六个双音的跳弓,需提高弓子抬放的高度,刻画了篝火已经点燃、即将在野外举行一场盛大舞会的场面。紧接其后的快速跳弓,运弓要极具颗粒性,塑造了一幅众人手拉手尽情歌舞的欢快场景。

(四)顿弓和连顿弓

顿弓要求起弓时手臂带动手腕再带动琴弓,给出力量后再收住,让弓子利用惯性拉出,然后将弓子收住,返回的顿弓再施加一个力量奏出,形成重音。而连顿弓是一弓演奏一连串带点的音符,演奏时弓毛要始终贴着琴弦,每一下拉之前要把弓子压在琴弦上,然后将压力放松,每一个音须尽量清晰、结实,这种弓法几乎是所有弓法里最难突破的。如《霍拉舞曲》(谱例4),演奏时,弓弦像是在跳舞一般,体现出乐曲独有的风格,表现了一场欢腾的乡村舞会的形象。

任何运弓技巧在实际演奏中的音乐表达上都有着它一定的用途,但技巧终归是为音乐服务的,我们不需要将以上演奏方法视为唯一的标准模式。演奏者经过严格细致的训练,同时加强对作品的理解,掌握音乐美学等方面的知识,就能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找到处理作品、塑造音乐形象最理想的演奏方式。

参考文献

[1]伊凡·加拉米安.小提琴演奏和教学的原则[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2]杨宝智.林耀基小提琴教学法精要[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罗伯特·盖尔莱.怎样练习小提琴的运弓[M].人民音乐出版社,2012.

[4]李想.论小提琴右手运弓技巧[J].大众文艺,2015-08-30.

[5]邹俊杰.浅论小提琴运弓的技巧[J].艺术教育,200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