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基础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2020-04-22 05:59李薇
北方音乐 2020年2期
关键词:乐器儿童音乐

【摘要】本文介绍了儿童音乐教育的现状,通过分析幼儿阶段音乐活动的特点,提出从三方面能力的培养来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从而促进其音乐才能的提高,为低年龄段的音乐教育活动提出建议和指导。

【关鍵词】儿童;音乐能力;幼儿阶段;培养;听觉能力;表演能力;识谱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1-0128-02

【本文著录格式】李薇.幼儿基础音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北方音乐,2020,01(02):128-129.

童年是人生旅途的起点,一个良好的开端将使孩子终身受益。艺术是儿童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教育部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已将艺术列为幼儿教育内容的五大领域之一,并明确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而幼儿音乐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儿童音乐才能的发展规律已是音乐教育家们研究和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许多成果已经得到公认和遵循。如:日本著名教育家铃木镇一总结出儿童从出生到2岁左右的音乐才能的发育规律;德国的松尔曼把儿童1-6岁的音乐才能的发育期逐一细分。据研究,人的一生中有两个最重要的音乐才能发育期:一是学前的2-6岁;二是学生期的12-15岁。本文主要针对的是学龄前儿童的培养。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音乐教育对孩子身心发展的重要性,并为之投入大量精力与金钱。但不少家长对音乐教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学乐器和跳舞上。有的家长在为孩子选择乐器时,甚至是专挑冷门,或是根据好学校的加分规则进行选择,完全不顾孩子的先天条件,更别提孩子对什么感兴趣……这是一种非常功利的音乐观。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快慢和水平的高低,除了遗传基因的作用以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家长需要了解和发现幼儿的音乐能力,努力为幼儿创造高质量的音乐环境,提供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音乐活动,切不可抱有任何功利心。

对于幼儿来说,音乐学习主要是一种教育手段,要通过音乐的学习才能使孩子在语言表达、数字概念、肢体协调、记忆力、与人交往合作等方面获得提升,达到通过音乐智能发展其他智能的目的。孩童时期学习音乐切不可一味地强调技能,而要注重方法调动与感官参与,创造轻松的氛围,保护和激发孩子的兴趣。一般而言,幼儿的音乐活动有唱歌跳舞、乐曲欣赏、乐器演奏及一些创造性的活动等。唱歌不在于让孩子唱准音,而在于让孩子体验歌唱的快乐;跳舞不在于动作有多优美,而在于用身体感知音乐的律动;乐曲欣赏是为了提高孩子对美的感受力;音乐活动和乐器演奏的重点则是发展孩子动作协调、交往能力等。因此,家长不要把音乐教育看得太严肃,要让孩子对音乐保持浓厚的兴趣,能在一定程度上用音乐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让孩子享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快乐,而不能苛求从小学习音乐的孩子就一定要走上音乐专业道路。

国际著名钢琴教育家和演奏家周广仁认为,家长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幼儿的音乐能力,也可以借助一些测试来对幼儿的音乐天赋进行考察。比如:孩子对各种声音是否有特殊的兴趣?是否喜欢唱歌?唱歌时是否非常有乐感?是否在听到音乐时喜欢跟随音乐律动?或者是在听到音乐时特别专注?是否喜欢接近各种乐器?是否具有出色的音乐记忆力?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发现孩子潜在的音乐能力。

音乐除了依靠先天的天赋,更需要后天的培养。我们应根据儿童心理和生理成长过程,重点抓好三方面能力的培养来诱导和激发音乐兴趣,从而促进其音乐才能的发育。

首先是培养良好的听觉能力。主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听声音。声音对幼儿来说就是一种简单的音乐。因为在幼儿的听觉世界中,还不能区分乐音与噪音,对他们来说这就是一种声音的刺激。我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不同的声响来训练其对声音的感知力,比如模仿时钟滴答声、电话铃声、汽车喇叭声等;二是听节奏。节奏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骨骼”“音乐的生命”。它可以脱离旋律而独立存在,但旋律却离不开节奏。瑞士著名音乐家达尔克罗兹在强调节奏训练的重要性时曾指出:“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要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要充分利用身边自然环境中一切可用因素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并尽量多地让儿童模仿并参与其中,让他们从感受稳定节拍到感知节奏,再参与到固定节奏型及休止拍的练习,进而有意识地让幼儿参与音乐中的节奏练习,让他们通过用身体动作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表现出来,动作由幼儿即兴表演,既自由又灵活,家长和老师只能作大方向的引导、启发,循序渐进地带领他们由易到难,日积月累;三是倾听乐曲。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表情艺术,它用音响的魔力唤起人们的各种感受,上升为“心灵的直接语言”。我们从婴幼儿期就开始给孩子提供听音乐的机会,不用介意他们是否能听懂,因为“懂”本来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它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解能力之上。而孩子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更不用说具有基本修养与文化底蕴,他们听音乐的切入点都与成人不同,又何来“听懂”之说?所以我们只需要选择一些内容健康、表现力强、简单悦耳、有艺术和欣赏价值的音乐即可。很多专家认为,只应选择一些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童谣、儿歌或者古典音乐给孩子欣赏,我认为不然,不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相同类型的音乐,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更多元化的接触会让孩子的内心世界更为丰富多彩。一些经典的民歌、民谣、爵士、摇滚甚至一些现代作品也可以尝试,也不用局限在中文歌,英文歌……只要孩子愿意听,我们都可以“拿来”。现在很多家庭会从孩子很小就选择各种英文童谣或是中国传统经典作品给孩子“磨耳朵”。事实证明,对1-3岁孩童而言,这确实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我们只需要在这中间再加入音乐的内容即可。等到“听”的习惯逐渐养成,我们就要开始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有意识地“听”,这样听觉的能力才会得到延伸。4-5岁这个年龄段是人一生中听力发育最快速的一段时间,所以也是听觉训练的黄金期。这时训练的“听觉”能力就不再是听到而已,它是可以辨别音色音高的能力,更是可以听辨出音乐的语言和情感以及音乐以外所表达内容的完整音乐力。

其次是培养丰富的表演能力。可以从两方面训练:一是学习乐器:利用儿童对各种乐器的好奇心来引导儿童学习模唱、练习音准、掌控音高、稳定节奏、培养学习的毅力和表演兴趣。这时的模仿不是单纯地跟唱旋律或歌词,而要把音乐的节奏、强弱、情感甚至神态及演唱或演奏的姿势等一起模仿出来。孩子学会了模仿“全部的音乐”能力,会为其将来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4-5岁的儿童已经有一定的自制力,是开始学习乐器的最佳时期。让孩子先练准单音再到整小节,再由乐句过渡到乐段,进而到全曲。这期间儿童常出现因枯燥单调而厌学以及喜新厌旧的情况,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也是磨练其意志和自制力的关键时刻。家长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学音乐没有捷径,让孩子学习乐器不仅是在学习一门技能,更是让孩子学习不断克服困难、战胜自己。这期间磨练出来的能力和意志必将让孩子受益终生。所以,不要随着孩子的新鲜感不停地转换学习的方向,当孩子遭遇瓶颈时,应该适当改变训练的形式,寓教于乐,陪孩子一起参与,切不可轻言放弃;二是玩音乐游戏。2-4岁儿童已经进入语言和游戏期,是音乐进入儿童生活的最佳时期。利用其爱唱、好跳、善模仿的特点,开展一些配有音乐的娱乐活动,如游戏、舞蹈,目的是要让儿童产生兴趣从而获得满足和快乐,促进其音乐才能的发展。世界上许多先进的音乐教育理念已经在这方面实践成熟。比如,起源于日本、如今已在国内遍地开花的雅马哈音乐中心,他们实践了多年的幼儿课程就是以倾听和模仿为主线的基础音乐培训体系;再如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心也逐渐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它强调原本性音乐教育,让孩子作为参与者,将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拥有更广泛的即兴创作空间;世界瑰宝——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学前教育体系(维尔特教学法)落地中国,它根据奥地利的音乐传统和现代各种优秀的教学方法,结合中国的文化艺术传统和儿童成长发展要求,形成中奥学前音乐教育体系。我国部分地区的小朋友将率先学习到这种独一无二的被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先进理念。

最后是培养识谱能力,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基础能力。可分三步训练:一是在乐器启蒙的同时进行乐理知识和视唱练耳的启蒙。跟随乐器的学习认写音符,了解正是由于音符的不同组合才形成了美妙动听的旋律;二是抄写简单的短句或者短曲,再进行简单的填充、改错、默谱等书写练习,这是积累乐汇、丰富想象和创作素材的一种手段,为听辨练习做好准备工作,为系统的学习、欣赏、创作音乐打下基础;三是鼓励儿童将自编自唱或者自编自弹的“作品”记录下来。哪怕写的东西不成章法,也要鼓励其多编多记,让他们从创作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这样的基础能力不仅有助于以后演奏能力的提高,还能逐步培养其对音乐的写作兴趣。唱谱是学习音乐不可或缺的环节,人声才是每个人天生自带的最美的乐器,坚持唱谱不仅能随岁月增长而积累音乐知识,還会逐步把情感寓于丰富的想象之中,使音乐才能健康发展。识谱能力的培养,通常被家长和一些专业老师遗忘,有的学生甚至学习乐器或声乐多年却不识谱,这样的学习始终是机械地模仿,失去了自己的创造力,连“匠人”都算不上,更别谈艺术的创造者。

音乐作为世界的语言,其情感的共鸣、身心的共通,带动人与社会共融。每个幼儿都具有一定的音乐的潜能,为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我认为在家长和老师共同的教学活动中,不应致力于教会幼儿什么,而应设法挖掘幼儿潜在的音乐能力,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中,而应当贯穿于生活之中,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在这些活动中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探索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培养其良好的审美情趣,更促进儿童的情操陶冶、人格塑造、视野拓展及智力和创造性开发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方幸.儿童视唱练耳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2]王全仁,李嘉评.家庭音乐游戏[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杨立梅.幼儿音乐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李薇(1982—),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四川音乐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视唱练耳。

猜你喜欢
乐器儿童音乐
乐器
音乐
留守儿童
乐器也疯狂
六一儿童
音乐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
秋夜的音乐
“六·一”——我们过年啦!